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业
作者:黄粱水      更新:2021-01-01 20:18      字数:3491
  从勤德殿出来,沈秦筝整个人还处在云里雾里的状态。

  李肆快要发作出来的气,成功地被孟大学士一番话浇灭了。

  大梁规矩,皇室子弟们的教习先生,向来是翰林院自己做主定的人选,皇帝只要最后当个掌柜的点点头就行了。除非是十分不满意教习人选,才能向翰林院表示自己的儿子要换个人来教。否则就算是当皇帝的,也不能太过于挑剔自己儿子侄子们的老师。

  太子平日里虽由少傅教导,但是平日里还是要跟自己的兄弟们一起修习课业。

  祖宗有云:有激励才有进步嘛!

  宗室子弟在皇宫读书要读的东西五花八门,但拜流传了这么多年的科举制度所赐,朝廷愈发的重视治国能臣,所以选试时候的策论就成了教习中的重中之重。翰林院一般推举的,都是些学富五车,同年轻子弟有着天差地别的“代沟”的老学究。

  所以,大梁每一代皇室子弟,无论当没当成皇帝,儿时都深受其苦。

  孟大人亲口向皇帝说出推举他作为策论教习,也算是推陈出新的扛鼎之作,沈秦筝这样安慰着自己。

  以前代翰林院郭大学士为首,翰林院上上下下这些人,一不结党,二不营私早已经满朝皆知。当然,主要也是因为以前也是个爹嫌娘不爱的闲散地。

  他想:孟大学士将这优良传统传承至今,而他则深陷羽翼“泥潭”,恐怖恩师早已经是失望透顶了。

  他心里突然就酸涩起来。生活在这世上,都各有各的难处,有太多的身不由己。任凭你腾云驾雾,还是巨浪沉浮,都逃不过冥冥之中的命数。

  沈秦筝突然自嘲的笑了一下,想着自己读了那么多年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篷篙人”的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随即一甩满载忧愁的袖子,欲抛诸烦恼大步向前走去。

  刚走没两步,就听见背后一声:“沈大人——”

  沈秦筝出乎意料地回头一看,后面那个人正颤颤巍巍却丝毫不放慢速度地追赶着他,他慌忙往来人的方向走去,然后一把扶住他:“您当心些。”

  宣武门前的青石砖还因为那场兵变的缘由,翘得恣肆风流。

  孟正眼神不好,不小心被一块调皮的青砖绊了个趔趄,不过好歹被沈秦筝及时扶住了。一大把年纪,何况刚刚还跪了一会儿,的的确确比不上年轻人的健步如飞。

  他大喘着粗气,支撑着沈秦筝的手支起身子,摆摆手道:“呼——哎呀,不中用了呵呵,以前下朝,哪儿还要这么的劲啊,老了老了。”

  沈秦筝很是尊敬这位两朝元老,于是恭恭敬敬地向他行了一个礼,诚惶诚恐地道:“有什么下官能供您驱策的,待开朝后您在翰林院吩咐一声就是了。刚刚要是没接住您,叫下官可怎么担当得起。”

  孟正伸手做了一个向前的手势,示意二人边走边说。

  沈秦筝扶着这位老大人,关怀道:“您方才还给皇上跪下了,现在腿脚一定不好受的很。”

  孟正嘴角泛起一个微笑,挤得满脸的褶子都将出未出,斜着看了沈秦筝一眼,笑道:“你方才跪下那声儿,不比老头子的大多了,怎么?不疼?”

  沈秦筝没料到他会说这个,愣上了一愣。

  按理说,孟正刚刚驳了皇帝的颜面,也阻了他的青云路,怎么着也该说点不那么让二人尴尬的话题。就算是他后来又请了“沈秦筝授业教习”的旨,可当教习先生跟进六部的分量比起来,孰轻孰重谁都心知肚明。

  要说他自己不想进吏部,那肯定是假的。他被委以培植“沈党”重任,要是没在个什么权力岗位,想要做任何事都是投鼠忌器、举步维艰。

  孟大人特意因为这个事,巴巴地跑进宫里,就为了阻止他进吏部。不说是闲得慌,在沈秦筝心中,对这位大人的用意怎么都有点想不通。

  他尴尬一下,含混道:“下官还年轻,禁得起。”

  孟正看了一眼他的膝盖,意味深长:“勤德殿专门就是给硬骨头跪的,有多疼老头子我还能不清楚吗?”

  沈秦筝眼睛抽了抽。

  这位经验颇丰啊……

  他想起了方才李肆刚一听见他那一声“皇上——”,眼角就飞快一抽的反应,想必以前没少经历过这些倚老卖老的“祖宗们”。

  孟正道:“怎么,还在怪老头子挡了你的亨通官运?”

