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春运》
作者:他乡的月亮      更新:2019-10-17 07:28      字数:10030
  阴沉沉的天空仿佛是一位被情夫抛弃的怨妇似的,始终愁眉不展。

  在逼近零摄氏度的低温中,天地之间宛若一个巨大的冷冻库,冻得让人发抖。

  由于太冷了,以至于人们每呼吸一下,都可以清楚看见从自己口里冒出来的二氧化碳。

  寒风不断的在拂掠着,就像刀片一样刮在人们的脸上。

  天很冷,可火车站的热度只增不减。

  一辆又一辆公交车在这个年老的火车站外面停下来。

  然后,一批又一批背着(或提着)大包小包的南下打工者,像一群群鲫鱼似的,往不堪重负的老火车站前面涌去。

  人越来越多。

  场面越来越壮观。

  到处都是大喊大叫的声音。

  到处都是焦灼的眼神。

  到处都是匆匆忙忙的脚步。

  ……

  杨粮明提着沉甸甸的行李袋,跟着舅舅一行人,急匆匆的往火车站后面赶去。

  他们为什么要往火车站后面赶去?

  是这样的:在这行人中,有一个叫刘银的,据说,他老婆有一个亲戚,在火车站里面上班,而且还是什么小领导来的,有办法弄到火车票。

  至于手术费,也要,但不多。

  毕竟,这一行人中,除了杨粮明和另外一个叫‘小哈’的男子之外,其他人跟刘银都是一个村的。

  即便‘小哈’和杨粮明,也不算是外人。

  比如;‘小哈’是刘银的亲姐夫。

  而杨粮明呢?他的舅舅和刘银不但同村,还是一个姓的堂兄弟。

  如果按照辈分来算的话,杨粮明要管刘银叫一声舅。

  “快点!~”刘银走在最前面,不断的催促大家快点。

  在刘银的催促声中,大家健步如飞,没一个人掉队。

  ……

  宝庆火车站是一个很简陋很落后的终点站(尾巴站),但面积并不小,被围墙围绕的站区面积,至少十万平方米。

  站的前面很平坦,后面则是山坡削下来的地带。

  由于后面都是由小山坡削下来的,因此,围绕火车站的围墙就像伟大的长城一样,在山坡上延绵起伏。

  这些小山坡都是黄土结构,加上这几天经常阴雨绵绵,所以,到处是走起来滑滑的泥泞。

  再加上大家手里又都提着行李包,因此,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家都有点累了。

  杨粮明也不例外,大口喘气。

  “粮伢子,是不是很累?”舅舅问他。

  “不累。”杨粮明摇头。

  喘了几口气后,杨粮明站到一个较高的石堆上,然后,伸着脖子,好奇的朝车站里面眺望。

  这是杨粮明第一次看见火车站站内的画面,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那么的稀奇。

  只见几条交叉的铁轨上,停着几辆长长的铁皮火车,站台上有许多人在排队等候。

  一旁有数十名年青的武装巡捕,他们都穿着迷彩服,手里都拿着长长的棍子,整齐的排着队,那架势好像谁要是敢不听话,立马就拿棍子伺候。

  看着这些英姿飒爽、纪律严明的战士,杨粮明很是羡慕。

  他很崇拜军人,小时候,他的梦想是长大后能参军。

  可是,因为种种原因,他没能实现这个夙愿,可心里的向往,却一直没有消失。

  虽然是第一次出远门,但他很理解这些战士为什么会如此严厉的对待乘客。

  因为,他们如果不严厉的话,后果会不堪设想。

  试想,这么多的人,一旦场面混乱,会产生什么后果?

  毋宁置疑,极容易发生大规模的踩踏事故。

  而一旦发生大规模的踩踏事故,那么,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悲剧。

  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死于非命。

  类似的事情,杨粮明不是没有听说过。

  记得一个堂哥说,一次春运,在雁城发生了大规模的踩踏事故,当时,场面极为混乱,许许多多人惨死在人群的脚下。

  这可是血的教训啊。

  ……

  “粮伢子,休息好了没有,要走了。”舅舅问。

  “好。”杨粮明回答。

  就在杨粮明提着行李袋、准备跟舅舅一行人往后面走的时候,忽然,他看见一个穿着军服的男子从围墙上跳了下去,当脚跟在下面的一小块平土上落稳后,再跳到下面的站内。

  当这个穿着军服的男子跳到站内之后,另外一个男子将2个涨鼓鼓的行李袋扔了下去。

  然后,这个男子也从围墙上跳下去。

  跳下去之后,这个男子再跳到站内,然后提着行李袋,紧紧站在穿着军服的男子的后面。

  这2个男子都很年青,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他们跳到站内之后,并不急着往前走,而是乖乖的站在原地。

