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玉玺在手,皇位由我
作者:悬玲不语      更新:2019-10-16 07:54      字数:8828
  只是当时太后不提,他们就装傻。

  那现在陛下重提遗诏,太后却避而不出,这又是为何?

  难道太后已经没有了先皇的遗诏?

  若真是如此,那他们可是站好队了,别站错队,等着他们的就是灭亡。

  既然太后拿不出先皇遗诏,原本就对太后废帝一事耿耿于怀的,昨日又先后收到后宫和摄政王消息的大臣,这会儿自然就站出来了。

  他们表面是支持太后的,心里却是已经咬定太后拿不出先皇遗诏,他们的这般支持,就会变成逼迫太后从而让太后做出极端也是破绽百出的最坏一步。

  “太后……不,女皇陛下,我等皆是亲眼见过先皇传位给陛下的遗诏,我等都一致拥立陛下,既然废帝不甘心,陛下不如让废帝彻底死心,就拿出先皇遗诏,让废帝亲眼验验真伪。”

  这种事,只要有一个人开了口,那些心知肚名的大臣,便会立即站出来附和,可遗失先皇遗诏之事,太后谁也没告诉,除了明确知道太后手上已经没有先皇遗诏的盛苏痕,大殿上的所有大臣,都只是猜疑,且他们是打着帮太后让废帝死心的旗帜来做的这件事。

  所以就算最后太后拿出了先皇遗诏,那他们也没错,反正两边都不得罪。

  太后此时真的是骑虎难下,偏生支持她的大臣都搞不懂为何她不一下子拿出先皇的遗诏打脸废帝,好让废帝当着文武百官,跪拜新女皇陛下。

  毕竟他们是忠心拥护太后党的,让废帝跪拜太后,也让那些心思不静的大臣彻底死心,如此他们在朝中,才会更有威信。

  太后现在才有些后悔,她该在遗诏丢失之后,决定今日登基之前,将那些忠心拥护她的大臣宣入宫来,商量一下对策的,那样的话,当遇到现在这种情况时,她也好让拥护党替她挡雷。

  “登基之仪已近尾声,今日哀家有些累了,有什么事,明日上朝再议。”

  太后现在唯一能做的,便是拖延时间,只要给她时间,就算她没有先皇遗诏,她还有皇城禁卫军,还有虞少将军从边关调回来集结在京都城外的三十万大军。

  若真走到需要用武力镇压的这一步,她只好走一次极端,奋力一搏。

  可她想走,盛苏痕得让才行。

  想拖延时间好调兵进城,盛苏痕可不是真正的草包,太后能走的路,他早就摸得一清二楚。

  盛苏痕站在大殿中间,正正好的挡着太后的去路。

  “太后这么急着离开,是去取先皇遗诏呢?还是准备调兵入城?”

  周公公和齐过都没在大殿,看来是趁乱离开了。

  国师大概也已经猜到,太后手里已经没有先皇遗诏了,并且丢失遗诏与盛苏痕有关。

  “女皇陛下已经受玉玺,现在是得到天渝万民承认的新帝,女皇陛下也给过废帝机会,十三年的皇位,可废帝你,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反而让女皇陛下失望,让百官彻底对你失去信心,也让万民不得不遗弃你。

  如今女皇陛下拨乱反正,正是继承先皇遗诏之意,继承天渝,解救万民于水火,废帝若还想天渝完好的传承下去,此时就不该出来阻止女皇陛下。”

  国师并不是要帮太后,而是站在不涉及利益的一方,他将来龙去脉看得更透彻,也将利弊分析得更精确。

  想想,若是十三年前,丹云倾直接利用先皇的遗诏称帝,何人敢置喙?

  可是丹云倾没有,不管其中有什么原因,她还是愿意让盛氏血脉坐在皇位上,而她居幕后,若是盛苏痕在这十三年的帝位上,他万事以民为先,为国峥嵘,那这朝堂之上,怕是早就容不下丹云倾一个妇人指手画脚。

  然而盛苏痕什么都没有做,十三年的帝位,全让一个居于幕后的妇人打理国事处理政务,既然如此,反正都要丹云倾处理国事打理政务,她又何必留着皇位给一个什么都不做的人浪费资源。

  盛苏痕知道自己理亏,可这个时候就不能讲理,讲理他就输了。

  “国师这是在威胁我?太后不是有先皇遗诏吗?我虽是废帝,但我还是盛氏皇族,太后既然想从我手里将我盛氏的江山接过去,那她就得拿出让我不得不承认必需要认可的依据,而这依据,只有先皇的遗诏。

  太后今日拿出先皇的遗诏来,我从此远离皇城,隐姓埋名,将盛氏的江山拱手相送,可若是太后今日拿不出先皇的遗诏,没有我盛氏认可的依据,那太后便当不得这天下之主。”

  开玩笑,他已经破釜沉舟了,若是放虎归山,他岂不是要白忙一场!

