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这是小的?
作者:安化军      更新:2019-10-13 22:43      字数:3334
  翰林学士钱明逸骑在马上,对身边的御史中丞杨察道:“唐龙镇小胜,据说并未与敌交战,只是契丹人深入宋境,冻饿而死。现在又突然让我们来观兵,说是有什么火枪火炮利器,本朝数十年哪里有这种事?神兵利器,向来不少,至多只在殿前演武而已,哪里有这样仓促之间兴师动众的!”

  杨察淡淡地道:“枢密院如此做,必有深意。”

  钱明逸听了就笑:“夏太尉意在中书,天下人人皆知,如此做还不明白么!”

  杨察不动声色,策马缓缓前行。

  钱明逸因为以前搭上吕夷简的关系,召试学士院而得进士出身,五年就任翰林学士,是大宋立国以来前所未见的升官速度,此时三十出头。杨察是景佑元年榜眼,比钱明逸稍稍年长,三十几岁做到御史中丞,也是罕见的少年高官。因为年龄相仿,钱明逸自觉跟杨察是同一类人,是以凑上前来。却不知杨察虽然年少,却是进士高第,又政绩杰出,根本看不上钱明逸这种幸进之人。

  另一边,三司使张方平对翰林学士王尧臣道:“西北议和,天下好不容易平静下来,夏太尉为了什么火炮又弄出如此大动静,着实不妥。唐龙镇一战可发鼓舞士心,重赏边臣即可,何必如此?”

  王尧臣道:“枢密院如此做必有道理,我们且去看。”

  此次来的多是中高级官员,还有三衙的一众将领,约一百多人,在导从引导下,缓缓出了城门。

  战士宁得了奏报,对王凯道:“百官已经动身,快快把这里料理清楚了。参与演武兵士,都在原地侍立,不得喧哗。你们与我一起,去迎宰相和太尉。”

  依着战士宁的吩咐,这里重新进行了布置,显得杂乱。杜中宵和王凯与韩绛一起,急忙组织人手收拾,把一切都整得井井有条,随着战士宁向新郑门而去。

  迎了以陈执中和夏竦为首的一众文武官员到台上站住,王凯和杜中宵上前禀报。一切如仪,杜中宵在一边站定,王凯下台去指挥演武。

  看最前排的官员,张方平、钱明逸、杨察这些人三四十岁,却已经位是旋风砲,上百人拉的大型石砲也不行。

  几位三衙大将表示出了兴趣,官员立即热闹起来,纷纷议论。可惜这些高官之中,只有庞籍曾经在边地任职,还是在战事结束之后,乱糟糟地议论不出个结果来。无非是互相讨论,用这火炮,能不能攻破城墙,能攻破什么级别的城墙。

  参知政事丁度曾经与曾公亮一起编过《武经总要》,对于军制、兵器无不涉猎,理论知识再没人比过他了。上前仔细看了一会,对杜中宵道:“知军,若用这火炮,能奈何得了开封城墙吗?”

  杜中宵老实答道:“回相公,现在制的都是小炮,便于军中携带,自然奈何不了开封城墙。若是不计本钱,制做大炮,那可就难说了。炮这物事,跟其他兵器不同。”

  丁度吃了一惊:“这是小炮?那若是制大炮,有多大?”

  杜中宵仔细想了想,自己印象中早期的大型火炮,无过于奥斯曼攻君士坦丁堡的大炮。名字早已不记得了,只记得那炮巨大无比,轰开了君士坦丁堡的城墙。开封的城墙并不特别坚固,因为从立国起就有迁都之议,想来是比不过君士坦丁堡的千年古都城墙。

  见周围一众官员都看着自己,杜中宵道:“铁铸炮有诸多坏处,难铸大炮。若是用铜,那就可以做得非常巨大。一炮出去,打数里之远,打塌城墙,也并不是难事。不过那样的大炮,价钱吓人,一军之地可制不起。大炮又很难运输,不如这般小炮好用。不是大战,并不需要多大的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