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
作者:黄粱水      更新:2021-01-01 20:19      字数:3384
  横山岩壁下是川流不息的平阳江。自西天梵境下的冰川发源,一路风尘仆仆自巫山后的凤凰谷流出,然后同千万条河流汇聚成了平阳江,在横山岩壁日日夜夜地注视中,奔流向极东而去。

  由于横山山下地势平坦,还有洞庭湖水与之相连,汹涌澎湃的江流在此处逐渐缓和下来。

  勤劳勇敢的永州百姓特意在横山下的江边修了一座码头,让走水路的船只能在此处稍微歇息。此举自然是一项惠民利民的好事,来往的客商有些不耐烦再往东走的,便就地在此地将货物易了。永州城近年来经济颇为景气,自然也少不了这码头的功劳。

  不用说,这自然是观察使大人沈秦筝的良策。永州借山生谷,遇水开源,终于从地陷的元气大伤中喘出了一口·活命的气。

  一页小舟自码头轻放,驶入了平阳江江心。小舟里只有两个人,一个坐在船头甲板出临江东望,另一个站在船尾,一手撑着船楫,控制着舟身。

  “哥,你太厉害了。你竟然连这个都会!”沈秦箫惊喜地冲着船尾的沈秦筝叫道。

  船已经行至缓处。秋夜水流并不湍急,这些时日又没有雨水,因此船行的十分平稳。

  沈秦筝笑了笑,极目远眺后将船楫卡在船尾两侧处,然后拿起了一只长蒿撑住,云淡风轻地说:“来的多了,自然也就学会了。”

  码头刚修好的时候,永州城内的情况并不是很好。到处都是流民与饿殍,就像章和二年的瘟疫噩梦又一次降临在人们头上。那段日子沈秦筝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第二天早上起来眼圈都熬红了,眼珠子里都能看清血丝。安神香安神散安神茶都用过了,一点用也没有。最后莫青实在没法子,便雇了位永州城里最好的艄公,每晚带着他们宵衣旰食的太守来江心随波逐流。

  江风一吹,船内小火炉上“轰隆隆”地热着江水煮的安睡草药,将药香铺满整个江面。

  罗大夫说,让他换个地方出去走走,兴许能有些用处。

  开始沈秦筝根本无心观景,喝了药躺在船舱中照常一夜睁眼到天明,累着老艄公跟着他一起整宿整宿熬着不睡,直到第二天清晨才回去。后来渐渐开始同老艄公谈心,这才开始逐渐缓解心中那份焦躁,后来逐渐能入睡了,便开始跟老艄公学着摇橹控舟,也就因此将这门手艺学会了。

  这习惯一直留下来,每年秋冬都会挑上那么一段时间这样放任自流。只有这时候暗卫不会跟在他身边,他的周围只有两岸唧唧的虫声,拍打船身的水浪声以及树间呼啸的风声。

  他有时候觉得听音阁像一根绳子,把他牢牢地捆着,动弹不得。所以一旦他想泛舟的时候,从不带他们。

  他有时会躺在船头,半身没进船舱只露出一个身子,看着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心中的烦闷就在这顷刻间被暂时关进了一个他再也看不见的小角落里。那时的心中毫无杂念,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共陪,他想起前朝有位文豪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虽斗转星移,山河却依然永固。

  好在都过去了,那些尽付于满江的愁思都随之而去,奔流到海不复回了。

  沈秦筝回了思绪说:“前几年有些心焦气闷,便向人学了,自己夜半前来泛舟。”

  沈秦箫羡慕极了,眼巴巴地望着他手里的长蒿,咽了口口水道:“原来你在此处这样潇洒,难怪要乐不思蜀了。这样一想,京城也没什么好的。”

  “想试试?”沈秦筝看出他的用意。

  沈秦箫慌忙点头。

  “来,”沈秦筝将他拉过来,手把手地教他如何使蒿,“斜插·进水里,有阻力了一撑就好。”

  沈秦箫何等聪明,不过几下便已经掌握:“我来试试,你去歇会儿吧。”

  沈秦筝依言走到沈秦箫刚刚坐下来的地方。他回头看了看船舱内,心中突然冒出来一个念头。

  莫青给他们准备的很充足,算是经验之作。大约也是知道这回沈秦筝也不会带上暗卫,因此将吃食斗酒厚衣棉褥甚至火炭烧炉等一应俱全地准备好,哪怕在江心看一整晚的星星,他们也不会冻着饿着。

  沈秦筝起身进了船舱,拿了取水的瓠瓢径直在江水中取了一瓢,倒入了手中玄铁壶中。那壶原来是给他煮药的,药味儿已经浸入了壶髓里,江水一发就和着茶香飘散开来。

  沈秦箫赞道:“取上江江心一瓢秋水,端得好风雅。”

  “三千江水只取一瓢,多一分不要。三叔是个知茶人,”沈秦筝莞尔,“你倒也颇懂其中滋味。”

  此刻船已经完全行至浅滩,沈秦箫了些力气,将船驶离了江心,往旁边放去,那里再往前便是一所深潭。

  此潭名“星河潭”。

  沈秦箫得意地笑道:“我本就聪明。”

