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节
作者:七流      更新:2020-12-23 17:56      字数:3150
  但这并不意味他是文盲。他的家庭教师,有在金色维也纳大厅开过个人演奏会的钢琴家;有深潜过海底六千米的潜艇驾驶员;也有从前苏联卸任的核物理学家……

  他拥有许多人想象不到的资源,开阔的眼界和聪明的头脑造就了他的博学。

  所以,李汉卿的数学水平并不差。

  但现在,他只看得懂最前方的一行字,或者说,标题。

  “孪生素数猜想的证明”。

  “乔……”

  陈绍平上前一步,想要了解一下患者的情况,但李汉卿却从后面拉住了他的胳膊。

  “陈医生,”李汉卿低声道,“我哥好像是在做数学题,不要打断他。”

  这句话虽然是对陈绍平说的,但是在说话的时候,李汉卿的眼睛却一直盯着宋天宇。

  宋天宇伸出的手不由得缓缓落下。

  其实对乔御这个突然冒出来的亲戚,宋天宇一开始还是持欢迎态度的。

  但是不知道为何,在过去几个小时的相处里,他一直从对方身上,察觉到隐约的反感和排斥。

  哪怕对方表面彬彬有礼。

  也许食草类动物都这样,有敏锐的察觉狩猎者的天性。

  宋天宇也是从小到大横着走的人,没有以德报怨的坏习惯,自然也看李汉卿不是很顺眼。

  他数学也就高考一百三十五的水平,不懂什么孪生素数猜想,但是宋天宇隐约知道,这对乔御来说,是很重要的事情。

  如果,真的因为一点意外,打断了他,宋天宇觉得,乔御应该不会生他的气,但也不会开心。

  他悄悄后退了半步。

  然后轻手轻脚地退到了病房外。

  宋天宇掏出手机,搜了一下什么叫“孪生素数猜想”,然后脸上出现了惊叹。

  虽然看不懂,但是觉得好厉害。

  不愧是乔御。

  *

  一直到头顶的太阳又倾斜了几个角度,乔御终于写完了最后一笔。

  证出来了?

  乔御在脑海里审视了一遍解题的过程,最终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

  他的眼前一阵发黑,随之而来的就是眩晕和饥饿。

  乔御用左手,压住了自己发颤的右手。

  他这才把视线落在了病房里的其他人身上。

  李汉卿提起食盒,放在了一边的餐桌上,问:“饿了吗?明桂楼后厨熬的粥,还有几碟子小菜,我记得你以前喜欢吃这家。”

  明桂楼是民国时期就开在金陵的一家淮扬菜食肆,如今几经重生,早就成了国内高端餐饮业的代表之一,燕京分店的主厨曾经负责过国宴。

  乔御环顾了周围一圈,一边取出筷子,一边问:“宋天宇呢?”

  他醒来的时候好像看见过,现在怎么不见人影了。

  李汉卿脸上的微笑僵了一瞬,缓缓道:“回去了。他说有点困。”

  宋天宇从学校一路狂奔到医院,守了乔御两天没怎么合过眼,困是真的困。

  好不容易乔御醒了,醒来第一件事却是做数学。

  他也不好打扰,于是干脆在附近找了个酒店睡了。

  但从李汉卿嘴里吐出来,去掉过程只剩结果,好像就有些变味儿。

  只可惜,乔御在这方面过于直男思维,完全不会纠结这种细枝末节。

  乔御忍不住感叹了一声:“那太可惜了,他一直想吃明桂楼的菜来着,就是自己预约不到。”

  李汉卿莫名觉得被什么哽到了:“……噢。”

  乔御并不关心李汉卿为什么在这,对方出现在哪,他大概都不会觉得奇怪。

  吃完饭,乔御开始整理写在复印纸背面的过程。

  他醒了,估计明天辅导员还要过来,说不定还有院系领导慰问。

  这种表面功夫虽然繁琐,但却没办法推辞,因此乔御希望能尽快把两篇论文整理出来。

  一篇是他的《孪生素数猜想的证明》,另一篇,则是乔潜龙的《哥德巴赫猜想证明》。

  要投稿的期刊,乔御已经想好了。

  由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共同出版的《数学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

  只有最顶级的期刊,才能配上最顶级的成果。

  一篇署名乔御,另一篇署名乔潜龙。

  唯一让乔御有些担忧的是,他怕自己的论文在第一步编辑审稿的时候,就因为某些专业编辑不够专业而明珠蒙尘。

  理论上来说,一篇论文在没有到拒稿信,或者三个月内没有回应的情况下,是不能多投的。

  数学领域还好,毕竟有些东西都等了几百年了,也不差这三个月。但在生物、化学、物理等一落后就再也爬不起来的领域,短暂的失败都是致命的。

  李汉卿托着腮,在一边看着他誊写,片刻后,问:“你是证出来了吗?”

