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子
作者:黄粱水      更新:2021-01-01 20:17      字数:5108
  时间退回到三年前——

  天和十七年。

  沈寒潭年方十七,正是初承听音阁没多久,下江湖游历在天姥山惊鸿一瞥“飞霜圣手”的时候。

  那年中秋,他正忙着在海外蓬莱仙岛上赏景打架疗伤追老婆,无暇回京同家人团聚。累得新任听音阁下属监听机构首领——“掠音”队队长刘恪把在江南一带寻他寻了整整一月,才在蓬莱千岛中的一个名叫“东福岛”的小岛上找到自家阁主的踪迹。

  待刘队长把七八月的消息告知他时,已经九月中旬了。

  沈寒潭接过消息,哂道:“嘿,第一条便是东宫的丑事。我朝这位太子殿下,委实有当今的风范。”

  大梁的太子乃天元皇帝的原配皇后所出,自皇后过世,皇帝便加倍疼爱这唯一的嫡长子。

  倒不是说大梁这一位皇帝对发妻有着多少深切的怀念和她走后的悲痛,否则他们沈家也不能够往后宫塞进去一个国色天香圣眷正浓的沈贵妃了。

  只是在这皇帝的几个儿子中,只有太子最像皇帝,最有皇帝年轻时候的风范。

  说得好听点,叫多情且和善;说难听点,就是好色又无能。

  天元皇帝也不知道脑子里是怎么想得。

  这历朝历代的皇帝选下一任的皇帝都是能者居之或者择优而录。最最不济,起码还要看看人品吧。

  他就不,他觉得哪个儿子最像他,今后一定最有出息。

  皇帝可能是对自己太过于自信,信了白马寺那群和尚“圣上千秋百年”的长生鬼话,觉得反正自己还能在这江山社稷上再坐个百八十年,便也不怎么担心儿子们的人品问题。

  上梁都如此昏聩,那泱泱朝堂里头的“下梁们”,还能有什么诤言谏骨呢?

  自皇帝改元天元,元年伊始,这大梁朝堂就江河日下,是一天不如一天。佞臣横行,权臣当道,别说官员了,就连皇城根儿脚下石狮子的嘴巴里,都能掏出太监们中饱私囊的银子来。

  当然,皇帝早年确实颇有手腕。他做出了一系列安定天下,抚恤百姓,减税役的政绩,不然这百姓早都揭竿而起,直捣黄龙了。

  难就难在,这人一老就特别奇怪,不仅固执,还不服老;又不服老,又觉得自己劳苦功高,这天年自己颐养得是理所应当。

  又不放权,又不作为,还染上了每一个亡国之君都有的好习惯——听戏。

  拜皇帝这股极力推崇文化娱乐事业的行为所赐,全大梁百姓上行下效。京城里头东市坊间的三教九流里,最多的就是各式各样的戏班子。

  不说皇宫里头的御用伶人,就东市那个稍微有名头的旦角儿,唱一场下来的打赏钱都够普通人家一年的米面钱了。

  好在文官羸弱,可武将强硬。

  自大梁开朝以来,地方节度使权力登峰造极,藩镇割据,养私兵之风盛行不减。皇帝也是心大的不行,竟然让藩镇节度使们自己掌握着兵士们的生杀、赏罚、升降等权利。

  大梁八个节度使区早都传言着这样一句话——“为之其将之恩威,而不知有天子。”

