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讲拳最重要
作者:水畔听钟      更新:2019-10-16 08:17      字数:11072
  这个问题,谢宝树回答不了。

  他能怎么说呢,一旁这么多人看着,刘看山还问出这么老不正经的问题。他微微一一笑,说道:“这个时候,不应该好好抵御妖族吗。”

  刘看山挥了挥手:“不着急,让我看看你的修炼成果再说。”

  谢宝树微微一笑,双手摆出一个拳架,在这么多人面前,丝毫没有胆怯。

  正所谓,半丁半八弓箭步,轻舒两臂如抱婴。竖项虚灵挺拔立,神充意紧形要松。前后出手如钢锉,回手缠绵似钩竿。神园意在周身外,虚灵充实在腹间。

  神形端正头要悬,胯似鸡行逆水间。前行后退用肩胯,提膝纵胯似兜泥。遍体发奋松如棉,神充意念指端间。周身炸力无断续,如同强弓射硬箭。

  天籁之声起丹田,噫字之音胸腹前。绵绵胸部莫费力,声似深山撞古钟。两腕相接如试力,取中入中神意真。前后转动凭力点,抖放扔人步须先。

  敌我小臂紧相连,前进后移步为先。控点如同绳索缚,打顾摔放身自然。

  显然,刘看山很是满意。

  谢宝树的拳法,已经算是有所成了。

  他就在两界山上,给谢宝树,还有其的一些修士,讲起了拳法。讲解的案例,便是那些在场下厮杀的修士。那些体修,个个都是高手。

  在大成拳中,试力实为至关重要的一种功法,它是静立与动功的过渡,也是通向推手与断手的必要训练过程。如果试力这个关口过不了,就如同万马千军屯兵困谷一般,无所作为。

  试力,要在具备各种桩功的条件下才能练习,它是站桩功在运力上的发挥,如果桩功不到位,做试力便会出现问题。所以必须桩功浑厚,各种劲力在桩上求得之后,才能试力。

  练习试力,有一定的规范,比如钩挫试力,按托宝贝桩姿势站立,回拉时要保持站桩时所求出的六面力,随后变为浑圆桩,然后变为小天星上式,再还原到托宝贝桩,这才是钩挫试力的全部过程。

  另外,做各种试力时,不应用手做来回的运动,要用身体来移动,两臂做各种桩的姿势演变。而且做试力时应始终达到站桩时的意境,不可因身体运动而丢失站桩时的意境和浑厚力。

  摩擦步实际上是试力的继续。上面所述试力是定步试力,是手臂与身体的运力。而摩擦步则是下盘脚与腿的试力,定步试力要有相当的功夫之后,才能练此功法,否则上下难合。

  在练习摩擦步时,上盘用托宝贝桩做肩架,在运步过程中上盘为钩挫试力,然后还原到托宝贝桩。摩擦步整个过程实际上是桩功的移动,在移动过程中要不失中和均。

  走摩擦步的过程,是桩功在运动中的变化,每时每刻都要有桩的浑

  厚,有六面相连浑身争力。表面上在走摩擦步,实际上是桩功在运动中的再现,也就是活步试力,明白这一点,才能领略摩擦步的真意。

  在大成拳的功法中,试声是一项很重要的无形功法,是不可缺少的。在诸多大成拳论述中,不止一次提到试声是补充发力之不足,这个道理是确实的。那么试声是怎样形成的呢?试声是在发力中产生的,发力要做到声力合一,这样做的目的有三点:一是全身上下协调一致;二是以壮声威,三是减少内应力,以免长期训练受内伤。

  正确的试声训练应该是在试力中自然由内缓慢形成,在形成发力时完成,并不是突然发声喊出呀、嘿、哈、噫等。试力与试声应该同时产生,练试力时必须练试声。

  试声与试力一样要慢慢体会,待到发力时,试声自然而然同时产生,这就是试声的经过。不会做试声,试力同样不会做,天下没有光会试力、发力而不会试声的。所以,需要明白了试声的全部过程才能做好试力、发力和试声。

