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县令
作者:米酿      更新:2019-10-19 09:56      字数:4242
  二月二十六日清晨,香山县县衙。

  古人有“官不修衙“的传统,那衙门看上去极为破旧。

  县令宁登云是天启二年的进士,此时已有五十岁高龄。他身体不太好,到巳时才起床,正在衙门后面的住人院子里逗鸟,却看到一个仆人上报衢门关巡检司的巡检王光行求见。

  巡检司是明代从属于州、县的行政机构,设置于关隘和繁忙集市中。每个“巡检司“配从九品”巡检“官一员,另有从乡民中佥点的弓手若干,负责维护关键地方的治安。

  衢门关是香山县通往广州府官道上的一个重要关卡。从香山县要去广州府必须通过这个衢门关,渐渐就形成了一处集市。所以这里设置巡检司一处。

  这里的巡检可以敲诈集市上做买卖的商贩,可以说是一个肥差。而这里行人商贩南来北往,这里的“巡检“官也是整个香山县消息最灵通的人物。

  宁登云不知道王光行这个时候来找自己做什么,便回到了二堂。不久,王光行就在仆人的引导下走进了二堂。

  王光行在巡检位置上疯狂敛财,并没有少给宁登云银子,更是经常没事就往县令衙门跑套近乎,所以两人颇为熟悉。宁登云随手指了指,让王光行坐下喝茶。

  “明公,出大事了!”

  宁登云愣了愣,问道:“何事?”

  王光行说道:“插云峰上的那伙盗贼,被仁厚坊的村民给剿灭了!”

  听到王光行的话,宁登云顿时瞪大了眼睛。

  插云峰上有盗贼的事情他当然知道,这些盗贼勒索百姓,甚至屠杀黄家村他都知道。但如今这风雨飘摇的世道,这样的强盗他根本管不了。县里面的衙役、弓手不是强盗的对手,而如果想调集正规营兵剿贼,那些营兵里的守备、游击便狮子大开口地勒索地方。

  明代原实行卫所制度,以军户卫所兵为军。这些卫所军兵的身份是世代固定的,军户生的孩子还是军户,不但要练军阵,还要种军屯田缴纳比民户多的军田子粒,地位低下。到了明朝后期,这些卫所军户大量逃亡和消极抵抗,失去了战斗力。为了保卫江山,明廷在明代后期开始招募按月给军饷的营兵。营兵和后代的士兵制度类似,每月发放饷银。在明朝后期,营兵士兵和卫所军户同时存在,但营兵是明廷真正依赖的唯一战力。

  守备、游击都是营兵下的官职。

  到了明末事情又不一样了,皇朝末年百弊丛生。营兵的战斗力也变得不堪一击,真正能大战厮杀的则是将官的家丁。

  强盗其实颇有武力,而且在山道:“明公,这秦昭不得了啊。他炸死了盗贼以后就把插云峰给占了,每日带着村子里最强大的三十壮丁在插云峰山上操练,也不知道在想什么。”咬了咬牙,王光行问道:“这龟儿子占了插云峰,不会是想做和强盗一样的没本买卖吧?”

  听到这里县令的手一抖,差点把手上的茶杯摔到地上。

  县令的脸上黑得和阴天的云一样,好久都没有说话。

  过了好久,他才叹了口气,说道:“既然他占了山,看来这秦昭看来也不是善类。”无奈地往椅子上一坐,宁登云长吁了一口气,说道:“我们要是逼秦昭交出战利品,恐怕这个秦昭也不会答应。说不好他就要学一只虎一样做盗贼了。”

  这兵荒马乱的世道谁怕谁?县令宁登云也知道,秦家村既然有武力剿贼自然就不是好打交道的。秦昭既然带领村丁驻扎在插云峰上,恐怕已经打定了守护战利品的念头,自己去勒索他肯定会激起他的反抗。

  能炸死一群强盗的人,还真让宁登云有些害怕。这秦宁要是做了强盗,说不定要比一只虎危害更大?到时候香山县更乱,宁登云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政绩更难看了。

  摇了摇头,宁登云不爽地啐了一声。

  王光行小声问道:“明公,我等要不要试探一下这秦昭,看他怕不怕官?”

  宁登云骂道:“试探个球!他都占山了,还需要试探什么?“咬了咬牙,宁登云说道:”今日我就一封奏章发到巡抚处,就说在本官的指引下本县已经剿灭了插云峰积年老匪。这是本官为官的政绩,要浓墨重笔的书一笔。“

  掩着鼻子,宁登云说道:“至于这个秦昭,有功!县里赏他良弓一把,让他好生休养生息,绝不能为匪!“

  王光行看到宁登云的沮丧模样心里好笑,拱手说道:“明公真睿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