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曾与美人桥上别(四)
作者:琅琊梅郎      更新:2020-12-25 00:35      字数:1478
  </br>  良臣之贤,贤在“文死谏,武死战”道义之坚守;相爷之佞,佞在“度君意,顺君心”朝堂之附和。

  于天下士子最在意的“功名”二字上来做文章,有人渴望功业,有人追求名声,能兼得两者的,是为圣贤。

  且不说鲍参军早早就发出过“自古圣贤尽贫贱”这样的感叹,单是反观相爷富贵又显达,旁人不耻他又畏惧他,身前身后功业与名声他显然是两样都不沾的。

  前两年听说书之余,瓦子里看戏,小酒馆喝酒,间或与人闲聊两句,也曾耳闻过相爷爹爹一些事。

  上任丞相段玄谈,是兴元年间第一位相爷,外貌美仪,与帝,与大将军梁涣,为少时好友。后因指证梁大将军谋逆一事,在民间议论颇多。兴元十五年卒于长安后,相爷便在朝堂上接替了他的位子。

  为相八九载,相爷行事鲜少有违逆老皇帝意志的地方。在百姓心中,当今丞相段小枞一味地揣度圣意,投其所好,阿谀逢迎,为了自己的仕途而不加劝阻,比其爹爹之奸,有过之而不及。

  下朝回到户部,庄栩英大人许是听人给他说道了我和相爷的关系,整个下晌,我见着他两回,回回都摇头叹气的,不是在踱步吟诗“扫眉才子知多少”,就是举头诵词“天涯何处无芳草”。

  我觉着,要是谁再递给他一根禅杖,他能立马双手合十,什么“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之类,念得比静会方丈还顺溜。

  好不容易挨到散值,宫门口十九还在等着。我朝他打了招呼,一个人慢腾腾地往南华街走。途中路过三桥街,瓦子里亮起了灯,听着热热闹闹的,想也已有好长日子没去过说书人那,于是不由抬脚拐了进去。

  进去又是另一番天地。台上的说书先生换了一人,依旧一几案,一止语。我坐下要了壶茶,问小二哥:“先前那位先生呢?”

  小二哥打了个躬,道:“大人说的可是吴先生?吴先生上月下世了,咱们这位台上的许先生,说书也是极有趣的。”

  我心头即刻悲怆起来。哪堪三四载,亲旧尽凋零。人与人,永远也不知道哪天就是最后一次相见。

  扫眉才子知多少?说书人又知多少?世上最难不过是称意。

  相爷自下朝,一直在金銮殿跪着。

  我支走了清荷,孤零零地打了一壶花雕坐在南华街的院子里等他。他来时,秋霜已结满了枇杷树。

  二十九岁的段小枞坐在墙头上,身穿相服,无赖模样像极了十七八岁风流跌宕的少年郎,“李姑娘深夜庭院坐等心上人,怎么听起来这么傻呢?”

  我起身执了灯,与他照着,笑了笑煽情道:“等到了,就不算傻。”

  段少年郎闻言,果然快活地上前握了我的手,然后只一下,又开始有点翻脸不认人,“手这么凉,还是傻。”

  我举着他的手,指向花雕邀功:“傻子才不会请你喝酒。”

  段少年郎:“你不许喝。”

  我有点忧伤:“一小口也不行吗?”

  “不行。”

  “……”

  请人喝酒最卑微的境界就是人家坐在你的地盘里,小酒喝着,小菜吃着,你看着。

  看得干着急的我只能没事找事,学人家西子捧心状:“我等你等到现在,你这样对我都不会良心不安的吗?”

  相爷下巴一抬,笑意盈盈闪着令人想要犯罪的桃花眼:“那你想怎样?”

  这花雕一喝上,还真大有六亲不认的架势。

  “要不我们玩行酒令吧。”我伸着爪子,在相爷杀伤力十足的眼神下,又弱弱地补了句,“俺以茶代酒。”

  “你起个头。”相爷巴适得翘起了二郎腿。

  我怀着壮士断腕的大无畏精神,端起茶碗,一脚踩着板凳,豪情万丈地俯视相爷:“金樽清酒斗十千,皇上究竟怎么说?”

  相爷一脸“我就知道你要套路爷”的神情,反问道:“若皇上执意让我娶孟姑娘呢?”

  我瞬间蔫了吧唧:“那我们……我们……还是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