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节
作者:七流      更新:2020-12-23 17:57      字数:3533
  但是全寝室的人都能摸着良心发誓,乔御每天晚上11点准时睡觉,比其他三个人都早。

  而且不管外面多吵都能睡着,雷打不动。

  辅导员大笔一挥,准了。

  乔御花了三天把ppt做好,系统提醒他,昨天晚上到了一封新邮件,建议他登陆看看。

  他打开邮箱,发现发来消息的竟然是《数学学报》的编辑部。

  [乔,我们听说你准备在你的大学举办学术讨论会,但是等了很久也没到你的邀请,你是不是忘记了什么?(ps:是希尔顿教授让我问的。)]

  希尔顿是耶鲁大学的终身教授,除此外,也是乔御论文的审稿人,甚至在论文审核后,因为担心乔御支付不起版面,主动垫了钱。

  乔御连忙回复:[非常抱歉,我是第一次召开学术报告会。此次邀请的学者都是学校帮我操办,可能因为顾及时间紧迫,并没有邀请国外的教授们。希望您能帮我转告希尔顿教授:我会立刻联系学校送出邀请,随时恭候他的光临。就算是没有邀请函也可以来参加,燕大永远不会将他这样的顶级学者拒之门外。]

  ……

  ……

  10月17日刚好是一个周六。

  南大的孙大强教授,不远千里从金陵赶来。

  他是南大数学院副院长,在他看来,此次自己愿意前来,已经是十分给面子了。

  若非燕大邀请,他是绝对不会去看一个后生的学术报告会的……

  哪怕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又怎么样,论资历,乔御还不够当他的研究生。

  孙大强也事先询问过燕大究竟邀请过哪些人,除却一些媒体,来访的学者,大多都是青年一代,像他这样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已经属于名单上前三。

  因此,一下飞机,孙大强就左右张望起来,等待燕大的人来接他。

  他也的确等到的,来人是一位大四学生,会开车,见到他满脸堆笑:“孙教授您好,我是燕大历史系大四学生,姓刘,您叫我小刘就好。”

  孙大强忍不住皱眉,上车后询问道:“来接我的就你一个吗?”

  他以为,论自己的咖位,起码得一个数学系的副教授、或者说助教来接应,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让一个大四的学生来,未过于敷衍。他在学术圈混了几十年,难道就这个待遇?

  燕大简直欺人太甚!

  “是,非常抱歉,今天来参会的学者太多了,院上的老师也没有想到,实在是忙不过来,清大的教授都来帮忙了,教务处还临时换了会议室。”

  “停车!”孙大强面色一沉,拍了拍座椅,不阴阳怪气道:“是吗?都有哪些学者,说来我听听?”

  让他看看,是谁咖位比自己还大。

  要是燕大不给个交代,他现在就打飞的回金陵。

  小刘是个实在人,眼球向上思考片刻,道:“有格雷戈里·希尔顿……”

  才一个名字,孙大强就骤然挺直腰杆:“是耶鲁大学那位、得过菲尔兹奖、沃尔夫奖还有阿贝尔奖的希尔顿?”

  “是的。”

  孙大强倒吸一口冷气。

  之前四年一次的数学家大会,希尔顿曾在会议中心进行了45分钟的学术报告。孙大强试图上前和他攀谈,奈何没能挤过热情的人流。

  “还有呢?”

  “嗯……还有philippe ciais、jack w. szostak、哈佛的艾伦·凯斯特(之前imo的裁判员)……对了,教授,您要我停车干嘛?”

  孙大强沉默片刻,望着窗外的蓝天白云,觉得这个世界变得魔幻起来:“没什么,刚才有些晕车,你继续开吧。”

  作者有话要说:*踢猫效应:指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

  ===

  今日疑惑:负面消息为什么是屏蔽词?

  第118章

  乔御的学术报告会, 是燕大数学院这个月内最重要的一项活动。

  乔御特地换上了一身西装, 等候着开场时间。

  西装是宋天宇陪他买的,阿玛尼拿的货。

  乔御琢磨着西装可能是斩男神器,从换上后宋天宇的视线就黏他身上下不来了, 隔三差五还会发出一阵意味不明的痴笑。

  说起来, 宋天宇这次也在现场, 不过是作为校方工作人员中的一位, 负责翻译。

  他经常去国外旅游,因为英语说的很是流利,成功竞争上岗。

  数学中心学术会议厅,人慢慢被填满了。

  乔御扫视了一眼, 底下的脸或陌生或熟悉,有学者有记者, 看向他的目光冷静又审视。

  从这一刻起,他们不再是乔御温和的前辈, 而是苛刻的同行。

  能把他捧到云巅, 也能随时让他再也翻不了身。

  乔御开过不少次新闻发布会,因为年轻兼貌美,还是财阀继承人, 当初不少新闻媒体都爱跟在他屁股后面瞎转, 但没有一次新闻发布会的压力, 能比得上这个小小的学术报告。

  “这就是孪生素数猜想的证明人?听说过他年轻,但是没想到比我想的还要年轻。”

