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农家(下)
作者:金雨潇      更新:2019-11-15 16:30      字数:7198
  知晓张富等人来自郡守府,村中的一干人就忙开了,在张二的指挥下,开始迅速的弄起吃食来,只留下了三四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家陪着张富说话。

  “老先生,今年田里里庄稼咋样啊?”坐在枣树下纳凉,张富便先行开口问道,一旁的徐庶也是饶有兴致的看着眼前的几个老人,虽然这段汉中的事物大多是由他来决断,但对治下的了解还不都是听属下的汇报,报喜不报忧是传统,他也不敢保证听到的就是真的。

  几个老人却是没有立刻回答,相互对视一眼,为首的村老反开口问道:

  “几位贵客来自郡守府,不知是真是假。”

  “自然是真。”张富笑了一下,“郡守府派我等前往西城县公干,路过此地,见两岸庄稼长势喜人,一时欣喜,便想前来村中一观,叨扰之处,还望诸位勿怪。”

  “不敢,不敢。”村老赶忙开口,生怕被张富误会。又接着道:

  “不瞒几位贵客,幸得老天爷开眼,又托郡守张使君洪福,这两年村头确实好过了不少,村上也再没饿死过人。去年村中搬来了不少人家,郡守府下令减少了赋税,秋粮收回之后,仅上缴了三成的粮食,村中不少人家里都有了存粮。”

  “小春过去,麦子也收获不少,今年也是风调雨顺,应该能过一个肥年了罢!”村老说着,几个老汉脸上都慢慢的露出了笑容。

  张富闻言,心中也颇为高兴,又问道:

  “不知几位老先生中可有从关中而来之人?”

  几个老人却是面面相觑,不知眼前之人所言何意,皆是摇了摇头。张富见了,也是叹息一声,脸上的表情也渐渐沉重了起来,却又无可奈何。这年头,门户之见及重,宗族观念深入人心。尽管关中之人迁到此地已经有近一年了,但却还未曾融入到整个村子里,或许要达成这一步,至少也需要数年时间,只有原住民和外来人结亲又有了下一代之后,这种情况才可能会有改变。

  “要不老朽去喊几个人来?”村老见了张富面色,心中有些喘喘,连忙开口。

  “那就有劳老先生了。”张富也没拒绝。

  “老二。”

  “老叔,咋了?”张二正拿着刀和两个汉子按着一头百来斤的被绑住四肢的野猪准备宰杀,见村老喊他,屁颠屁颠就跑了过来。

  “你去喊几个外乡人过来,要能说得上话的,快些。”

  “诶。”张二应了一声,将手中的杀猪刀递给了另一个汉子,就朝着门外跑去。

  张富刚准备接着说话,却又见张二又跑了回来,身后跟着三人,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汉,还有两个三四十岁的汉子。原来这几人听得村中动静,知晓村中来了客人,便早早的过来打探消息,恰好被出门找人的张二给撞上,就给领了进来。

  “村老。”几人来到,赶忙给村老行礼,眼睛却离不开张富几人。

  “这几位乃是南郑城中来的贵客,有些事情想向你等打听。”村老赶忙介绍。

  “见过几位贵客。”几人皆抱拳行礼。

  “您……您是?”行过礼后,那年纪稍小一些的汉子瞪大了眼睛,看着张富。

  “哦?你认识我?”张富眉头一挑,没想到遇上这种情况。

  “您是郡守张使君,小人见过张使君。”那汉子赶忙跪在了地上,头也不敢台。这回可把庭院中的人都给惊着了,除了张富三人之外,只有张二面色不变,早有所料。

  “您……你是郡守府的张使君。”村老瞪大了一双老眼,差点没吓死,一下站了起来,又跪了下去。这一回整个院子里的村民都跪了下去,黑压压的一大片。

  汉代十里一亭,十亭一乡,这种小村子里,大事大多由村老决断,大部分人见过最大的官也就是啬夫、游缴之类的乡官,连县城里的县令、功曹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更别说执掌一郡的郡守了。

  张富苦笑一声,赶忙站起身来,将村老扶了起来,道:

  “我张富何德何能,能当诸位之礼,快些起来吧!”

  众人方才起身,在村老和许二的招呼下各自忙去了。

  “汝何名?何时见过我?”张富饶有兴致的看着眼前认出自己的汉子。

  那汉子见张富问他话,脸色涨红,身体微微颤抖,赶忙答道:

  “使君,小人贱名赵狗儿,乃长安县人士,当初随使君前来汉中时远远的见过使君几次。”

  “原来是这样。你们几人也坐下吧!”众人方才坐了下来,张富这才缓缓开口道:

  “汝等随某来到汉中,可有遇上难处?”

  那老汉赶忙道:

  “汉中有使君在,老汉一族人算是来对了地方。老汉原本是长安县人,董贼到了长安后,短短几年,老汉乡人死伤大半,钱粮皆无,连尸骨也无有能力收拢。幸得使君之力,打败了贼子,将老汉一族人迁来了汉中,才在这里扎下根来,去年,族中未死一人,又添了几个娃儿。这都是因为使君之故啊,老汉在此拜谢使君。”说着,又准备跪下去。

  张富赶忙扶着他,道:

  “我为大汉之官,自然该为大汉之民考虑,此分内之事罢了,老先生不必这般。”

  “背井离乡,必有不适之处,老先生若是遇上难处,不妨直言。”

  老汉有些尴尬的看了一眼身旁的村老几人,犹豫了一会,咬牙开口道:

  “不敢隐瞒使君,老汉来了这里,虽是性命无忧,却也遇上了不少事。最为重要的,便是当初在长安时,村中不少汉子被凉州兵给抓去了,随老汉到了这里的大多是些妇女、娃子,村中男子很少。”

  老汉说着,似乎察觉到了身后村老等人凛冽的目光,不敢抬头,有些颤颤巍巍的道:

  “还请使君给老汉做主,匀些汉子给老汉族中,否则,过些日子,恐怕老汉这一族就该灭亡了。”说着,竟是老泪纵横,又跪在了地上。

  这回,可真是把张富给难住了,看了看双眼冒火的村老等人,又看了看老泪纵横的老汉,不知该如何是好,只得回头看向徐庶,道:

  “元直兄有何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