  推手是通向断手的过渡,也是断手在劲与点上的训练。

  推手时也同时是桩功、试力、运力,以及点、线、片、面、精神、步法、身法、长短、远近、高低、反侧、轻重、快慢、刚柔、松紧等的合成与体验。首先利用所学的步法,有效地把桩法运用起来,运用桩法、肩架变位的统一功法便是试力。

  当然只会一两个试力是不够用的,应把所有平时所试出来的诸多种力发挥出来。推手时,周身动作加大,这就需要各个角度与方位的变化,这就是平时所学的各种试力在搭手时的演变。

  当角度与方位合适时,最重要的一项是桩法归位。当推手在某一位置上应该控制对方或是不被对方所控制时,要用试力来完成桩法归位。所谓桩法归位,就是当对方向我攻来,我让过自己中线位置时,不要一味地躲让,应该形成站桩时的肩架角度,这样就可有效地阻止对方的进攻,然后发力或者打倒对方。

  另外,要运用变点来控制与制约对方。当然,推手是断手的过渡,其主要目的是把握打击对方的有利时机与角度,不要一味地乱放或乱躲、乱让或胡推,不要无的放矢。

  至于断手,首先要重精神。断手时先要冷静,不慌不忙,要做到保持一颗平常心。步子不要太快,要由慢到快,接近对方之前要诱敌向前,做到知己知彼。

  头脑切不可产生诸多杂念,比如用什么招法、他怎么来、我怎么去,需如疯如痴,大智若愚,不要让对方看出自己的真实意图。然后利用空间距离,加速接近对方。要利用虚实、高低、反侧、长短、快慢、轻重、刚柔、单双重等平常所学与推

  手训练所掌握的各种劲来与之较量。

  总之,断手是各种功法的汇总,要在明师的教导下慢慢练习与实践,久而久之便可逐渐成熟,切不可乱打乱抡,否则学拳多年,用时非矣。

  有一句“练功不练拳”的话,认为功是站桩,拳是打拳,“练功不练拳”就是只站桩不打拳一这是初学者容易产生的误解。站桩的要点是“学虫子”,冬天虫子钻进地里死了一般,等到了春季,土里生机一起,虫子就又活了。站桩要站出这份生机,如虫子复苏般萌动,身上就有了精力。站桩有无穷益处,是练功。

  其实打拳也是练功,形意拳要“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气不是呼吸的气,比如男人的英姿潇洒,女人的妩媚靓丽,就是气的作用,正所谓生机勃勃。至于呼吸的气,叫做“息”,劈拳就是练息。

  法是活动的,不是静立而是慢练。薛颠原话为“此桩法之慢练,增力之妙法也,慢慢以神意运动,舒展四肢”——桩法是动的,只不过动得极慢,外人看不出来。

  站桩时,也要动起步趟进、侧身而闪的心思,外表看似不动,其实里面换着身形。要静之又静,长呼长吸尽,站空了自己。

  浑圆桩足以眼神站桩,两眼要往上高瞟。练武先练眼,跟能生神,所以是练武先练神。人爬上山明功夫已上路了。

  此时就不必再到开阔地去练拳了。

  形意拳自古讲究“拳打卧牛之地”,有个能挪步的地方就练上了,到开阔地打拳只是入门的方便之法。

  因为劈拳练息,这个功夫得一年才能成就,先祛病再强身。通过练息,身上的气养育起来,大脑时常会有灵感,此时学拳就真是趣味无穷了。

  炮拳出手后,要向后一耸,就是上挑的枪法,所以炮拳里有两个家伙,明显的足下扎枪,隐藏的是上挑枪,一个在形上,一个在劲上,以下扎的拳形来上挑,所以才妙。炮拳要到杆子上去体会——这是以后的事情,那时候,便要扎一枪有一枪的讲究了。

  横拳的练法,是斜着进一小步,横着退一大步,横拳等于是倒着打的,正好练这“踏荷叶”,脚伸在地上,要感到踏在荷叶杆上,只有一根丝能支持,要用脚的肉感,把这根丝探测出来。

  练形意要养成“上虚下实”的习惯,上身永远松快不着力,功力蕴藏在下身。

  劈、崩、炮的基本型都如此,而钻、横的基本型就把这个“重收”耍在动作上了,钻拳是进一大步退一小步,横拳是进一小步退一大步。而在变化中,劈、崩、炮都有退步法。最有名的是崩拳的“退步崩”了。