  乔御点了点头:“是。”

  如果是别人说出这句话,那李汉卿觉得对方一定是想太多,但是当这句话从乔御嘴里出现,他的脸上却露出了一个由衷的微笑。

  “那我很荣幸,见证了历史。”

  第105章

  《数学年刊》编辑部。

  身为一家顶级期刊, 这里的专业编辑工作强度远非一般人能比。

  除了部分业界大佬,大多投稿人都籍籍无名, 幻想在《数学年刊》上一步登天。

  毕竟投稿地址就在那里, 谁都能试试。

  路易斯去茶水间接了一杯咖啡, 昨天他一直在夜场嗨到了午夜两点, 让他今天的工作有些神不济。

  当顶级期刊的编辑有这么一个好处,那就是工作地点相对而言比较自由。

  他们虽然不是学者,但因为具备一定的专业性, 且难以被替代, 因此拿着高昂的工资,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路易斯已经习惯在家里处理公务, 他打开了编辑邮箱,从上次看到的地方浏览起来。

  为了让自己的工作不至于过于无聊, 路易斯习惯一边审稿, 一边自己吐槽。

  “怎么2015年,还有民科死磕马大定理。”路易斯说话显得阴阳怪气,“噢,是一位来自德克萨斯州的黑人朋友, 毕业于野鸡大学的数学系,如今在会计所当文员……让我看看遍了些什么。”

  “用了家洛瓦理论,看来应该研究过马定理。这个结果怎么算出来的?用三角函数值计算到角度根本写不出计算公式好吗?上帝,为什么要让这种东西来辣我的眼睛。”

  虽然嘴上毫不留情,但身为一个专业编辑,他的回复还是十分有礼貌的。

  [您的论文非常有趣, 但非常抱歉,内容不够严谨。refuse.]

  ……

  像他们这种顶尖的大期刊,拒稿的理由可以非常随意。

  专业性不够,没有创新性,文章领域不符合期刊要求,乃至最近期刊的稿件太多没空位,都能成拒稿的理由。

  路易斯并不是主编,不过在一审的时候,他们这些编辑的权利还是相当大的。

  他看了几个小时,也没发现一篇能看的论文。再看,自己今天的工作时长已经差不多了,于是路易斯准备结束一天的工作。

  ——至少,在看到最新邮件的前一秒,路易斯是这么想的。

  同一个邮箱,同时发来了两篇论文。

  一篇叫《孪生素数猜想的证明》,另一篇叫《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路易斯嘴里的一口咖啡没含住,差点呛到气管。

  哪怕是如今最顶尖的数学家,也几乎放弃了这两个猜想,但《数学年刊》到的相关论文却从未间断。

  大多时候,撰稿人写出来的东西,都让期刊编辑震惊于他们的脑回路……而且不知道为何,华夏人对这个猜想总是特别执着。

  路易斯看向了投稿人的自我介绍,不出意外,又是华夏人。而且撰稿人还是一位燕京大学的生物系大一新生,名字叫qiao yu。

  “现在的年轻人,还是非常有想法的。”

  现在是洛杉矶的下午,大概是华国的凌晨。深夜总是容易让年轻人冲动。

  路易斯扫了一眼屏幕,随后关掉了电脑。

  如果投稿人是格利戈里·佩雷尔曼或者法尔廷斯,乃至是舒尔茨……那路易斯一定认真观摩学习,彻夜不休,跪在屏幕面前看论文。

  但一个闻所未闻的大学生?算了吧。

  这种感觉,就像是路易斯听见有初中生在自家卧室造出了□□。

  虽然现在还不到下午四点,但他今天的工作任务已经完成。其他的,就等明天再来吧。

  *

  乔御加班加点写完了论文,在摁下发送键后,感觉终于完成了一个艰巨的任务。接下来,就是等待审核结果了。

  这几天,他虽然转醒,但是应亲友强烈要求,依然住在医院观察,顺便等待体检结果。

  于是乔御干脆把电脑从宿舍里拿了过来,天天背着宋天宇在病房熬夜写论文。

  他花了好大劲,连哄带骗才让宋天宇打消了陪床的想法。

  毕竟,写论文中途被打断,是一件非常让人暴躁的事。而宋天宇肯定不会同意他熬夜。

  无敌的感觉过于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