  八个节度使中的翘楚,就是秦国公沈弘的二公子,皇帝的亲外甥,朔方节度使沈寒溪。

  许是这亲戚关系实在太近,沈家等等一干世家文成武就,天元皇帝自觉高枕无忧,在含元殿里头唱戏唱得是风生水起。

  文有内阁,武有亲兵,他自认为为天下操.了大半辈子的心,是该坐在龙椅上理直气壮地享享当皇帝的清福了。

  老子耳提面命,儿子自然也知道怎么行事才能讨父皇的欢心。

  太子自小在宫人和伶官耳濡目染之下,与他父亲同气连枝,一个鼻孔出气,三天两头尽干些荒淫无度的事,来寒朝廷上这些为数寥寥的忠良们的心。

  比如沈寒潭手上这个——

  太子除夕夜里在丹阳殿宠幸了一名伶人,伶人私自产子被皇家知悉,孩子抱回皇宫伶人赐死。

  伶人中秋产子,恰逢太子侧妃郭娘娘流产,这孩子就顺理成章的记在侧妃下抚养。

  东宫里头乌糟糟的事数不胜数,就连那莲花池里头的王八脚丫子里,都不干不净地藏着一斤污泥。

  沈寒潭对这些事自是一清二楚。

  唯一要说这出淤泥而不染的,也就是这个贤良淑德的郭侧妃了。

  郭侧妃的父亲翰林院正郭大人,虽不是什么显赫门楣,倒也书香鼎盛,清名满庭。当年皇后在世,给他这不着调的儿子攀了这么一门亲,真可谓是愁断了头发一般得用心良苦。

  奈何太子委实太不争气,郭小姐琴棋书画深明大义他是一点儿没看上,反倒是熏心看上了郭小姐清水芙蓉一般的样貌。

  太子妃育有二子,且母家显贵,自然飞扬跋扈。

  这孩子养在郭侧妃身旁,尽管吃了些苦,但在沈寒潭看来,近朱者赤,倒并不是件坏事。

  奈何太子一朝倒台,竟然只偷偷摸摸留下了这么一个血脉,着实令人唏嘘。

  话又说回来,这么一个无心朝政,整日在东宫荒淫无度的人,哪里有那个骨气从他老子手上夺权“谋逆”呢?

  朝堂上凡是脑子好使一点的,都能明白这里头的弯弯绕,更别说坐在龙椅上曾经再怎么也杀伐决断过的那位了。

  所以,太子领着御林军冲进通天门太极殿,用脚趾头想也知道不是来抢他老子的椅子的。

  奈何不知是被哪个弟弟拿来当枪使,这杆“枪”当得委实也太糊里糊涂心甘情愿了。

  沈寒潭坐在马背上,当然听见了陆野那声“龙战于野”。

  他微微眯了眯眼,忽然觉得这小子虽然身体里流着梁王的废物血,骨子里到底还是有他们李家人天生的帝王心。

  这样一个三岁的稚子,被教出这样的举止和心气,想必那位郭娘娘定然功不可没吧。

  当然,他再怎么怀疑再怎么好奇也不可能想到,这位三岁稚子的身体里,承载这一个比他还大三岁的成年人的灵魂。

  陆野自在那个“马桶盖”里失去意识以后,就根本不知道自己将会被那鬼地方怎么玩弄了。

  待他醒来,就发现自己“穿越”了。

  也是稀奇。

  遇上一个古代穿越到现代的怪人不说,自己还反穿了一把——跑到他沈秦箫的地盘上来了。

  他们这是在参加某卫视那个叫《变形记》的综艺节目么?

  还确确实实的“变形”了。

  他成了一个婴孩,在东宫的血雨腥风中心惊胆战地活过了前三年。

  除了侧妃娘娘给他的庇佑以外,没有获得过一丝温暖。

  而那个一路护送,拼死保他逃出生天的中年人,是他那仅仅见过两次连面也没记住的皇爷爷送来保护他的。

  他由着出身的缘故,被他那太子父亲厌弃。

  这三年除了在除夕夜里进过两次皇宫面圣以外,其余的时间都被关在别院里由侧妃娘娘教读诗书礼仪,学那两个嫡哥哥学得东西。

  东宫众人将他当作是东宫之耻,是太子被人攻讦的把柄。

  因此见过他的人寥寥,倒也没承想因着这个,反而救了他一条命。

  对于他来说,淡漠的皇家人就和抛弃了他的陆家一样,让人心灰意冷到根本不想靠近,还不如那短短半月带着他东躲西藏的侍卫们来得有感情些。

  所以,他很快就适应了中年人在路上告之于他的新身份。

  只不过没承想,自己竟被托付给了沈家。

  “这个沈家,”陆野努力地回忆了一下那晚沈秦箫说的话:“就是那个最后因为燕王谋逆,举家倾覆的京城沈家么?”