  沈秦筝口不对心:“下官不敢。”

  孟正笑成了一条洞察人心的老狐狸道:“嘿,得了!老头子还能不清楚嘛。表面上像个棉花球,里头早就黑心了,指不定现在怎么编排老头子。”

  沈秦筝正准备解释这个真没有,就听见孟正道:“不然,先帝也不会独独挑你来……”

  沈秦筝僵住了。

  他直觉孟正说的是“听音阁”,但他一个字也不敢往出漏,结结巴巴回道:“下,下官……不,不明……”

  孟正看了一眼他的反应,但却并没有接着刚才的话头,只是及时岔开话题,道:“老夫这么急着过来找你,就是想来开解开解沈大人,说说老夫这么做的用意,顺便来给沈大人赔个罪。”

  沈秦筝松了一口气,惶恐道:“下官不敢。”

  宣武门前的路又长又远,砖红宫墙高高砌起,从不担心有什么苍蝇蚊子之类的杂碎走漏风声。何况宫墙内的风声,跟在宫城里头摸爬滚打的人一样,向来不会吹得一目了然到让人一听就明白。

  孟正放慢了速度,正色道:“朝廷上跃马扬鞭,不若私下里草船借箭,供奉能听懂老夫的弦音么?”

  沈秦筝恍然大悟。他不仅懂了,也突然反应过来自己的漏子在哪儿。

  李肆这么一系列的激流勇进的手段是操之过急他早就知道,可是知道是一回事,自己跟着一起急于求成又是另一回事。

  新党此刻只是微微有了一点苗头就已经被如此多的人忌惮,他就算进了吏部能有什么好果子等着,朝中也不只有秦国公府一家当官啊!

  事在人为,是讲方法的。

  “今年宗室子弟纷纷入京,”孟正继续说,“是个坏兆头。可对于你来说,却是个好机会。咱们大梁品级高封地足的全是些皇亲国戚,难不成还比不上朝廷这些新秀了。”

  老子早就被人属了名,可儿子还是一尘不染的黄卷,只等着来人挥毫泼墨,指点江山。

  朝中哪一家不是左右逢源八面来风,傻子才会明明白白向外头表示,要把自己家族捆在一个鸡蛋篮子里。

  已经捆了站在风口浪尖上的,日子难过成什么样,上上下下早已经有目共睹得很了。

  比如跟他关系最近的现成例子——秦国公府。

  “沈将军韬光养晦了一生,如今更是在西北远远躲着避开锋芒,就是为给儿子铺个路,想必供奉也不想辜负他一片好意吧。”

  孟正从来不管朝廷上的腥风血雨,此刻却特意前来提点,这让沈秦筝不得不感动。

  李肆只要最后的结果,棋子裂不裂他是不会管的。能在此刻顶着触怒皇帝的危险帮他留后路,真正是天大的恩情了。

  沈秦筝心神激荡,脱口道:“老师,我……”

  孟正见他一点就透,已经想明白其中的关窍,不由得欣慰万分地想:“这小子不愧是……天生就是要在朝堂上沉浮的。”

  他及时堵了他的话,笑道:“现在腿还疼吗?”

  沈秦筝心结全解,豁然开朗,自觉前路一片光明,于是想起刚入学的欣赏,心中一片柔软,当下应道:“疼,下官疼的紧啊。”

  孟正道:“到时候我给你把你师母那瓶药酒偷过来。你们年轻人啊,不要不信这些个民间偏方,它流传了这么多年,就是有它的道理的。”

  沈秦筝:“……”

  他对于孟大人的说教和孟夫人对钻研草药那超乎常人的可怕兴趣早有领教,及时阻住孟正的话头堵回去,心有戚戚道:“嗯……这个,您也跪得不轻,我怎敢同老师争药。”

  孟正哈哈一下,一只手慢慢地拉起衣襟,然后勾**子拍了拍膝盖。只听得那里传出一声很闷的声音,并且肿了老高一层。

  孟大学士得意洋洋地炫耀:“老头子早有预料,这么多年过去了,缝的垫子没有一次不发挥作用的!”

  沈秦筝:“……”

  合着您老在跪在地上抖成筛子的样子,都是装出来的!

  大年初四开朝,以吏部尚书沈寒林右迁右仆射为首,大梁升了一批官儿。其中翰林院沈秦筝力排众议,一改以往任用老臣惯例,成为宗室子弟的策论教习。但官职留用,太子少傅还是由原来的翰林院编修陈老大人代职。

  沈秦筝留中查看,待明年绩效课考,酌情考虑直上青云成为翰林院的中流砥柱,还是官复原职当他的编修供奉【1】“小虾米”。

  但授业第一天,沈秦筝还是犯了难。

  原因无他,这些宗室子弟里头有个人,真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忽视。

  第一天课业教习,没有说话,没有任何的眼神交流。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他一边心不在焉地讲解《千字文》,一边从书页的缝隙中偷偷瞄了坐在右边第三排的沈秦箫。

  结果被小孩儿逮了个正着。

  沈秦箫直勾勾地看着他,像是在控诉着他的暴行,又像是哀怨某人临阵脱逃的气度。总得说来,让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大年初一那个混乱的早晨。

  以及除夕夜不知道到底干了什么的自己……

  沈秦筝摇了摇头,借着这个动作把自己脑袋中乱七八糟的想法甩出去,然后接着念道:“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敢问先生,”右边第三位的人出声了,“何为过?”

  沈秦筝装作刚从书本中惊醒的样子,慢悠悠地抬起头一看,然后他额角的青筋突突地跳了起来。

  出声的,正是已经能看出“咬牙切齿”意味的沈秦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