  “看上去不像是学者,像明星。”

  “我还是第一次来燕大, 华国发展的倒是比我想象中好。”

  远赴重洋赶来的十数名外国学者聚在一起,用口音不同的英文讨论起来。

  他们的手里都拿着一本论文册,进门就能领取,是乔御之前发表在《数学学报》上的那篇论文。

  事实上,这么重大的学术成果,早就开一个报告会了。可惜他们等了许久也没等到,还以为是华国人不懂规矩。

  这些外国学者里,表情最专注的人,就是希尔顿教授。

  毕竟除了同行外,他还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乔御的审稿人。

  所有人都知道,孪生素数猜想证明的论文是从他手上被通过的。

  就像是古时候科举考试,主持考试的官员是所有考生的“座师”,是天然的利益集团。

  在这一刻,希尔顿和乔御的利益,也是一体的。

  如果乔御失败,对早就功成名就的希尔顿来说,也是灾难性声望打击。他必须为之前通过乔御的论文做出一番解释。

  惹恼了这位学界大佬,除非他以后再拿出可以媲美哥猜的成就,要不然未来是很难在数学界发展的。

  坐在希尔顿身边的,是清光大学数学院院长周慎行,和燕大数院院长吴志天。

  两人都是华国数学界的元老级人物,只有他们俩坐在希尔顿身边,才勉强够格;这也是燕京系学阀能拿出的最高规格接待了。

  毕竟孙大强教授都能因接他的人是本科生而想要打道回府。

  格雷戈里·希尔顿在学界风评一向很好,但难保不会因此心生不满。

  两位老院长年纪虽然大了,但是英文却说的十分流利。

  三位学者坐在前排,也不至于冷场。

  让乔御感到意外的是,来参会的国外学者,比他想象中多。

  而且除却希尔顿教授,拿出来也大多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作为一个误打误撞的萌新,他还是太低估“孪生素数猜想”在数学史上的地位了,更别提后面还跟着一个哥德巴赫猜想。

  下午两点,学术报告会准时开始。

  “感谢各位前辈不远万里前来参加我的学术报告会。因为怕同声传译人员表达不准确,因此这次的ppt和汇报我都采用的双语。”

  这句话说完,乔御又用英语重复了一次。

  他的英语是标准的rp口音伦敦腔,听着很是清楚舒服。

  在简单的客套后,乔御直接切入了正题。

  ppt的作用不仅是展示,更重要的是讲。

  乔御的ppt白底黑字,关键步骤标红,以审美角度来说,显然不及格,但对于在场各位学者来说,却显得十分清楚明晰。

  有人干脆直接拿出了纸和笔,跟着ppt上的步骤演算起来。

  除非出现明显错误,一般来说,学术报告中途是不会有人打断的,之后会有一个提问环节,这才是同行审视时的重头戏。

  很多时候,同行们都是有备而来,因此问题也刁钻的让人难以招架。

  而如果报告人答不出相关问题,那么就可能面临很尴尬的境界……已经被证明的理论可能变得无法证明或者存疑,到手的荣誉又要吐回去。

  这种挖人祖坟的尴尬事件,在学术界发生过也不止一次。

  自身学术水平过硬的学者,自然是不怕的提问的,就怕一时紧张卡壳……

  艾伦的目光不禁扫向了身侧的菲利普教授。这位教授来自剑桥大学,是法国人。

  他的表情严肃,记录的也尤其认真,像是一不留神就要从乔御身上咬下一块肉。

  上个月,杜伦大学的终身教授作了一个关于“卡普兰斯基第六猜想”的学术报告会,被这位菲利普教授喷到直接闭麦。

  这位教授冷静后,写了长论文对菲利普的提问进行反驳。

  不过在学术报告会过去后,此教授在发论文前很长一段时间,都被媒体攻讦,说他学术不端。

  菲利普在此时咳嗽了一声,低声道:“艾伦,你的头要恨不得贴在我的笔记本上了。”

  艾伦有些尴尬,但很快挺直腰杆,小声道:“我只是好奇你写了些什么。”

  “不是什么大事。都是之前我针对论文整理出来的问题,”菲利普像他展示了自己的笔记本,上面好几个问题,都已经被划掉,“但是这个年轻人,讲得很详细,不是吗?”

  艾伦下意识点点头。

  的确,乔御语气从容不迫,像个老学究。而且像是知道他们对那里有疑问似的,专门铺开了讲重难点。

  这得益于乔御之前当过老师的经验,完全能把握其他人心态。在ppt上塞不下的东西,也有一边的白板作为补充。

  一行行算式被写了上去,算式中的字母还是花体。

  台下不时有恍然大悟的声音传来:“原来如此,怪不得我看不懂这一步,里面引入了拓扑学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