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要我当地主gl_分节阅读_183
作者:方便面君      更新:2020-12-27 04:06      字数:2211
  娇媚中又带着一丝挑衅,仿佛在揶揄宋玉延。宋玉延眯了眯眼,准备认真地让她知道自己的武功也是有进步的,怎料饼儿在门外喊她们:“大哥,唐姐姐,大白天的你们在屋里关着门做什么?”

  宋玉延走了出来,皱着眉头对她道:“去唐家,让小叶准备一下,五月我带她去参加竹雕行的切磋大会。”

  饼儿得到指令便跑去唐家了,宋玉延回头,见唐枝笑得像是狡猾的狐狸:“到嘴的鸭子飞了。”

  宋玉延:“……”

  “娘子将自己比喻成鸭子,真的好么?”

  唐枝收敛的笑容,瞪了她一眼,知道她这是没吃到想吃的,故意说得气话呢!唐枝没理她,转身去看她养的鸡怎么样了。

  第81章切磋交流

  竹雕行联合玉雕、石雕、木雕行会举办的切磋大会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之下,很快便传遍了明州以及越州,恰逢高丽客商以及日本客商刚参加完绍兴的元宵节要从明州的港口离开,闻言便顺便到明州凑凑热闹。

  连这些国外的客商都知道了这事,明州、越州的文人骚客、百姓自然也是知晓了的。

  那些熟悉宋录方的竹雕的人一看这邀请的名单上面居然有她,便也对此事关注了起来。

  行会虽然以切磋为名义,不过还是准备了一个场地——东钱湖南边的一片竹林,名“竹洲”,虽然是一片竹海,不过也有一座锦照堂。

  锦照堂是前几任知州带着乡郡富户所建,属于公家所有,但是寻常百姓也可到此游玩、停歇。而这儿也是文人骚客们办雅集、诗会时最喜欢选的地方之一。

  行会提前找官府将此处预定下来,并且为了维持秩序,也为了治安问题,届时会在此地设置屏障,除了受邀参加切磋大会的雕刻名家之外,其余人想要围观便得先买入门资格。

  当然,维持秩序、治安都是明面上的说法,明眼人一看便知行会的目的还是在于售卖“入门资格”来获利。

  而一听说要买门票,百姓们都打消了凑热闹的念头,门票虽然不贵,可他们并不懂欣赏雕刻艺术,又何必要浪费这些钱呢?

  行老也很担心女儿出的主意是否可行,其女显然料想到了这种情况,道:“入门资格能获利不多,我们的目的也不在于此。爹试想一下,能来凑这个热闹的除了颇有名望,好文雅之物的人外,定然少不得那些豪强富户,毕竟这场切磋大会有的可不仅仅是竹木雕,还有玉石雕呢!”

  行老一琢磨,很快便想明白了,名义上是切磋交流,暗地里是比赛,实际上是为了趁机推销行会里各位名家、大师的雕刻作品,他们家做的买卖也包括了出售竹雕行的匠人雕刻的作品,与此同时还承接别人起宅邸、修房屋时所需的雕梁画栋方面的工程。

  也就是说他们的底下便有不少匠人,若是能借此机会提高竹木雕刻的名气,吸引更多人在修房屋时,添加一些竹木类的雕刻,那对他们也是赚了的。而这也是玉雕、石雕行会之所以答应与竹雕行联合的原因。

  行老之女所图也不仅于此,她私底下联络了不少行商,有卖文房四宝的,也有卖吃食的,还有卖果饮的,她出租一些摊位给他们,届时不管是前来切磋的名家们,还是来围观的寻常人,想必也会需要吃的喝的。

  行老被她的操作给看呆了,办一次切磋会,愣是被她整出了好几套赚钱的法子!

  ____

  即使知道行会的目的,可还是有不少人准备买资格来围观的,不为别的,就因为这次的切磋涉及了雕刻这门工艺的发展,它带来的影响或许目前只局限于明州,但是未来总会向四周蔓延,为传统的雕刻工艺带来不同的风气。

  像赵赜这等无所事事又爱凑热闹的富二代自然是乐得去围观的;也有像王致等手艺界的切磋大会与他们读书人之间的文会、雅集有何不同;更有厉思古等对书法、绘画颇为自得的人也想看看自己的作品有没有机会出现在那些雕刻作品上。

  于是原本只有二十文的入门资格券,最后被炒出了一百文一个资格的高价。

  不管外头的人对这次切磋大会抱有怎样的看法,门票又炒的有多高,宋玉延都没怎么在意。她要忙的事情非常多,每天忙完正事后还得腾时间去雕刻竹雕,故而外头那些消息几乎是楼杲带过来的。

  宋玉延不打算敷衍地对待这次切磋大会,除非是条件不满足,否则她若是随意地拿出一件与自己目前的水平不符的竹雕去与人切磋,那是轻慢了对方,也是侮辱了她所爱的竹雕。

  既然此次切磋大会并没有限制是留青竹刻,她便打算用多种雕刻手法雕刻出一件作品来。

  只学了留青竹刻的唐叶很是吃惊:“竹雕不同手法之间难道还能用到一块儿?”

  宋玉延道:“只要你想,自然可以。然而眼下许多人都卡在了‘想’这里,他们不曾想过,自然就雕刻不出来。”

  宋玉延也不敢自诩宗师,毕竟她所学皆是前人不断地琢磨和钻研,然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慢慢出现的突破。

  就目前的雕刻工艺而言,匠人们缺少创新思维,一件作品要么用浮雕,要么用平雕,要么用透雕等,即使根雕在唐代便出现了,可表现的手法依旧单一。但是论雕刻的技术、手法,堪称大师的也还是大有人在的。

  宋玉延前面也提过了,这是因为在汉唐时期,雕刻工艺一般是由手工艺人,也就是匠人传承的,而文人对这方面的审美并无多少涉及。

  可是从周朝开始,文人对四君子之一的竹子的喜爱日益增加,开始给竹子作诗、作画到如今对竹雕的欣赏。随着文人开始关注竹雕,他们对竹雕的工艺水平的要求也会提高,这便会促使雕刻家们去“想”,想更多的花样,想更多的技巧。

  所以这次的大会,宋玉延的重点还是在于切磋交流的,她希望自己的竹雕能给予同行启发,也希望能汲取这些前人所累积的雕刻经验,精益求精让自己的技艺变得更加高超、竹雕也更有灵性。

  至于唐叶,宋玉延让她先将留青竹刻学专了、精了,她再教她别的雕刻手法。

  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