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点化葛洪
作者:沉闷的大蟹      更新:2019-10-16 09:19      字数:5164
  葛洪大声道:“小友担心,贫道要出剑了,莫怪我没有提醒!”

  他怕伤着徐谦,因此友情提醒。

  这点让徐谦挺佩服,有点君子剑的作风,葛洪对自己实力的自信也展露无遗。

  葛洪剑走游龙,手腕不停抖动,剑尖左右飞速摇晃,寒光闪闪,夺人心魄,这招虚虚实实,无论对方出剑挡向何方,他都可以反其道而为之,寻找破绽,击伤敌人。

  徐谦拍拍嘴巴,打了个哈欠,这速度实在太慢!

  他现在五官的灵敏度成倍增长,只要他想,他可以听见草丛中蟋蟀爬动的声音,那些在常人眼里看起来的快速在他眼中就是慢镜头一般。

  他不想和葛洪所做纠缠,因此没有和他正面交锋,而是身形一晃来到了葛洪炼丹身后,那半截长剑稳稳地架在了葛洪的脖子上。

  葛洪只觉得眼睛一模糊,徐谦就失去了踪影。

  他吃惊地表情刚刚做起,脖子已经感觉被一冰凉的硬物不定比他还会吃!

  徐谦喝着酒吃着肉,这么多天来柳家堡今天算是吃得最好的了,不过想想也能理解,葛洪可是柳如是的要保命符,他要靠葛洪给他配药维持身体状态的正常。

  葛洪看他吃得欢快,舔舔嘴唇,要不是有问题要问他,这些食物才不愿贡献出来。

  他看见徐谦抹抹嘴,咽了一口口水问道:“好吃吗?”

  徐谦咂咂嘴道:“一般吧,有机会我请你吃面或者烧饼,对了,包子我也要做起来,你吃了肯定喜欢......今天多谢葛大师相请,我还有事,就不奉陪了,告辞!”

  他说的几种食物葛洪自然没有听过,要在平时葛大师一定寻根究底,可是今天他有一脑子的其他困惑要问徐谦,对食物的兴趣陡然下降,他当然不能让徐谦走开,他上前拦住他道:

  “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短,贫道有几个问题要问,你的答案就当作吃东西的回报吧!”

  葛洪一副抠门地主老财像,完全没有大师的风范。

  徐谦读过他的《抱朴子》外篇,议论世事,宏博精道,那感觉完全像是在一座宽敞的殿宇听一位宽袍大袖的学者布道,他真怀疑眼前这位葛洪真是那传世经典的创作者?

  或许葛大师一个人呆着的时候就会一本正经,他的内心有另外一个自己,作品有时候展现的是作者深层次的另一面,就比如战国时期的韩非,与人辩论结结巴巴说不清楚,但是他著作中满是王霸之道,读之让人热血沸腾。

  或许葛大师此时将要展示他的另一面,问一些高深的玄学问题,这可怎么办好,一本《庄子》还没读完呢!

  葛洪见他停下脚步沉默不语,似乎在等自己发问,就说道:“你那治疗刀伤的药方传自何人?”

  以他之见,徐谦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怎么可能配制成如此惊世骇俗的药方,这张方子可以说价值连城,所有医师梦寐以求都想得到它,有了它,荣华富贵不在话下,所有统治者都愿意将他当神一样供起,可是现实中没有这样的人,这个药方一定是来自某位隐逸高人,他甚至猜测徐谦的力量身法等也是这位高人造就,有这种本事的高人道行之深一定让人匪夷所思,也许对方能在求仙之路上给自己指点迷津,他渴望认识这样的引路人!

  徐谦心情一下放松了,玄学方面他一穷二白,和他谈论无异于对牛弹琴。

  仔细想想,在这个时代不懂玄学是种悲哀,哪个名士不会议论“有无本体”,他现在虽然不是名士,可是凭借穿越者的优势,成为名士大有可能的么,从今往后,要在玄学上面恶补一二。

  至于葛洪的问题,当然没法如实回答,只能以徐拆拆来做挡箭牌,他说道:

  “这个是我前几年闲着没事自己研制出来的......大师不知道,我更年轻的时候喜欢捣鼓各种东西,把飞云堡都拆了个遍,有段时间家里的一匹爱驹受伤了,左右治不好,我就对药方突然产生了兴趣,经过不懈努力,我成功配制了这个消炎解毒的配方......”

  他一脸的真诚,在讲到自己“不堪回首”的历史时,脸上露出了悲哀的表情,当说到通过努力能有所得,他还是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葛洪心里很不好受,在这家伙“更年轻”的时候,也就是属于总角的时候他就已经发明了不可一世的配方,想想自己总角的时候,嗯......好像还在玩泥巴呢……人与人的差距真有那么大......

  对于配方的具体内容,葛洪不会询问,这是医师之间的不成文的规定,当然,葛洪是有道德的医师,若是碰上一些心怀不轨之辈,就会想方设法获取别人的秘方。

  葛洪寻找人生导师的梦想破灭,看来还是只有靠自己苦苦探寻,每当有困惑的时候就化困惑为食欲......

  徐谦见他听了自己的回答后一副愁眉苦脸痛不欲生的样子,明白自己的这些成就严重打击了他的自信心,他安慰道:

  “葛大师,人比人气死人,每个人生存于天地之间都有他自己的价值......比如说你,可以写写书,把你对世事的体会写成文章,让后人体验一下这个时代的感觉……还有你既然对炼丹成仙这么有兴趣,可以总结一下,开创一个什么新的教派比如丹鼎派之类的,可以让后人延续你的事业......书名我都替你想好了,就叫《抱朴子》,抱朴守拙。”

  一席话宛若醍醐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