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作者:low东      更新:2019-10-16 17:13      字数:6726
  牛牧生于战乱年代,那时候天府国还没有建国,全国各地到处在打仗。

  而牛家是当时的首富世家。自然就是各大军阀虎视眈眈的拉拢对象,巧的是牛家归顺了后来建立天府国的王火阳。

  打仗是个残忍的事,上阵杀伐总不能带着妻儿老小的,于是,王火阳就把家人都安排在了一个叫书村的地方。

  牛家的人不会打仗,自然也需要一个安全的地方生活。

  于是,也在王火阳的安排下,牛家在书村暂时居住下来。

  书村是一个非常隐蔽的村子,村长韩书先生是一个博学多才的文学泰斗,因逼格过高,看不起城里装腔作势做假学问的风气,于是带着书童和家中藏书出外隐居,最后定居在这书村。

  书村以前也不叫书村,因为韩书先生会医术,来到书村的时候村里闹瘟疫,韩书先生治病救人,并且不收村民报酬,连着三天治病救人废寝忘食差点没饿死。

  瘟疫清除后,老百姓为了感谢韩书先生,一致同意把村名改叫书村。

  刚好村长在瘟疫中病死了,村民们选举韩书先生接管村长的位置。

  可是韩书先生坚持不受,总是说着来日方长,后会有期之类的话想离开。

  自古穷乡恶水出刁民,韩书先生看病可是不要钱的,就凭这一点也不能让韩书先生走喽。

  村民们为了留住这位看病不要钱的冤大头,每天十人一组,男女老幼全上阵,二十四小时守着韩书先生,怕他跑喽。

  最后,韩书先生拗不过村民们,而且前村长家里的装修风格韩书也很喜欢,于是就住在前任村长家里,当起了现任村长,在书村隐居了下来。

  在这个战乱的年代,书村就像个世外桃源一样,没受到一点战火的袭扰。

  一方面是因为地势隐蔽,不容易被人发现,另一方面,是因为此处曾被一个叫灯竹子的道士在外围布下了一个阵法。

  这个灯竹子,就是王火阳他爹。

  自己儿子在外打拼创业,自己虽不参与,但也应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于是就寻了这个书村,当作一些重要家属的栖息地。

  于是,这个村就厉害了。

  牛牧的七岁来到书村,拜村长韩书先生为师,专研学问,并成为了韩书学堂的班长。

  既然是叫学堂,自然就有很多学生了,捡能叫出名字的提几个人,就知道这村有多厉害。

  王火阳的一对儿女,王阑夜,王阑月。

  龙闲的儿子,龙刚,也就是龙贯庭他爸。

  现在人物关系就捋的差不多了,王火阳是天府国开国国君,他儿子王阑夜是第二任国君,孙子王珊城是刚上任的三任国君。

  王阑月是王阑夜的妹妹,也就是天府国长公主,是龙刚的妻子,是龙贯庭的母亲。

  龙刚和王阑夜是把兄弟,以命相交的兄弟。

  牛牧就是这三位的同班同学,而且是班长。可谓人生已经达到了巅峰。

  牛牧深得韩书先生的偏爱,原因无他,只是因为二人性格很像,牛牧小小年纪就有一股读书人的酸气,这点让韩书先生非常喜欢。

  可是,在一个班级里,最受老师喜欢的基本都是同学们最讨厌的。

  王阑月非常不喜欢牛牧,不光是因为牛牧受韩书先生喜欢,更是因为牛牧曾经在她家墙角玩过一手漂亮的凿壁偷光。

  牛牧的偏执是与生俱来的,从小就是一个奇葩分子。

  那时候的牛牧为韩书先生马首是瞻,让牛牧读书,牛牧就除了睡觉时候都在读书。

  可是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贪玩才是他的天性,慢慢的,牛牧就觉得读书非常枯燥,感觉有些读不下去了。

  于是牛牧就想“为什么我不想读书了呢?”

  想到了晚上,终于想出了问题所在,光不行。

  不管是白天的阳光还是晚上的灯光,都来的太容易了。

  想要一心读书,就应该把读书的成本提高,让读书变得来之不易。

  而什么样的光来之不易呢?自然是偷来的光。

  想到就做到,牛牧就带上锤子和凿子还有一本书,去隔壁借光了。

  牛牧一时匆忙,也没心情找一个合适的目标,只是就近找了个墙,就凿了起来。

  没两下,墙就被凿出了一个洞,一股柔和的灯光从屋里射了出来。

  牛牧欣喜万分,拿起书就看了起来。

  借来的光果然适合看书,没看两眼,就感觉后脖颈子啪的挨了一击,紧接着拳打脚踢接踵而来。

  牛牧边挨着打边听到耳边骂声不绝“臭色狼,让你偷窥,打死你。”

  打牛牧的是龙刚和王阑夜,为什么打牛牧呢?

  因为牛牧偷的光是来自王阑月的闺房。

  他们二人认为牛牧在用恶劣的手段偷窥王阑月,这两个王阑月最重要的男人不打死他才怪。

  一顿暴打解气之后,牛牧被二人押送到了韩书先生那里。

  到了韩书先生这里,,牛牧并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和韩书先生陈述了自己凿壁偷光的想法之后,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韩书先生是信了。

  这师徒二人果真心意相通,这么可笑的理由,韩书先生居然信了。

  韩书先生最后的裁决是这样的,牛牧虽然有偷窥王阑月的嫌疑,但是韩书先生相信牛牧只为偷光读书,虽是犯错,却也挨了一顿打,也就算惩罚过了。

  裁决之后,韩书先生教导牛牧道:“虽然你求学心切,但是做法有些不妥,大胆尝试,小心求证,才是正确做法,以后不要再这样冲动了,若是要偷光为了读书,我为你师,自然支持你。”说罢,拿起锤凿在自己家墙上开了个洞。

  牛牧见老师如此支持自己,忙不迭的躬身施礼,感谢到:“老师教诲,牛牧必牢记于心,终生不忘。”

  这件事发生以后,牛牧与韩书先生的情谊就更加深厚了。

  十年之后,韩书学堂的学生都已成材,该当国君的回去当了国君,该当将军的去当了将军,该当公主的也被将军米已成炊……

  牛牧的家族几代都是首富世家,在天府国自然也就有很高的地位,二十多岁的他饱读诗书,从不认为钱是什么好东西,和钱相比,反倒是书更珍贵些。

  这点深得韩书先生赏识,师徒二人相识十余载,亦师亦友,于是,韩书先生把自己爱财如命的女儿嫁给了牛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