第四十六章 留下来的理由
作者:一壶清风客      更新:2019-10-07 12:59      字数:10016
  洛风城北固山萧府

  后园的石亭里,两人正在对弈,坐在左边的人,身着布衣长袍,头发灰白,面容有些清瘦,却不显苍老,他神态悠闲,边品茶边看棋局。

  与他对弈的是一位年轻后生,这两人都是和蒙尘有着很深瓜葛的人,一个是他师父嵇道元,一个是他在朔州城新结拜的兄弟李彦。

  李彦比在朔州时黑瘦了些,精神面貌却好了很多,双眼里恢复了往日所有的自信和神采。

  “先生,有一个问题,学生心里一直疑惑,可又怕唐突先生。”

  李彦没有急着落子,而是对嵇道元拱手道。

  嵇道元刚品完一口茶,微微一笑,说道:“这个问题怕也是你这位琅琊才子来洛风城的主要目的吧。”

  李彦笑了笑,一副被看中心事后不自然的表情。

  “还是瞒不过先生。学生这几年的差陀岁月,心里生出心灰意懒之感,听到蒙兄说您在此,学生特来寻求先生解我心中疑惑。”

  李彦依然没有直接说出。

  嵇道元也不以为意,右手捏起一颗棋子落在棋盘的西北角上。

  “你知道我为何会来到这萧府?”嵇道元问道。

  李彦被嵇道元不循常理的一招落子给吸引了,那里远离中原,根本无法左右整个棋局的大势走向。

  “先生下的这一着棋,学生看不明白。”李彦想了想,不知道嵇道元的用意。

  嵇道元起身走到亭子边上,看着那座弘义楼,说道:“当年赵王萧启邦经略西北,在洛风城留下这一路后手,是赵王的深谋远虑,还是天道驱使,?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嵇道元转过身来,看着李彦,说道:“时下神州大地,南安而北乱,四国纷争,你看好那一国。”

  李彦心里还在琢磨嵇道元刚才下的那着棋,背后有什么深意。

  他想了想,说道:“先生,时下的北方四国,其实应该分成两方,北燕一方,西楚、赵、汉一方,可西楚、赵、汉三国却没有看清楚这一时局,相互攻伐,才使得北燕有机可乘,长期下去,三国必定会被北燕所灭。”

  嵇道元点了点头,说道:“这便是我为什么要来这里,而不去就它国的原因之一。”

  “那还有其它原因呢?”李彦看着嵇道元问道。

  嵇道元看着眼神急切的李彦,心里清楚,这位琅琊才子也是在为自己找留下来的理由。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一个人。”

  “蒙尘?”李彦疑惑道。

  嵇道元点点头,说道:“应该说是萧裕言。”

  李彦低头沉思,没有做声。

  “至于这第三个原因,就在刚才那着棋中,何去何从,你自己琢磨吧。”

  嵇道元说完,也不理会李彦,转身离开了石亭,朝外庭走去。

  塞北的寒风窜进萧府后园,从李彦身边吹过,李彦不以为意,只是呆呆的盯着桌上的棋局。

  “先生,能否留下李彦?”

  萧奕领着嵇道元上了萧府西边的一处高地,这里可以看到整个洛风城。

  嵇道元笑了笑,说道:“萧兄放心,这位琅琊才子能来到这里,就说明他心里已经想好了,只是在试探我们而已。”

  萧奕望着眼前的洛风城,城中的景象比以前更荒凉了。

  “我萧府现在顶多算是一方豪强,相比一国来说,确实没有多少用武之地。”萧奕诚恳地说道。

  嵇道元没有接萧奕的话,而是说道:“我们该准备启程南下了。”

  萧奕蓦地转过身来看着嵇道元,眼里射出两道神采,说道:“时机到了吗?”

  嵇道元抬头看了看天空,双手拢在袖子中,说道:“北燕把赵、汉两地的地方势力搅扰得差不多了,接下来便是大军南下的时候了。”