  国师已经尽力了,再多的,他也没有办法。毕竟太后丢失了先皇的遗诏,他能帮太后拥立太后登基,却不能变出先皇遗诏,让盛苏痕闭嘴点头认可。

  所以现在还是回到了最初也是最简单的面上,先皇遗诏,盛苏痕就不提什么番疆血脉,先袓遗训了,只要丹云倾能拿出先皇的遗诏,他就退开让路,还会跪下叩拜。

  丹云倾从未想过,盛苏痕会有一日对她这般咄咄相逼。

  这个天渝明明是他自己不要的,她只不过顺手捞起,为何他早不跳出来晚不跳出来,非得在她这么重要的日子跳出来。

  丹云倾在大殿中搜寻,果然,她盼着的那个身影,不知何时,已经离去。

  “禁卫统领齐过何在?”盛苏痕能破釜沉舟,她一样能孤注一掷,你有副统领陶一缚,她有正统领齐过。

  今日这么重大的日子,齐过自然是暗藏在大殿周围,整个朝殿,乃至外面广场上,还有宣威门外,都有禁卫看守。

  此时丹云倾的一声呼喊,齐过顿时便带着朝殿四周的禁卫冲进大殿。

  这场面及其熟悉,想当初太后要废帝,不同意的大臣跪在大殿上,也是被齐过带着禁卫给围在大殿上的。

  只是今日换了人,被围的,是废帝和他的走狗。

  太后有人,盛苏痕一样有人,皇城的禁卫虽被太后指给了齐过,但齐过一个江湖中人,除了用硬实力收服手下,他基本不懂这为官之道。

  所以这个时候陶一缚的用心经营便起了效果,整个禁卫营,一万兵马,六千都听陶一缚调遣。

  而此时齐过带着禁卫围上来,陶一缚和郑昊拔刀相抗,这围进大殿的,顿时便分成了两路人马,认陶一缚的,当即就刀抵对手咽喉。

  有的见到身边出了叛徒,甚至动作过激,直接将身边的昔日战友一刀放血,引得战友为自保还手,然后自相残杀。

  禁卫动了刀,见了血,这下想平和解决都不行了。

  大殿顿时响起了兵器交战的声音,那些不会武的文官被吓得抱头鼠窜,有的直接往大殿门外冲,当然,禁卫失手,便杀了一两个怕死胆小的大臣,有大臣出事,武将们也不能当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了,不管是哪一派的禁卫,先从他们手下救文官大臣。

  虞少将军和虞大将军一个护着自己的老亲家陶公,一个去护太后,兵部还有几个能动手的,自然是去护自己往日交好的同僚,如此一来,大殿上便是乱成一锅粥。

  虞少将军护着太后出殿,齐过被陶一缚纠缠住,眼看太后要走,盛苏痕在郑昊和几个禁卫的保护下,便是去追太后。

  其实盛苏痕更要追的是虞少将军,虞少将军手上可是有三十万的兵马,一但虞少将军带着兵马入城,那这天渝可就真落到太后手里了。

  虞温阳护着太后只是想知道虞温宁的下落,可他来不及向太后打探,盛苏痕就追了出来。

  “虞少将军,你可知你在做什么?”

  盛苏痕这是在提醒虞温阳,若是他护着太后逃了,那就是背叛天渝,背叛他盛氏皇族。

  他可是国舅,这个时候难道不该帮他这个妹夫吗?

  太后见虞温阳带着她根本就逃不掉,盛苏痕很快就会追上来。

  “虞少将军,你先走,去城外调兵,哀家拖住他们。”

  虞温阳根本就没打算出宫,这会儿也是带着太后往无疆宫方向跑。

  “太后,臣不能丢下你不管,废帝步步紧逼,怕是等不到臣调兵进城,这皇城就已经被他掌握,到那时候,臣就是叛贼,调后入城名不正言不顺。”

  太后虽说跑得有些狼狈,可她头脑还是清晰的。

  “哀家已经继承大统,玉玺就在哀家手上,哀家命你出城调兵,就算废帝挟持了哀家,你调兵进城,也是来拨乱反正,救哀家平叛乱,名正言顺。你不必再说了,听哀家的,快去。”

  虞温阳突然紧急刹车,他不跑了,丹云倾抱着玉玺,又穿着拽地六米的长袍,跑了这么远,双腿早就失去了知觉,虞温阳一停下,她当即是一个趔趄。

  好在蔡嬷嬷眼急手快,扶住了她。

  而此时在她们正前方,周公公重伤跪在地上,他身后背对着站着一个身影。

  那个身影,分明就是周公公去请的摄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