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4
作者:桃下蹊      更新:2021-01-24 22:01      字数:2490
  。

  林管事这药铺虽然是新开的,但功课却做了不少。来双峰镇不久,他就从同行那里听说了这么一号人物,知道他的一些怪癖,因而对谢老头的这番作态一点儿都不惊讶。

  “您来得正好,这花是刚上来的,你看看品质如何?”

  谢老头并没有理会林管事的话,拿起一把干花在鼻子底下嗅了嗅,末了又捡了几根放到嘴里。

  “东西还行,哪儿的?”谢老头抬头问林管事。

  虽然只是‘还行’,但林管事心里欢喜得很,要知道,能被这老头肯定的药材,品质肯定差不了。于是,他指着孟泽说道:“是这位小哥家自己种的,还是头一批,刚晒干就送来了!”

  一直视若无人的谢老头这才赏眼看着身边的人,孟泽笑着打了个招呼。

  “哦,你就是那个中了毒的小郎君!”想了半天,谢老头猛地蹦出一句话。

  被冠以“中了毒的小郎君”的孟泽一边点头,一边吐槽:没错,就是我,难为您老还记得!

  “你家种了多少?还有没有剩余的?”

  “种了一亩多地,最近才出花苞,这是头一茬!”孟泽回答道。

  谢老头听到这话,终于认真地打量了孟泽一番,问道:“种这么多,是原本就想好要摘了来卖的么?除了这个,你还种了别是东西没?”

  “还种了三四亩枸杞,不过,枸杞要等六七月份才有得摘。我还想种人参来着,不过,这边好像没有人参种子卖!”

  林管事听到孟泽要种人参,非常惊讶,“人参也能种?”

  “有什么不能种的,只要有种子,什么都可以种。种药材本质就跟种菜一样,只不过有的品种难伺候一些而已!”谢老头鄙视地看着林管事。

  孟泽在一旁听着,觉得这谢老头确实有骄傲的资本。在任何领域,仅仅是想法不一样,就区分了庸才和天才。

  “人参种子我有,你要不要?”谢老头问孟泽。

  “要!”孟泽正愁找不到种子呢,人家主动问哪能不要。

  “成,你跟我回家去,我拿给你!不过,事先说好,种子我可不能白给你!”

  “我不白要,拿药材换成么?”孟泽也不傻,很快就明白谢老头打的什么主意。

  果然,听到这话,谢老头给了一个“你很识趣”的眼神。

  俩人边说边走,林管事急了,从店里追出来,“哎,孟小哥,先别走,咱们好好谈谈!”

  谢老头转身,嘲讽道:“瞧你心急的,我又不跟你抢生意。我那点地方,能吃下多少?大部分药材不还是会进你店里!”

  林管事小心赔笑,“瞧您说的,我这不是还没跟孟小哥结账么,总不好白人家的东西!”

  孟泽也不想林管事为难,“先记账吧,现在正是金银花的花期,我隔些天便能送一批过来,到时一起结账!”

  林管事听了,心总算定了,“那成,到时一起结账,至于价格,你也放心,肯定不会让你吃亏!”

  两下商定,孟泽这才跟着谢老头走了。

  到了谢老头的家里,这人果真拿了一小袋人参种子出来,“仔细点种,可别浪了我的种子!”

  孟泽点头,问道:“不知您想换什么药材!”

  谢老头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道:“你家住哪儿?”

  “岗子村,离这儿差不多三十多里路!”

  谢老头抬眼看了一下天色,“行,那走吧,去你家看看!”

  孟泽一时想不明白谢老头的心思,不过,他的东西种在地里,也没什么好藏着掖着的,既然人家要看,那给他看就是。

  “成,那您跟我走一趟吧,顺便到我们家吃顿便饭!”

  第67章药性

  天气晴好,魏老太太搬了个躺椅,在前院的芭蕉树下坐着晒太阳,看魏氏伺弄园子里的花草。这时,孟泽带着谢老头从前门进来了。因为谢老头其貌不扬,穿着也很一般,魏氏将他当成了村里的泥腿子。

  “这么大个人了,干事情怎么这么没头脑,没看到你祖母在休息么?有事儿去外面商量,别扰人安宁!”魏氏没好气地说道。

  “娘误会了,这是谢大夫!上次我突发急症,就着这位大夫给看好的!”

  魏氏一愣,下意识地朝魏老太太的方向看去。魏老太太坐直了身子,笑道:“原来就是这位大夫呀,那可得好好招待一番。”

  魏氏也反应过来,赶忙搬了一张椅子过来,一面招呼谢老头坐,一面让孟泽去泡茶。

  “不用了,我又不是上门来求感谢的!”谢老头冷淡拒绝,冲着孟泽说道:“种药材的地方在哪儿,快带我去看看!”

  孟泽点头,也没去看魏氏和魏老太太的脸色,带着人往后院去了。

  “就是这了!”孟泽指着前面的园子,“这边种的是枸杞,靠墙的是金银花,目前只种了两种!”

  谢老头打量了一番,问道:“你打算在这里种人参?”

  “哪能在这儿种呢?这毕竟是人参,又不是萝卜白菜。”孟泽回道,“我在书里看过,人参是阴性植物,喜欢长在寒凉之地。要种的话,得种到高山去才行。”

  谢老头听到这番话,不由自主地点点头,“没想到,你还有几分见识。”

  “那是当然!要是没见识,我就只能苦哈哈地跟着大伙儿一起种田了,怎么还能琢磨着种药材?您若是没有远见卓识,想必医术也不能进到如此地步,不是么?”孟泽赞了自己,顺带也捧了谢老头一番。

  “瞧你那得意样儿!”谢老头嘴上这么说,心里却受用得很。

  前面不远就是枸杞林,孟泽一共种了四五亩地,每亩地大约种了上百棵树苗。如今,枸杞树已经长到一米多高了,一眼望去,郁郁葱葱。

  “这片枸杞你伺弄得不错,按目前这种开花的势头,结的果子肯定会比野生的多。”谢老头点评着,顺手扯起身边金银花枝条,“倒是这金银花有些特殊,你是从哪儿弄来的苗呢?”

  “我倒是不知道这花藤有什么特殊之处,这是我顺手从莽山上扯回来的!”

  这话半真半假,谢老头看了孟泽一眼,见他似乎真的不知情,也就没有继续问下去。

  他之所以跟着来,是因为从那些晒干的金银花中尝到了药性。药性,是他自己发明的一个词儿。这个词不是指药材本身的功效,而是一种品质判断。

  药效好比灵性,有灵性的人,做事干活比没灵性的人要好要快。药材也是同理,有药性的药材,治病救人更高效,没有药性的药材,可以治病,但效果就要打折扣。

  谢老头行走江湖几十年,经手的药材不知凡几,但有药性的药材,却少见得很。而且,这些药材,无一例外出自深山老林,不是寻常地方就能长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