  萧奕右手狠狠住了住拐杖,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

  在通往太洛城的官道上,一辆普通的马车慢慢地朝着太洛城的方向行驶着,马夫是一个普通的老汉,赶车的技术很是老道。

  快要进入寒冬时节,路上除了奔波的商旅,以及来往公干的吏员随从外,没有多少行人。

  马车一路畅通无阻,只是在城门口被守军拦了下来,老汉从怀里拿出一块令牌,在守卫眼前晃了一下,守卫看清楚令牌后,立马行礼退后,让出了道路。

  老汉赶着马车,沿着街道东走,一直朝皇宫方向驶去。

  在皇宫的神武门前停车,老汉下了马车,垂手立在一旁候着。

  一只纤细如玉般的手撩起车帘子,随即一个身穿紫衣的女子走出马车,正是被人称作女侠的雒邑。

  她抬头看了一眼城门上“神武门”三个威武大字,再见这三个字又是一年了,她嘴角动了动,眼里孕育出一丝笑意,然后举步朝皇宫重地走去。

  守卫神武门的将军认得这一身紫衣,上来抱拳行礼,口称公主。

  雒邑点了点头,然后径直朝单于台走去。

  赵国皇宫单于台上,赵王石勒召集了赵国三品以上在京的文武众臣,正在议事。

  议事的气氛很是凝重,北燕号称百万大军陈兵燕赵边境,巨大的压力,使得赵国朝堂被愁雾笼罩,百官束手无策。

  左仆射傅畅、右仆射郭殷,侍中赵庶三位重臣垂手立于庭下,默默无言。

  大将军张豹及一干将军都坚持整军备战。

  内史张孟孙垂立一旁,冷眼看着文武大臣,他事先和赵王石勒有过长谈筹划,现在关键是要让众大臣形成一心,只有凝聚人心,才能放手与北燕一战。

  有侍礼寺监低声和赵王说了一句话,赵王眼神一振,对庭下的大臣说道:“众位先回去思量,都退下吧!”

  然后赵王叫了张孟孙和大王子石景阳,来到单于台的偏殿,一位紫衣女子在那里等候。

  “雒邑,你终于回来了。”赵王石勒声音里透着喜悦。

  “父王。”雒邑向赵王石勒行了一礼。

  赵王石勒却上前一把抱住雒邑,脸上尽是欣喜的神色,眼里泛着泪花。

  “雒邑,让你在外面受苦了。”赵王石勒说道。

  雒邑离开赵王的怀抱,笑着摇了摇头,眼里也含着泪花。

  “大哥。”雒邑向一旁的景阳打招呼。

  “雒邑,你回来就好,父王天天念叨着你。”景阳笑道。

  “见过公主。”张猛孙向雒邑行礼。

  雒邑笑着点了点头。

  “哈哈……来,跟父王说说你这一年的经历。”赵王拉着雒邑的手,让她坐下。

  并吩咐寺监设家宴。

  “父王,赵国将如何面对北燕的大军?”雒邑坐下以后便直接了当地问道。

  赵王石勒收起了笑容,脸色变得有些沉重,雒邑看到父王的表情,心里也沉重起来。

  一直来,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处于多么危险的境地,父王在她眼里,永远都是从容不迫,气定神闲的,好似在他面前没有什么可担忧的。

  是父王老了吗?

  赵王石勒两鬓间,已经有一丝灰白的头发显现,脸上也有了一丝风霜之色。

  “这次北燕大军南下,我赵国首当其冲,虽然形势有些严峻,但我石勒纵横沙场这些年,又怕过谁来,我赵国男儿又怕过谁来。”赵王说着,便豪气渐生。

  “孟孙,咱们在这太洛城待得够久的了,该拿北燕人松松筋骨了。”赵王故作轻松地说道。

  今日女儿雒邑回来,他不想气氛那么凝重。

  “孟孙愿追随陛下再战沙场。”张孟孙也被赵王激起了心底的豪气。

  当年那些戎马岁月,很是让人怀念。

  “父王,到时就让儿臣做大军先锋。”石景阳说道。

  赵王笑着点了点头,笑着对雒邑说道:“我接到密报,说我女儿可把北燕的那些探子收拾的挺惨啊!”

  雒邑笑了一下,两朵红晕在脸上浮现,说道:“父王,北燕定下的先战江湖,再征沙场的计策,真正的目的是想乱我人心。”

  “公主说得不错,北燕动用江湖力量,暗地里向我赵国各地方势力渗透,一是想造成混乱,乱我民心,而是想培植势力,里应外合。”张孟孙说道。

  赵王笑着说道:“可是北燕的如意算盘,却被我女儿一人给搅得七零八落的。”

  雒邑笑了笑,没有做声。

  “雒邑,回来吧,回到父王的身边来,你一个人在外面太危险了,父王也照顾不到你。”赵王动情地说道。

  雒邑抿了抿嘴唇,眼神有那么一下变得迷离,瞬间又恢复了坚毅的神色。

  “父王,雒邑想为父王看管住赵国的江湖势力。”

  赵王看着雒邑,好一会儿才说道:“好!好!我石勒的儿女个个不是平凡之人。”

  赵王曾经和张猛孙商谈过,自大周南迁后,北方地方豪强势力崛起,虽然能保一方百姓安危,却也对朝廷产生了危险。

  在战乱频频之中,如何解决或利用地方的豪强势力,一直是赵王石勒的心头重事。

  一场家宴吃得喜乐融融,赵王石勒心头的烦恼一扫而光。

  雒邑只在宫里待了一天,便又离开了。

  王妃和景阳都问赵王为什么不把雒邑留下来,赵王只说了一句话。

  雒邑不属于这深宫大内,她属于她的那个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