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天水州的州主令牌
作者:水畔听钟      更新:2019-10-16 08:16      字数:5306
  面对这次修建万里长城的大局势,武当山上的两位真人,反应是不同的。

  挑水真人无所谓,他反正要去两界山了,这些事情,他不在乎。山主和风真人可就不一样了,他时刻想着,再往前一步。真人再往前一步,就是道君。

  所以这一次,道门的修士,用雷法对何云封出手,他没有阻拦。

  谢宝树在州主府,才了解到,道门之前派人来找过何云封。两方不知道谈论了什么,总之,道门修士不是很满意。然后何云封,就变成这样了。

  天下九州,风云将起!

  现在大唐的玄武卫,还有一些将军,都去了两界山,所以道门埋藏的眼线,就出手为道门的未来铺路。谢宝树觉得,道门,还是不进来大唐比较好。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大唐人的信仰,说起来,很是奇怪。说没有信仰吧,民间百姓又非常迷信。自古以来,公认的华夏古代的明君都对鬼神这么感兴趣,更不要说是平民百姓了。

  对于年轻人来说,血气方刚,凡事比较相信自己,等到蹚过几回江湖之水,若干年以后,便开始相信自己有些事情是命中注定的,到那时不是不相信自己,而是变得比较能够接受自己吧。

  说到大唐大部分人的信仰问题,总有一些阴阳怪气的言论,比如:“没有信仰,就不会对事物保有一颗敬畏之心。”再比如:“没有信仰,就是思想素质落后,不是文修行人”。

  俗话说强者永远是对的,于是国外的那些人是高贵的,优雅的,他们是品德高尚的,就连别国的信仰也和道德素质画上等号,于是经常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总有一些人认为不信神、不拜神,就是一条十恶不赦、天理难容的罪状。

  谢宝树知道,有一些其他的国家,是很鄙视大唐这种行为的。

  在几万年的延绵不绝的历史和文化,还有探索和传承中,我们的祖先早就总结出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对于未知的事物要保持敬畏心理!这些东西既是先人的智慧结晶,也最符合唐人观念的普世价值。

  可以说唐人这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东西,不仅是一种深厚历史底蕴的彰显,更是一种文化底蕴的自信。所以没有必要依靠宗教信仰来约束人行为规范。

  所有的错误,愚昧可以从史书中学习不再犯错,道德标杆大唐有论语,孟子等四书五经。

  同样的,唐人从小就会被教育“举头三尺有神明”,所以我们对于道德有自己的标准,对于鬼神之说不去信仰,但是一定会保持敬畏之心.

  那么唐人到底有没有信仰?当然有!而且我们的信仰传承了几千年而不衰。唐人确实不敬天地鬼神

  ,也不追求虚无缥缈的来世和神格化的偶像,信仰的不是什么神灵,而是祖先,是历史。

  从开天辟地的盘古,炼石补天的女娲,尝百草的神农,填海的精卫,取火的燧人氏,造字的仓颉,治水的大禹。这些都不是天下掉下来的救世主,而是人间自己生长出来的英雄。遇到天塌了自己补,洪水来了人们自己治,没有火人们自己造。

  而不是依靠神拯救世界,神灵带来火种。

  人们信仰的是有教无类的孔子,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老子,是写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吾辈先贤。

  在打鱼村的时候,那些村民,全部都信仰大唐。

  谢宝树终于知道了,大唐人民,不是没有信仰,而是谁有用就信谁。大多数时候,那些神灵,是没有用的。所以最后,大唐的人民,还是靠自己。

  两界山外,有刘看山阻挡妖族。

  谢宝树明白了,为什么刘前辈,还有大唐皇帝,宁愿大动干戈也要修建起万里长城。是因为大唐,不应该像别的国家一样,在道门的统治下,苟延残喘。

  而是应该靠自己,道:“看你是小师弟的彭朋友,救你一命,这令牌你得放下,不能带走。也不是我要你的令牌,只是想告诉你一声,凭你的修为,不能染指这块令牌。”

  谢宝树沉默了片刻,说道:“若是挑水真人在这里,肯定不会这样说话。”

  和风真人面色不改,笑道:“他是他,我是我。”

  谢宝树眼神坚定,说道:“这令牌,我是不会放手的,有什么危险,放马过来便是。反正面对道门的修士,我也不是第一次了。”

  和风真人似乎没想到谢宝树脾气这么坚硬,于是让开身子,说道:“已经提醒过你,稍后有事情,可别怪贫道没提醒你。”

  谢宝树拉着景宁,绕过了和风真人,接着赶路。

  原地,和风真

  人叹了一口气,说道:“可惜了。”

  在他身边,有雷光闪过,一个虚无缥缈的身影说道:“和风,我再动他,你没意见了吧。”

  和风真人看都不看他一眼,说道:“想去就去吧,不过我也给你一个忠告,这年轻人,不是那么好动的。小心在阴沟里翻船,到时候可没人能救你。”

  那个浑身雷霆的身影,冷笑一声,朝谢宝树的地方追过去。

  和风真人皱了皱眉头,他本来还有一句话,想提醒这个人的。

  现在好了,这句话都省下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