  陆野叹了口气,自己这是才出龙潭又入了虎穴啊。

  秦飞霜看着这孩子年纪轻轻,却像个成年人一般的哀声叹气,不由得忍俊不禁:“常言道三岁看老,原来是这么个意思。徒儿因何叹气?”

  陆野在大学里那“风云人物”的名号可不是白来的,当即显露出伤心的样子,朝着秦飞霜拱手回答:“徒儿思念家人,思之过往,又恐及来时。心中畏惧难受,是以叹气。”

  秦飞霜一听,当即心都软了。

  她觉得如此进退得宜,举止得体的一个孩子,明明乳臭未干都不能照顾自己,家中竟遭此横祸,实在是苍天不公。

  她以一颗良善之心将心比心,竟忽觉感同身受,便忍不住落下泪来:“好孩子,我既了你为徒,又姑且算是你的三婶,咱们便是打折了骨头连着筋脉的亲人。婶娘出身江湖,家底不曾托大,倒也算上殷实。你未来义父家中,是国之肱骨。今后跟着我们,也算是有好日子了。”

  如此,便将她所知的沈秦二家的境况,一路上都告与了陆野。

  这一路上不知是不是因为敌人自以为抓到的“替代品”是真“玉石”,或是因为沈寒潭人手实在充裕,待陆野搞清了情况,他们已经从金州风平浪静地入了关,抵达了京城。

  因在城外稍作了休整,辅一抵京,秦飞霜就入了门,顺顺利利地成为了沈家的三媳妇。

  陆野自是才一进门就被带入了书房。

  书房里坐着一个老者,和两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

  老者坐在正中,带着一股不怒自威的霸气。右边第一位,坐着的人文质彬彬,看着便像是个文官。

  这两人,想必便是他未来的祖父秦国公沈弘、和刚从太子少保左迁至吏部尚书的大伯沈寒林。

  右边第二位,坐着一个身量孱弱,却带着点莫名血腥气的人。

  饶是陆野已经猜到此人是谁,心中还是微微惊讶。他听郭侧妃说过大梁这个“肱骨之臣”。

  这位将军的赫赫威名远扬突厥,甚至传到了回纥一带。北方草原上那些游牧人只要见到了军旗和那只英武的头盔,无一不要退避三舍。

  没想到,那样寒光凛凛的铁甲之下,包裹得竟是一幅并不魁梧的躯体。

  这就是他未来的父亲,“国之栋梁”——朔方节度使沈寒溪。

  陆野直勾勾地打量着沈寒溪,心中正暗暗吃惊,却不曾想沈寒溪心中也是微微诧异。

  路上老三已经提前修书一封告知家里路上情况,其中特地提到了:此子早慧,异于常人,务必不敢视之为等闲三岁稚子。

  当然了,沈寒潭的原话是:“东宫那乌烟瘴气的烂泥巴沟里竟还长出了一株早慧的好苗子,倒叫郭侧妃给梁王那个废物教出来一个下九流生的好儿子,可见是件天大的功劳。”