  炮拳前手横架在眉前,后手由面门径直打出去,攻击敌人面门,取开炮的意象,称前手为炮架,后手为炮弹,后手的出拳路线是直的,而且要有股爆炸力。

  打拳时,后手不直线出击,而斜着撇出去,正是“遇敌好似火烧身”,就像往火堆里滴一滴油,不是

  一般地火苗跳起。而是整簇大火都跳起,炮拳就是令全身劲力跳起,劲力不在最外的手上,而在内里的根节,手随着根节升腾起的劲力挥出。

  五行拳不是练拳,而在练五种不同的劲,所以每一种拳的转身姿势都不同。转身姿势是为劲而设立的,多练转身,对领悟劲有帮助。

  “崩”字怎么解释,就是一崩劲吗?其实崩拳的妙处在于张弛。

  五行拳是拳母,一辈子离不开,上手就受益。将五行拳的小动都学到,方能出形意的功夫。十二形就是从五行拳罩变化出来的,而练象形术的人能变回五行拳,一练起来,就知道两者是一个脉。

  形意的拳母是五行拳,而五行的拳母是横拳,横拳属土,万物归于土,土含育万物,生发着劈、崩、钻、炮,所以横拳是无形的,横拳劲是形意拳最独特的东西。

  横拳是无形的,而有形的横拳就是蛇行,一横身子。就有了兜、裹、丢、顶,一下子把人打出去了。自己却奇怪上了,这是个什么动作?回味一下觉得像是蛇行,连带着横拳也明白了。

  把直来直去的拳打转了。把转着的圈打直了,这是崩拳的练法。

  “崩拳有儿、钻拳有六”,钻拳的六个变招中,学会了两个就全有了。一个是前手压住对方,扯带得后手撵锥子似的撵进去。另一个是,前手一晃,你就撞在他后手上了,变魔术一般,不是障眼法,而是他换了身型。

  两者的前后虚实不同。整体说来,钻拳不是钻拳,是钻身。旧时代的长安很冷,冬天商店挂着沉甸甸的棉帘子,人进商店,前手一撩门帘,身子就往里钻,身子一动,手上搭的分量卸了,人进了门,帘子也刚好落下,有道缝就进了人。这是生活里转换虚实的现象,形意拳的“换影”也是这个意思。

  拳劲起自腰劲,只有头虚领了,腰里才生力,站桩首先是为了生腰力。脊椎敏感时,要让站桩法动起来,可以尝试一下薛颠的蛇形。蛇形是肩打,“后手只在胯下藏”,后手绕在后臀胯下,贴着尾椎骨向上一提。犹如马尾巴乍起来,才能跑狂了,撑上这个劲,尾椎乍了,肩膀才能打人,这是桩法融入拳法。

  劈拳起手势、半步崩拳都是猴蹲身,这样十二形就如五行拳一样,其实这是五行拳该有的东西。

  指望摆出劈、崩、钻、炮、横的架子赢人,是指望不上的。不能蛮干,否则一下子就被人借了劲。为人处事也要这样,练了功就要藏着,藏不住就会得罪人,一得罪就是一大片,藏还得深藏。关键时候露一手就行了,形意拳是留给写实用功、心地纯正的君子的。

  城墙上一堆修士,听刘看山讲拳,还没人敢说什么。因为这可能是,刘看山

  最后一次讲拳的。就连有的剑仙,都在一旁,听的十分认真。

  剑仙,不练拳,却也听拳。

  谢宝树听到刘看山的讲解,本来想去杀妖的内心,稍微平复一些。杀妖不急于一时,刘看山讲拳,却没有多久了。谢宝树看了看身旁的景宁,发现她也听得很认真。

  于是乎,在长城上,便出现了这么一副奇怪的景象。外面大妖横飞,两座大阵不停的在杀妖,还有许多武道修士。长城上,却非常安静,安静得只听得到那个男人的声音。

  天地都寂静下来,仿佛所有的一切,不都不如面前这个男人讲拳重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