  沈秦筝忍俊不禁:“还有这样夸自己的吗?把船锚放下去然后过来。再过半个时辰等到月上中天,我们就能看见星河潭的风貌了。”

  沈秦箫在外面将挡风的草帘卷起来,然后进船舱坐下,接过沈秦筝递给他的厚褥子搭在腿上,拿起暖炉看着火炉上正“咕嘟咕嘟”冒着泡的茶。

  舱内灯火通明,并不暗淡。清冽的茶香已经浸得入木三分,秋夜的虫声在四周格外欢腾,船外的渔火在笼中安分的待着,让一团漆黑的夜色看上去一点也不孤独。

  “等寒冬的时候才好。此潭连着江水,三九也不冻。那时上下天光一白无垠,鹅毛大雪中拥毳衣生炉火于此地看雪,真是浮生一大乐事。”

  “哥,我真羡慕你。”沈秦箫从满眼温柔的沈秦筝手里接过一块糕,咬了一口忽然惊喜:“清香扑鼻,这是什么做的。”

  “猜猜。”

  “我尝出了茶香,但是我觉着又不止。”

  “可听过六安瓜片。”

  沈秦箫想了一想:“啊听过听过,不就是苦丁嘛。可我小时候喝过,我记得很苦,只有老人才喜欢那个。”

  和老人同样爱好的沈秦筝膝盖中了一箭,顿了一顿然后状若无意轻咳了一声,继续说道:“唔……永州新开了家茶糕铺子,用糯米红枣芡实与被碾成粉末的茶混和,再加上蜂蜜中和苦味,便得了这么个滋味。”

  “巧!”沈秦箫又细细品味了一下:“这糕点老板真是个妙人。永州钟灵毓秀,竟还有这等人物!不过……”

  沈秦筝抬头看他:“不过什么?”

  “不过我虽然不常喝此茶但也知道这六安瓜片不是很少么?碾成粉那才能做多少,就算卖的再贵这成本也不回来吧。老板人是妙人,却没有一本好的生意经。”沈秦箫摇摇头,又拿了一块:“眼下商贾之道难行,路更是走的艰辛,他这是图什么呢。”

  沈秦筝宠溺地长叹一声:“是啊!图什么呢?图个沈小公子开心呗。”

  沈秦箫立刻反应过来,问道:“你做的!”然后随即又恍然大悟一般,美滋滋地咬了一大口:“对嘛!也就你能琢磨出来了!小时候我就知道的。”

  “小公子开心否?”

  沈秦箫煞有介事:“开心开心,这糕做的甚合我意!别的不说,二哥你的手艺越发进了啊。”

  这时更漏突然响了一声。短短这么一会儿,半个时辰竟已经过去了。

  沈秦筝起身,兴致勃勃道:“走,看月亮去!”

  两人将火箱子与坐垫移到了船头,而方才行至船外时沈秦箫就已经惊呼出声了。

  中元节正是祭祖日,横山上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升起了数万盏天灯,那是自洞庭湖上千家万户百姓放出的。

  天灯与远处的星星遥相辉映,在天地间无数目光注视下逐渐向着明月而去,天河在皎洁的明月下显得有些黯然失色。星子微微闪烁,虫声与远处模糊至极的歌声此起彼伏。

  沈秦箫站在船头抬手摸了摸自己的心口,他觉得自己的心比刚才跳得更快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身边的人开口了。

  沈秦箫愣愣地看向他,那一整句诗他听的并不是很分明,满脑子就只记住了“云雨”两个字。这两个字像一把火把,轻轻一点就烧光了心里所有的杂草,显露出原来掩藏在重重枯草下那赤·裸裸的欲望。

  火箱里的炭火被江风一吹,“哔啵”一声,燃得更猛了些,那一声也同样不出意外的裂在了他的心上。

  “哥……”

  这一声催促中,他痴痴地看着沈秦筝,身体已经快过了脑子的想法。沈秦筝刚被这一声“哥”叫回头,下一刻嘴唇就被堵住了。

  或者不如说是被捉住了。

  他胸前的衣襟被刚满二十的弱冠少年紧紧抓着,唇缝已经被舌头顶开顺着那人的节奏与他纠缠在一起,手上乃至全身滚烫的温度全部传递了过来。

  “哥……”沈秦箫嗫嚅了一声:“我知道你带我来这儿是为什么,我行过冠礼了。”

  “嘣”一声,沈秦筝脑子里那根名为“理智”的线断掉了。他被那弱冠之年的男人轻轻一推,两人顺势倒进了船舱。

  有诗云:

  少年意气未曾殁,平生偏爱风流。

  过眼江湖离人秋。

  短剑藏暧昧,起式勾心愁。

  惊涛骇浪浑不惧,伦常哪敌苦求。

  胸臆直抒共欢游。

  诓得月老线,直上孟婆楼。

  末了,沈秦筝摸了摸他睡去的脸,顺着这一潭星河清辉,沉沉睡去。

  ※※※※※※※※※※※※※※※※※※※※

  二哥是攻哈。

  有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