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61
作者:火焰淡黄      更新:2021-01-25 03:57      字数:2490
  续家族责任,并将其发扬光大的嫡长子!

  将一府嫡长子折腾出什么问题了,真不是“老寿星上吊自个儿找死”呢?

  当然,安国公能这般“恣意狂妄”,也和老夫人每天都必需见到安国公,若一天没能见到安国公,就会匆忙地派护卫们快马加鞭地赶到边疆,见到安国公后,不管边疆发生了什么事情,哪怕立刻开战了,都要立刻保护安国公回京这样的做法有关。

  如此,才将安国公给宠出了个“无法无天”的性子。

  但,人之所以称之为人,之所以敢自诩高等动物,那是因为人类凌驾于所有低等动物的“思想”。

  老国公和老夫人这一生,共育有三子两女,都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到了盛京,由太夫人养在膝下。而,太夫人给予这五位的,也都是一般无二的溺爱。

  那么,为何,只有安国公这位嫡长子被“养歪”了?

  而,同样受着太夫人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教育,从而把“武将”这个职业从自己人生规划中划掉的三老爷和四老爷,却很快就找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并在最短的时间里,就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取得了非同一般的成就?

  比如说,早在四年前,就已经被提拔为大理寺卿,享有正三品大员权利和荣耀,如今,正往二品大员方向奋斗的三老爷。

  再比如说,早在十年前,就已名扬大唐,成为世人皆知的又一位“风流名士”,如今,正往“知名度扩散到世界各处”方向奋斗的四老爷。

  至于两位嫡女?

  嫡长女,也就是如今的淮南王妃。

  嫡次女,正是山东巡抚夫人。

  即便,这些年来,淮南王府闹剧频发;即便,淮南王妃的位置早已不那么稳妥;即便,真正知晓真相的人,都不会太过同情和怜悯淮南王妃,但,在大多数人眼里,不论淮南王妃,抑或是如今的山东巡抚夫人,从某方面来说,都算是世家贵女中少之又少的“人生赢家”。

  故,在这样的对比和衬托下,可不就显得安国公这位嫡长子走到如今这一步,都是自己“作”出来的呢?

  同样的生活环境,同样的教育条件,偏偏,五人中,就只有安国公一人“文不成,武不就”,更轻易就中了身旁侍候丫环那些甜言蜜语里包裹的“毒药”,不管不顾地一意孤行,比如说,数十年如一日地宠爱于姨娘这位曾经的“奶姐”!

  真要说来,安国公的“嫡长子”“准袭爵人”身份,就注定了他在安国公府里那比其它兄妹还要尊荣的生活!偏偏,也是这样的安国公,到最后,竟然成为“扶不起来的阿斗”,让人如何不感慨万分呢?!

  第725章曲终人散繁华尽(3)

  安国公夫人和淮南王妃母子几人的离开,在热闹繁华的盛京,还真没能掀起多大风浪。

  无它,谁让这些年来,安国公府和淮南王府隔三差五就要闹出一些事情来呢?

  偏偏,人都是喜新厌旧的。再盛大热闹的场景,再让人叹为观止的恩怨情仇,最多也不过议论三五个月,然后,就会在众人皆耳熟能详的情况下,下意识地追寻起其它的新鲜消息来。

  再说了,如今,临近年节,世家勋贵圈子中那些喜好“八卦”的妇人,都忙得恨不能将自己给劈成两半,哪有那么一个继续探究安国公府和淮南王府闹剧的闲情逸致?

  还都是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

  至于各府来往,必备的“三节三寿”的礼物?

  大多会安排府里得用的管事送出,哪会特意关注这些礼物送到谁手里?

  至于自家是否到相应的礼物?尤其,来自于安国公府和淮南王府的礼物?

  别忘记了,安国公府有于姨娘,淮南王府有李侧妃,这两位本就不是个蠢笨的,在“管家”的情况下,遵从两府大老爷的要求,让管事按照旧例备下一份贺礼,不就成了?

  这种并不需要自己亲力亲为,最多动动嘴皮子,就能解决的事情,能难住于姨娘和李侧妃?

  ……

  故,安国公府和淮南王府“失去女主人”这件事,也就一些亲近的人才知晓,旁人都被蒙在鼓里。

  虽然,这世间,向来是“纸包不住火”,只要做过的事情,就一定会留下痕迹,从而被“有心人”追踪探查到,但,这些,都与傅佩瑶所在的四房人无关。

  毕竟,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所走路的权利。而,一旦做出某个决定,那么,哪怕路两旁荆棘密布,哪怕浑身伤痕累累,哪怕鲜血淋漓,跪着,爬着,也要一人独行到终点!

  旁人的安慰劝说,嘲讽讥诮,又有多少干系?

  再说了,“好难言难劝该死鬼”!

  ……

  要知道,如今,四房一家子忙着呢!

  傅四爷又去了拍卖会,如去年那般,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将忙得分身乏术,恨不得自己像神话故事里的哪吒一般,拥有“三头六臂”。

  长公主几乎每日都要入宫,向太上皇和皇帝汇报新一年“拍卖会”的进展,再与太上皇和皇帝商议来年应该如何举办这种涉及到拍卖“御造”之物的大型拍卖会,才能进一步打响拍卖会的声名的同时,也将那些堆积在宫内都快发霉生灰的东西拍出一个让人惊叹的高价,从而更进一步地丰富太上皇和皇帝私库的同时,也为国家的“公库”着想一二。

  老国公一如既往地拎着鸟笼,迈着八字步,与三五知己好友胡吹海侃。

  老夫人仿若焕发出二次青春般,也频繁地出府赴宴,每每于宴会中,拼命地吹嘘自家的儿孙,这其中,以傅佩瑶为甚。

  至于傅致远五人?

  那当然是被各位长辈们带着身旁,在炫耀儿孙的乖巧体贴的同时,也顺便让他们充当跑腿的小厮,每日里奔波忙碌啦!

  故,这偌大的傅府,也就唯有傅佩瑶一人,每日里继续过着悠哉惬意的小日子。

  而,这,正是傅佩瑶特意为之的。

  谁让傅四爷拐走长公主后,不论走到哪儿,都会特意让人送来厚厚的信件,字里行间每每提及当地风土人情,尤其,当地那些让人“口齿留香、垂涎三尺、望眼欲穿”的特色美食,却偏偏从没特意让人送一些回京,只将傅佩瑶给刺激得咬牙切齿,在心里无数次地诅咒傅四爷“吃方便面没有调料包”呢?

  那虽然奉命游历,却不论走到哪都会写上厚厚的书信,和着一大堆当地特产,紧赶慢赶地让人送到傅佩瑶处的傅致远五兄弟?

  好吧,纯粹是被傅佩瑶给“牵怒”了。

  谁让这五兄弟一出门,就是近两年呢!

  这期间,竟颇有些“乐不思蜀”的感觉!

  让被丢在京城,“孤单”一人面对安国公府和淮南王府诸多争端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