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要我当地主gl_分节阅读_190
作者:方便面君      更新:2020-12-27 04:06      字数:2088
  宋玉延:“……”

  第84章取表字

  在竹雕切磋大会后没几日,便陆陆续续地有人登门求购宋玉延的竹雕。虽然人数并不比以前刘绰在任时那么多,可每一个前来的人不是明州有名的文人,便是特别富的富户,又或者是背景很深的官户。

  文人更多的是想跟宋玉延探讨艺术,而有钱的富户则一开口便是五千钱一件笔筒或者香筒,那些官户自然是想买她的竹雕装饰门面,又或者拿去给家中在朝为官的家人,送给他们的上峰。

  因为宋玉延的雕刻技法彻底折服了那些来自越州的竹雕匠人,他们将宋玉延的名字带到了越州,临近越州的杭州也听闻了她的名声。

  加上以前杜衍在扬州一带为官,他便时常向朋友介绍宋玉延的诗筒,故而扬州的官吏、文人一听“宋录方”这名字,立马便对应了起来。

  也就一个多月,宋录方的竹雕之名便传遍了江浙两地。

  宋竹拿着他二哥的信来寻宋玉延,道:“你的竹雕,连二哥都知道了,还回信问我这是怎么一回事。”

  宋玉延无辜地看着她十三叔:“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宋竹塞了几本书以及一封信给她:“二哥给你的书与信。”

  宋玉延稍感意外,毕竟她跟那位在她还没记事就离家去当官,且不怎么往来的族叔没什么往来,上次跟宋傅通信还是因为占城稻之事,而且信也是通过宋竹转交的,这次他竟然会亲自给自己写信了?

  她将书放好,先看了一下信,信上大意是宋傅在汴京也听闻了她最近似乎在捣鼓许多东西,他一方面希望她能好好读书,将来在官场上跟他碰头,另一方面又暗戳戳地打听棉花是什么新鲜玩意儿。

  宋傅早在试种以及举荐占城稻之后便入了皇帝的眼,故而早便调回朝廷当了个尚书左司郎中兼任侍御史知杂事。

  他之前虽然为知州,但是这是派遣的职务,而他本来的官阶便只有六品。如今升为了从五品的尚书左司郎中,实际职务则是到御史台当个副职,也算是升了一级。

  宋傅虽然有长辈的风范,端的一本正经的模样,不过宋玉延还是看出了他对棉花似乎颇为期待,而且也挺希望能再靠一点实际的东西提高政绩的。

  宋玉延也不会认为他这么做很功利,相反,若是他没有一点野心和算计,那他又怎么当宋氏发展壮大的靠山呢?

  她种植棉花肯定是要推广的,可是光靠她跟楼杲来推广也有难度,若是跟她的族叔合作,那么就是双赢的局面,她没道理不优先考虑族叔。

  另外宋傅还提及他的好友举荐了杜衍,相信明年他又能挪一挪位子了。至于冯元,则升为大理寺评事了。

  大理寺评事一般是状元的起点,冯元折腾了这么久才到状元的起点,说起来似乎没升什么职。然而他当年殿试的排名并不在前列,故而若非他提了一下占城稻,估计还得好些年才能升到这个位子来。

  为此,他也想得很开,高兴地跟杜衍分享了这事,还让老家的人给宋玉延带去一些岭南的特产,也算是报答她当年肯跟自己的族叔搭线之恩了。

  冯家在番禺本就是有底蕴的,加上冯元好歹是入朝为官,也算是光耀冯家门楣,冯家的人对他的话自然重视,正巧冯家有人要北上到汴京,便让人弄了些香料跟着沿海北上的船只到达明州,送给宋玉延。

  宋玉延看见这一大箱七八种香料,吓了一跳,也不敢收。香料是外国货,而且朝廷规定外商只能卖给官府,市舶司的职责之一便是盯着这事。官府得到香料后便运到汴京等地,然后卖出高价……就等于两块钱的成本价,被卖出了两百块的感觉。

  到广南的官吏往往都会私下买大量香料,然后等调任的时候便会带走这些香料,转手卖到别的地方。冯家有人在广南为官,他们能弄到这么多香料便一点也不奇怪了。

  冯家的人执意要谢宋玉延,还提及了宋傅。

  宋玉延一琢磨便明白了,冯家虽然有人在广南为官,可看样子也升不上去了,而且总不能看着冯家就这么没落了,那么希望便只能寄托在冯元的身上了。

  如今宋傅升了官,前途还未可说,可此时的他却一定能带冯元一把,他们也希望能借此机会跟宋傅搭上关系。

  宋玉延不敢擅作主张,便找了族长。也不知道冯家的人与族长说了什么,族长最终收下了这箱香料,并且分了宋玉延一半。

  宋玉延不好意思白收人家的好处,便赠了冯家的人一个笔筒,希望他能转交给冯元。

  冯家的人一开始也看不上她一个不值钱的笔筒,不过碍于情面,没有表现出来。等他们到了汴京,又从冯元口中得知这个笔筒的价值之后,他们的心情有多震惊和复杂,这些都是宋玉延不知道的事情了。

  ____

  传出名声来的也不仅是宋玉延,连带着唐叶的竹雕也小范围地被人提及。宋玉延让她取个字,如若不然以后她的竹雕上便要用真名了。

  唐叶也不希望别人以后提及她就直呼她的姓名,可她绞尽脑汁想了半天,也没想到什么字比较合适。

  她希望宋玉延能帮她取,至于为何不是唐浩根,因为唐浩根道:“宋大郎虽说没正式收你为徒,可毕竟教了你这般手艺,你喊他一声师父也不为过。将来你的字是要留在竹雕上的,有他帮你取表字很合适。”

  于是宋玉延琢磨了一阵子后,给她定了“青归”为表字。这是取自杜甫的诗句“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一般人取字都会是名字的补充,又或者与名字相辅相成,所以唐叶、唐浩根都很满意这表字。

  宋玉延还问唐枝:“娘子好像没有字,要不要也取一字?”

  唐枝道:“我便算了,我不写诗、不作词、不雕刻、无书画,取字作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