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太守孝衣横野渡
作者:榴弹怕水      更新:2019-10-15 14:38      字数:7602
  三日后,七月十五,乃是后世因为道教盛行而渐渐流传于世的中元节。而此时,虽然没有中元鬼节这一说,却也是孟秋之日,素来有祭祀传统的。

  不过这一日,不要说汉军了,便是信道的太平道信众都没有祭祀黄天的欲望……因为从两三日前起他们便察觉到了对面汉军的异动,而昨日傍晚更是亲眼看到对面炊烟不断,俨然是在制备第二日的干粮与凉开水!

  没错,这里必须要额外称赞一句公孙大娘,得益于她年复一年的教导与影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河北地界上的军中乃至于民间普遍性都开始使用开水以避病疫……有大量幽州兵、中山兵在内,主帅又唤做公孙珣,那滹沱河北岸的这支汉军自然更会如此。

  总之,那种铺天盖地的炊烟之下,傻子都知道这是要大战了!何况人家地公将军张宝并不傻呢?

  于是乎,从今日四更开始,早就有了完全准备的双方军队便开始隔河列阵。

  等到清晨朝阳升起的时候,两岸已然是刀枪林立,甲衣耀眼。然而,最让人感到震撼的,乃是双方的军阵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黄一红两片巨大的海洋……汉军尚红,故此汉军普遍性穿着赤色的直裾,大旗也是理所当然的赤色,而黄巾军更是不用多言,他们本就因为尚黄天,裹黄色头巾而得名!

  如此情形,胆大的人自然觉得气势雄壮,准备今日建功立业;而胆小的人怕是已经双腿打颤了。

  七月十五的清晨,旌旗于微风中轻轻扬起,滹沱河依旧平静的流淌,伴随着忽然响起的鼓角之声,两军中军间一时骚动,然后纷纷向左右裂开,并旋即从后方涌出了一大堆伞盖、仪仗、旌旗、金鼓之物。很显然,这是双方主帅各自准备妥当,准备要亲临阵前了。

  其中,公孙珣引众直接来到大营正前方的滹沱河畔,遥遥观察对面局势,而在他对面,连夜布置好阵地的张宝居然也亲自带领下曲阳城中精锐,举着他的地公将军大旗还有黄天大旗,来到了一个之前人工堆建的土山之上,居高临下,与他遥遥相对。

  滹沱河波澜不惊,最窄处不过两三百步,最宽处不过千余步,双方全军尽出,军阵绵延十数里,但中军对峙之处却是很近,甚至有些不约而同的味道……这不是偶然,实际上此处南岸黄巾军之所以建造有土山,而汉军之所以将中军大营摆在这里,本就是因为此处便于渡河,而汉军之前数月也多次尝试从此渡河,只是未能尽功而已。

  “就是那里了!”一片肃穆紧张之中,位置高一些的张宝不由自主的折断了手中的马鞭。“伞盖仪仗俱全,更兼白马卫队与白马旗,必是此人无误了!”

  周围大小渠帅俱皆无言,他们当然知道自家将军所言是哪一位。

  人的名树的影。

  涿县城下覆灭了广阳黄巾,范阳城下逼退了自家地公将军,黄河畔一战逼得无数道众投水自尽,长社一把火又将颍川十万大军消亡殆尽。除此之外,还有程远志、波才、卜已三位大方渠帅的性命……对面那个号称白马将军的官军主帅于黄巾军而言,实乃血债累累!若能擒获,必然千刀万剐方能解心头之恨!

  实际上,要不是此人到来,下曲阳黄巾何至于如此紧张?十万对七万,处于守势居然还惴惴不安?

  “血债累累啊!”看着河对岸黄色旗帜铺天盖地,几乎连成一片海洋,俨然如临大敌,而公孙珣骑在白马上,也是一声嗤笑。“你们说,若是黄巾贼真取了天下,你我在史书中会是个什么样子啊?”

  “五官中郎将莫要开玩笑。”常山相冯歆忍不住言道。“彼辈巫道,如何能胜的过我们儒家正道?”

  “是啊。”公孙珣似笑非笑。“巫道哪里胜的过儒家正道呢?然而,儒家正道居于庙堂,巫道却植于小民……安平崔公《政论》有言: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就怕你我能割其首,却不能止其鸣啊!”

