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私事
作者:稻草天师      更新:2019-10-24 16:12      字数:5982
  顺着徐锐的手指望去,只见油布之下竟是一箱箱手雷,竟有四五十箱之多。

  自从山谷之战后,军中将领见识过天启卫那神鬼退让的火炮威力,无一不被深深震撼,掀起一股火器狂潮。

  尤其邓禾可是亲自参战,眼睁睁看着强悍无匹的武陵亲军被徐锐的火炮打成土鸡瓦狗,心中惊骇难以形容,对火器的渴望更是难以言喻。

  都是带兵的将军,谁不希望手中握有能鼎定乾坤的利器?早在战斗刚一结束,便有性急的将领直接向宏威皇帝递了折子,请求调拨一批火器。

  可是一来战斗还未结束,宏威皇帝不可能厚此薄彼地调配火器,二来兵部的库存都被安歌搜刮一空,新生产的还需时间,宏威皇帝就算想调拨也没办法。

  此事最终没了下文,可越是得不到的,便越是让人垂涎,这其中当然包括这位东南总兵,邓大将军。

  看到面前的手雷,邓禾瞪大了双目,硬生生把到了嘴边的拒绝之语咽了回去,惊愕地望向徐锐。

  “怎么,邓将军不喜欢?”

  徐锐笑眯眯地问。

  邓禾摇了摇头,沉声道:“朝思暮想之物,怎能不喜欢?只不过军资粮草向来由兵部统一调配,尤其火器一事圣上颇为看中,哪容我等私相授受?”

  “原来将军是担心此事。”

  徐锐轻笑道:“将军多虑了,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邓将军还要歼灭武陵亲军余孽,为了对付强敌,天启卫的炮兵都会调给将军指挥,这点手雷又算得了什么?”

  闻言,邓禾心中一惊,豁然望向徐锐。

  不等他开口发问,徐锐便面色一肃道:“将军有所不知,天启卫虽然一战击败二十万叛军,但天启卫人数终究有限,还得面对西川乱局,根本无力追击溃逃的那支武陵亲军。

  眼下留守西川的五千武陵亲军,还有大约两千余人重新整肃,退至宫合府以北,打算乘船逃离西川。

  南朝大军勾结崔氏,趁虚而入,对我北国发动突袭,所犯罪行罄竹难书,本帅无论如何都不会坐视他们安然回国。

  此前力有不逮也就算了,现在将军率大军驰援而至,本帅早已决心将其一网打尽!”

  提到正事,邓禾立刻抛开先前的成见,抱拳道:“末将得圣上钦命,归大人调遣,绝不会放过那支武陵亲军,只不过此战理应由徐帅坐镇,将天启卫炮兵调配给末将指挥又是何故?”

  徐锐哈哈笑道:“邓将军,明人不说暗话,你不远千里驰援而来,若是我把所有的功劳都揽在自己怀里,你还不在背后骂我么?”

  邓禾又是一愣,他没想到徐锐竟会直接将事情挑明,顿时老脸一红。

  这次南北大战,东南边军虽然出力甚多,可所有战役的表现全都不堪入目,反而坐实了战力孱弱的名头。

  眼下战争已经到了尾声,立功的机会越来越少,眼看这,这次被调来供您驱使,末将这心里总是别扭得很。

  特别是方才行礼之时,心中更是不忿,便想着定要将此事原原本本地写成折子,在圣上那里告您一状,现在想来,着实惭愧。”

  徐锐闻言摇头笑道:“将军不必如此,折子该怎么写便怎么写,否则将军方才的头不是白磕了?”

  邓禾一愣,似是想到什么,皱眉道:“难道徐帅方才是故意做给别人看的?”

  徐锐笑而不语,朝身后的郭盛宝招了招手道:“郭盛宝何在?”

  “末将在!”

  郭盛宝立刻出列,单膝跪下。

  徐锐指着邓禾道:“听好了,从今天开始,炮兵便归由邓将军指挥,其命便是吾命,尔等不得违抗!”

  “末将遵命!”

  郭盛宝领命而回。

  邓禾闻言,心中又是一阵激动,这可是天下只此一支的炮兵啊,没想到就连肖、刘两位大帅,以及那些高高在上的十二卫指挥使都没碰过,却要要被他先一步指挥,心中顿时大为得意。

  可是片刻的激动过后,邓禾迅速冷静下来,想起徐锐方才的那番话,他让自己把叩拜之事原原本本地写成折子,便等于是送了个把柄给京城里的御史言官们。

  此刻他忽然明白了徐锐的深意,一个年仅十八岁的少年猛将,若是还能知道进退,没有一点膨胀之心,甚至没有一点弱点,这不是太可怕了一些么?

  自污,这是自污啊……

  没想到徐锐小小年纪,不仅如此审时度势,还能如此洞悉人心,将功绩宠辱看得这般风轻云淡,着实可怕。

  邓禾回过身来,见徐锐已经走远,连忙问道:“大人,你将事情都托付给末将,不知您这段时间又要去做什么?”

  徐锐回过头来,愣了愣,讪讪地笑道:“本帅还有些私事要处理,所以只好劳烦将军了。”

  “私事?!”

  邓禾怎么也没想到徐锐竟会这般回答,又是一愣。

  “将军,这徐锐也太不知深浅了一些,竟对您这般不敬,将士们早都看不下去了,要不要……”

  副将不知内情,凑到邓禾耳边愤懑地放着狠话,可话才说到一半便被邓禾挥手打断。

  邓禾望着徐锐的背影,脸上浮现出前所未有的认真,凝重地说:“徐锐此子绝非池中之物,记住了,以后凡他所下之命,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到底,不许有半分懈怠!”

  “嘶……”

  副将倒吸一口凉气,惊愕地望向邓禾。

  “将军,此子如此目中无人,您怎么忍得下这口恶气?”

  邓禾摇了摇头,认真地说:“先前是我们太蠢,看不透人家的高明,看着吧,最多再有三年,徐锐一定会成为我大魏最大的一根国柱!”

  副将闻言惊讶地长大了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