  当然,他们也不敢往前面走,因为,有几个手里提着木棍的武装巡捕走过来了,武装巡捕严厉的瞪着这两个男子,然后,对这两个男子质问。

  穿着军服的男子赶紧嬉皮笑脸的跟他们解释。

  解释一阵后,这个穿着军服的男子和他的同伴都获得了可以逗留在站内的待遇。

  “如果不是军人,早就被打得头破血流了。”杨粮明身旁一个男子感慨不已,这个男子白白胖胖,背着一个涨鼓鼓的行李包,一目了然,也是南下珠三角的打工仔。

  “是啊。”另外一个人接话。

  杨粮明没有说什么,而是提着行李,追上舅舅的队伍,然后,跟着往后面走去。

  ……

  火车站后面的围墙外面,来来回回的人也很多,这些人手里都提着(或背着)行李袋,他们的样子很匆忙,无疑,ta们和杨粮明一样,也都是南下珠三角的打工族来的。

  又绕了数百米之后,杨粮明和他舅舅这一行人马来到了一栋小楼房前面。

  “大家稍等。”刘银对大家做‘止住’的手势,然后,朝小楼房的门口走去。

  刘银进去后,大家都在外面等。

  可能是刚才走得有点累,大家都没说话,有的蹲着,有的站着。

  虽然没谁说话,但抽烟的都把烟掏出来,然后从烟盒抽出烟放在嘴上,再用打火机点燃。

  杨粮明也从口袋掏出一包烟来,这是一包‘软白沙’,4块钱一包,在这个年代,抽这种牌子的烟,是很有面子的。

  “舅舅,您抽吗?”杨粮明从烟盒里面抽出一支烟,往舅舅面前递去。

  “我不抽。”舅舅摆手。

  “老习,来一支。”杨粮明又将这支烟递到一个叫‘刘习明’的男孩子面前。

  在这支队伍中,除了舅舅之外,这个男孩子便是杨粮明唯一熟悉的人了,他的家和杨粮明的外婆的家在一起,年龄跟杨粮明一样大,都是1979年出生的,而且都是冬天出生,小时候,杨粮明每次去外婆家时,他俩便会在一起玩耍,什么‘纸三角’‘天兵天将’‘弹子球’这些玩意,都一起玩过,还在一起抓过泥鳅,在河里游过泳。

  “呵呵,我不抽烟。”刘习明笑嘻嘻的拒绝。

  “不抽烟就不勉强了,烟这个东西,虽然好,但有害健康。”杨粮明笑道,然后,他将这支烟放进嘴里,再用打火机点燃。

  吸了几口后,杨粮明感觉心里踏实多了。

  烟这个东西很神奇,不会抽的人觉得味道很苦,会抽的人都觉得味道很香。

  杨粮明虽然才只有18岁,但抽烟的历史已经有两年了。

  至于他是怎么学会抽烟的?

  一个字——酷。

  没错,酷。

  跟千千万万沦为烟民的青少年一样,刚开始,杨粮明也觉得抽烟的样子很酷,所以,他才学抽烟。

  至于为什么会觉得抽烟的样子很酷,主要是这个年代,华夏大地到处充斥着以黑社hui打打杀杀为背景的香港电影。

  这些电影粗制滥造,但却极为风靡。

  在‘江湖恩怨和打打杀杀’的画面下,广大的华夏青少年深受荼害。

  在他们眼中,电影里面那些每天跟泡妞和打打杀杀为伴的古惑仔们,不仅提刀kan人时的样子很酷,嘴里叼烟的样子也特别酷。

  很多青少年有样学样,不仅沦为了整天将‘义气’两个字挂在嘴边的小混混,也沦为了烟民。

  当然,刚开始学抽烟的时候并不好受,不仅味道很苦,而且会咳嗽、会反胃,甚至会呕吐。

  可是,一旦学会了之后,烟的苦味就变成了香味。

  学会之后很容易上瘾。

  在上瘾之后,每天都要抽。

  一天不抽,心里就挠得慌。

  烟瘾大的,一天要抽掉三四包。

  到了这种程度,什么‘饭后一根烟、快乐似神仙’、什么‘宁可不穿裤、也不能掉个烟屁股’之类的名句,早就得到印证。

  杨粮明此时的烟瘾还不算大,一包烟可以抽三天。

  也就是说,他一天抽六七支烟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