  他本来有了心理准备,想着无非是举止得体些,带着些皇室子弟的矜持罢了。

  他们李家那些人,除了他母亲清宁长公主,就没一个能拿得出手看的,能有什么好苗子出来。

  可是这孩子明明方三岁,进门后在他三人隐隐带着下马威意味的注视下,也没有丝毫露怯;明明被皇家厌弃,寄人篱下却不见一丝谄媚。

  而且让他有种感觉,自己面前站着的,是个气定神闲的青年,而不是一个三岁幼童。

  沈寒溪突然觉得,这本来扔给他让他觉得很累赘的包袱,是个装了金子的。忽然间,这孩子就顺眼了起来。

  陆野在路上花了好长时间,才理清了皇家这乱七八糟的亲戚关系。

  虽说君臣有别,可是在他们沈家却是个特例。

  皇帝的妹子嫁了秦国公,封了长公主。而秦国公的胞姐入了后宫,成了皇后死后在后宫只手遮天的沈贵妃。沈弘既是皇帝的妹夫,又是国舅爷。据沈秦箫那儿的消息判断,状似跟他一辈的表姐沈秦笙还嫁给了皇帝的儿子燕王,如果这一世不变的话,那沈寒林和皇帝还是亲家!沈弘还高出皇帝一辈分!

  大儿子是管人事的,二儿子是管武将的,就路上他那个三伯沈寒潭废物一点,跑江湖浪迹去了。

  这还不算路上秦飞霜跟他讲得那些七七八八沾亲带故的远房亲戚……

  有这样的支持,陆野真的很想问一问那个脑子里筋没扭正的燕王,到底是吃错了哪颗药,非得要死要活的谋反啊!

  这不是提着大刀就敢闹革命——拖着一大堆人就往死胡同里冲吗?

  他心里诚然觉得很解,但面上倒是不动声色的拉了拉关系,抬手合十小手,一拱礼:“李冀问沈叔公和二位叔父安好。”

  这是靠了清宁长公主那边的关系了。

  三人:“……”

  他们对视了一眼,都有点明白沈寒潭的意思了。

  这孩子确实不同凡响,跟梁王那个扶不起来的缺心眼儿着实不同。

  虽然他们跟这孩子算是八竿子也打不着的亲戚,但他此刻既不端太子遗孤的架子,也不畏畏缩缩拒人千里,那么很多事情就活络了起来。

  这亲戚此刻攀一攀,真是再好不过了。

  沈弘一顿,略一思索突然起了一个主意,于是赶紧拉过陆野的手将他抱起来,装得真情实感道:“好孩子,快让叔公好好看看。你受苦了。”

  沈寒溪见他父亲改变了原先的态度,不知怎的,暗暗松了一口气。

  但见沈弘继续说道:“皇命难违,尽管身份变了,但咱们都知道这骨血里是流着一样的东西。入了沈家族谱,便也是一样的。”

  说完,还用力在布满了褶子的眼尾假惺惺地挤出了一滴,着实寒碜到他两个儿子的眼泪来。

  沈寒林和沈寒溪起一身鸡皮疙瘩的同时,也注意到沈弘说得“入族谱”。

  那就是说,这孩子要改姓了。

  沈弘指着二人,道:“这是你大伯伯寒林,这是你父亲寒溪。”

  这已然是换了身份了。

  沈弘又拉过他,继续道:“我们沈家承蒙圣上不弃,赐爵秦国公,小辈便都是‘秦字辈。你以后便是寒溪的子嗣,便取名‘沈秦筝。头上有一个嫡亲堂姐,唤作‘秦笙的,是你大伯伯的独女。待你拜了宗祠入了籍贯,便去见过各位长辈亲人吧!”

  陆野从容应答:“秦筝见过祖父,父亲和大伯。”

  待沈家诸事安定,沈弘挑了个良辰吉日,让陆野入家谱,自此之后,世上就只有沈秦筝了。

  看着沈秦筝独身一人在祠堂三跪三扣,那么多礼节却不怎么见纰漏的样子,沈寒溪赞叹不已,同时——

  “父亲,儿子愚钝。认过来便好,为何还要让他入我沈家族谱。您这样做,皇上会不会……”

  沈弘一笑,颇有深意道:“此子今后前途无量,若飞黄腾达,那就要刻上我们沈家的印记。皇帝怎么想倒是其次了,关键是——”

  他转过头,看着自己的二儿子,老奸巨猾地笑道:

  “这不正好是一块上好的死金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