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公子与红妆(十二)
作者:琅琊梅郎      更新:2020-12-25 00:28      字数:1216
  </br>  不曾想,这一脚跨过的勾栏院,旧年一别如斯,月圆又月缺,待梅花落尽,那台上忽又见旧时人。

  那一年,清风楼内,有人泪眼汪汪,有人昏昏欲睡,有人站在台上,身着蓝布衫,手持一止语,说完:“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便是一转身的道别:“说书人我走了,你们也多保重。”

  那一年,说书人离开欢喜镇前,讲的最后一个故事是青楼女子杜十娘的故事。

  那一年,邻家的董公子告诉李家姑娘,青楼女子之所以被无情抛弃是因为她不是世俗眼中的好姑娘。

  那一年,十三岁的李家姑娘撺掇着十三岁的小和尚下山一睹青楼女子的风采,回家后被阿爹打得上蹿下跳。

  而今,而今,在这灯宵月夕的盛京,在这座勾阑院里,台下有人听得一脸认真,台上有人身着蓝布衫,手持一止语,仍在经年不变地旧调重弹着:“内中有一人,姓李名甲,字干先,浙江绍兴府人氏……

  故人重逢,故人却不识故人。我忽然就泪流不止。

  世事沧桑,人海茫茫,兜兜转转,说书人仍在他乡说书。

  他可知曾经有个小小的姑娘在小小的地方做着他最忠实的听客?

  那个小小的姑娘一直怀着个小小的愿望。

  可惜后来还是没能实现。

  我怕眼泪叫人瞧见,埋没了这佳节的兴致,于是一边往里走着一边悄悄地用袖子抹着眼泪。

  那台上的说书先生手持着止语,还在继续绘声绘色地讲述着:“那名姬姓杜名媺,排行第十,院中都称为杜十娘,生得: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

  我忽听得前方有女子温温婉婉地唤了声:“寄欢。”

  然后温家小姑娘欢呼地声音瞬间便洋洋盈耳:“平遥姐姐,驸马哥哥,你们怎么来了?”

  我放下了抹泪的衣袖,抬头循着声音,远远地便望见那台子的另一端,灯火阑珊处,并肩站着二人。那梳着堕马髻,穿着红衣裳的天之骄女正同那手抱火炉的白衣驸马谈笑风生。

  有生之年,终是避不过狭路相逢。

  我苦笑着转回了头去望台上,那台上的说书先生又照旧卖起了关子:“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我深深地吸了口气,直到把眼底的泪水狠狠地逼了回去,才装作云淡风轻地转回头,并暗暗地嘱咐自己如果一会儿有人过来寒暄,一定要记得谦卑地说句:“小人见过公主和驸马。”

  可是不能够。

  李家姑娘在董公子面前从来都是狼狈惯了的,既不够淑女也不够优雅。

  这一次也不例外。

  天时地利人和。

  那勾栏之下,不知是哪位小厮路过时弄洒了茶水,我还未能云淡风轻地转回脖子,脚下一滑便跌坐在了地上。

  游棚内的宾客三三两两,说书人歇场的片刻,有个姑娘她女扮男装跌在地上,比那戏台上耍杂技的伶人还引人瞩目。

  温家的小姑娘寄欢瞧着她张大了嘴巴,端庄娴静的公主瞧着她一脸惊讶,身披大氅手抱火炉的驸马瞧着她照旧皱起了眉头。

  只有那身旁的段相爷,瞧着她,极快地弯下了腰,叹息着伸手抹去了她脸上的泪水,将她扶起,轻轻柔柔道:“怎地这般不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