  冯歆是个文弱之士,听得此言,便不敢再争辩,而宗元、程普是纯粹武人,张纯又有心事,他们哪里会有心思去说这些?

  唯独已经披挂完毕的钜鹿太守郭典郭君业,闻言稍微顿了顿,然后方才出言批驳:“五官中郎将的意思我大概明白,河北中原乃我大汉腹心之地,却一朝俱反,可见为政确有不妥之处,不然贼人也不至于聚兵如此之众……然则,你我既为汉臣,就应该明白,汉室之德不是这些巫道、豪强、蛾贼所能动摇的,最起码,今日依然有七万虎士,六位两千石愿为国家赴死……故此,战后的事情,战后有命再说吧!”

  言罢,这郭君业便昂然勒马,要往已经列阵完毕的其本部而去。

  “郭君且住。”虽然被中张良、陈平一般的人物啊?

  便是公孙珣,也在和左手侧的吕范对视一眼后又一次回头瞥了这厮一眼。

  “那敢问子伯先生,”满怀信心之下,冯歆此时称呼都变了。“这第五胜第五败又在何处?”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娄圭朝着正回头看自己的公孙珣抬手一指,声音不禁再度提高了不少。“正是如今敌我两军主帅!我家君候自弱冠便名扬天下,平黄巾以来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而对面的张宝,早在范阳城下便已经是我家君侯手下败将了……主帅之优劣,难道不是胜败的根基所在吗?这便是此战我军第五胜贼军第五败了!”

  冯歆握拳捶掌,忍不住连声赞同……看他那样子,好像居然是从应付差事变成真的信了娄子伯鬼话一般。

  至于周围那些各个河北郡国来的军官们,不管信不信,自然也是忙不迭的点头附和,顺便拍马不断……不然呢?非要当着人家五官中郎将和他那条节杖的面说这条不成立?

  而且仔细想想,也确实如此吧?

  总之,不管是真是假,娄子伯一番大言煌煌,倒是让汉军中军处气氛热烈了起来。

  不过,与此同时,在从中军根本看不清具体情形的地方,汉军率先强渡的两翼却已经跟河对岸的黄巾军白刃相交了。

  “杀!”

  徐盏身披双层铁甲,头戴兜鍪,将钉着足足七八支箭矢的大木盾狠狠砸在了对岸一名黄巾军武士身上,然后从船头一跃而起,趁势挥刀杀入了黄巾军的滩头阵地上。

  其人仗着铁甲之威,更兼势如疯虎,居然一下子就把斩杀了数人,使得全船十余名先渡的甲士纷纷平安落地,然后结阵向前。

  话说,士为知己者死,徐盏当然明白公孙珣逼迫自家府君当先强渡是不怀好意……实际上,此番渡河,就在身后船上的张纯甚至都没敢选用跟公孙珣关系更紧密的本部中山兵,反而是当众索要了跟着郭勋来此的渔阳兵充当前锋,便是指望着这些乡人能够更‘安全一些’……但是,战事既然开启,白刃已经相加,事到如今,总得先顶过黄巾军的明刀明枪再去防备某人的暗箭冷矢吧?徐盏扪心自问,真要是让自家府君是在滩头上,怕是那无耻之贼能当众笑出来吧?!

  故此,此战非但要胜,还要显出自家府君的勇烈来,让公孙珣慑服于自家府君的胆气,就此罢手!

  一念至此,刚刚稳住了一小片滩头的徐盏不等身后更多汉军在滩头上集合完毕,反而捡起地上一个圆盾,主动朝着密密麻麻的黄巾军军阵中扑了过去。

  得益于徐盏的奋战,张纯居然从容渡河于滹沱河南岸列阵。

  而几乎与此同时,西侧的汉军也随着郭典亲自挥刀杀敌,士气大振,大军呼喊上岸,几乎是瞬间便将黄巾军的一个滩头阵地给夺了过来。

  由此看来,娄子伯的五胜五败之论,未必虚言。

  “麻烦了!”

  然而,上午时分,耳听到两侧哨骑捷报不断,一直盯着对岸黄巾军中军军阵的公孙珣虽然面色不变,却忍不住在心中暗叹一声。

  ——————我是麻烦了的分割线——————

  “为将者须晓洞察之明,断敌虚实,料敌先机,了胜败之微毫于心,晓形势之反复于胸,方能百战不殆,以成全功!”——《子伯兵法》

  ps:还有书友群,684558115有兴趣可以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