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素馍馍
作者:临江煮雨      更新:2019-10-19 14:28      字数:6702
  世界仿若就此终止一般,纵使外界的所有哀嚎,一切哭喊愈演愈烈,到了两耳也只剩下“嗡嗡”的耳鸣声和无尽的麻木。

  行进的百姓像一具具失了魂的躯壳,若不是时不时在耳畔边响起妇人的抽噎以及男人的愁叹,当真容易让人误以为这是些没了人气的傀儡大军。

  扑通。

  队伍中一个身着粗布麻衣的中年男人脚跟子一软,朝着路边倒了下去,一动也不动。附近的人见此状并没有发生什么惊慌或骚乱,也没有要停下脚步的意思去查看那人是何情况,一切静的可怕。不过很快,当中突然挤出来一对妇孺,对着地上的那个男人又哭又推搡,苦花了妆容却终没能把她的心上人给唤回。

  这般生死别理场面几乎走上一段就会发生,百姓嘴里虽已没有抱怨的气力,心中却如同熬着黄莲粥,愈发凄苦。

  像这般暗无天日的日子才刚刚起头,可何时才能结束呢?

  这里也并非人间炼狱,而是一座曾经人海攒动,名为锦州的关隘。今日,一纸撤令将数万军民尽数驱离,用不了多久,这里将会变成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空城。百姓们大都心知肚明,守将怯懦,不愿将前程和性命搭在一个与他不甚关联的荒蛮之地,然而此处对于行队中大多数人而言,却是生养了他们,亦唤故乡之所,此番离开,也不知此生是否还能回来。

  天启五年。

  与锦州相望的宁远,虽说从地理位置上和锦州唇亡齿寒,城内军民却并没有表露出丝毫要弃城而逃的风头。同是火烧眉毛,两城守将不同,行事自也殊途。

  宁远城内。

  连年的天灾,加之北边战事不断,使得本就贫瘠的宁远土地更是雪上加霜,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一张烙饼,一碗稀粥这等寻常人家桌上之物,在这几乎成了比什么珠宝黄金还要珍贵的东西。又有多少人弃儿卖女,为的只是一小抔白米,其中苦楚,咽的下去的还能吊着命过日,熬不下去的便饿死街头,成了他人眼中“路有冻死骨”。

  一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弱冠之人,踉踉跄跄地走在宁远街上。他双手紧抱着腹部,却止不住潮涌而来的饥饿感。

  他已经记不清已经多少天没吃上正经的东西了。记忆中上一顿用来果腹的东西还是从街边恶犬嘴里争来的半块素馍馍,虽与他而言压根不够塞牙缝,可那滋味却是他一声也无法忘怀的美味。

  发愣的功夫,前头也不知来了何人,一阵喧闹声扎了过来。他抬起手,拨开自己四散的乱发,向不远处看去。

  是巡查来的官爷。

  也不知是自卑作祟,还是骨子里对官兵的恐惧,他一见到脸立马就绷了起来,想也没想就转过身去,下意识地想要离开这里。可还没走两步,后头官兵就快赶上了他。

  偏偏在这个关头,一股熟悉的香味幽幽地传了过来,他的肚子又开始作祟。扑通一声,他两脚一软,猝然瘫倒在路中央,偏巧把行进中的官爷路给截了。

  该死,连干得快挤不出一滴水的空气,除了挥之不去呛鼻的硝烟味以外,竟也会飘荡着一股不切时宜的甜香。莫不是自己已是将死之人,才会在弥留之际出现这般“饿死鬼”的前兆,闻到那股熟悉的素馍馍独有的香气?他不禁苦笑起来,他虽知道再把人家路给挡着,怕是免不了要吃些苦头,可能还要因此丢了小命,可他实在是腾不出力气起身了。

  更何况他现在满脑子只有令他魂牵梦萦的素馍馍。他想着,如果死前还能吃上一口素馍馍,此生也就无憾了。

  “小子,你可知这马上乃是袁崇焕袁大人,还不快快退让。”一个虎背熊腰的男子正走在队伍前头,一手牵着马绳。见路上倒着一个蓬头垢面的家伙,立马显露出不耐烦的表情想走了过来。

  “施恩,休得无礼。”马上之人见此状随即下了马,跟着上前查看情况。

  “不知你可是饿了?本官这偏巧有一块素馍馍,如果不嫌弃我的话……”袁崇焕话还没说完,那人的双眼直勾勾地盯着他手里还热乎的素馍馍,二话不说就夺了去,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这便是你们口中的:百姓尚且安好,并无不妥之处?”袁崇焕眼神复杂地看着那人风卷残云一般吃完了整块素馍馍,回过头对着其他赶忙下马的官员质问道。

  “还有吗?”他抬起头,嚼动的嘴也放慢了下来。

  他第一次发现有官人是用正眼正看着自己。

  “大人你看这厮就是滋事……”袁崇焕用手对着施恩挥了挥,一脸笑意地回答道:

  “本官身边正巧缺个贴身护卫,虽说不是什么肥差,倒也能保你一口饭吃,你可愿意?”

  那人抬起头,一脸的不可思议。他惨白的双唇微微蠕动着,一时竟也说不出话来。憋了半晌过后,站在袁崇焕身后的下职施恩见他仍是一脸木讷,终于是看不下去了,凑进一步提醒道:

  “小子,大人可是抬举你了,还不快快谢恩。”

  他看了眼施恩,转而又看向袁崇焕,突然明白了什么,心里万般情感终究汇到三声响亮的磕头声中。

  哒。哒。哒。

  “小人必将肝脑涂地,以报官家救命之恩。”

  “好。施恩,你且将人领下,回去给他换套干净的行头,晚时再送到我营帐中。”

  “喏。”施恩右手抱拳作揖后,正要上前将跪在地上,把额头磕的通红的家伙领下去,袁崇焕突然想起什么,对着正欲起身的徐珩开口问道:

  “对了,你叫什么名字。”

  “草民唤作徐珩。君子如珩,便是草民之名。”

  “哈哈,好个君子如珩,果真是个好名。不过此名太过秀气,听着不似一个习武之人,倒像个文弱书生,这样吧,本官送你一个字可好?”袁崇焕右手摸着长胡,眯着眼思量了一会,不久便拿定了主意。

  “子路。就叫你徐子路如何?”

  “徐子路谢大人赐名。”徐珩喜不自胜,他再怎么愚钝,也知晓袁崇焕此举是抬了自己的脸面,丝毫不掩饰心中的欣喜,二话不说对着袁崇焕又是磕头又是谢恩,一时倒惹得袁崇焕哭笑不得。

  “回去施恩自会告知你军中大小细碎事宜,日后你要将军中纪烂熟于心,切不可妄为生事,否则休怪军规无情。”

  “小人明白。小人的命是大人捡来的,就是下了油果子也绝不会做出抓裤腿摸泥这般给大人丢颜面之事……”话还没来得及说完,徐子路两眼突然一黑,在一众人惊异的目光中,侧着身体无力地倒了下去,可嘴角却还收不住的上扬着,嘴里依稀还念叨着一句话:

  “我有家了?”

  袁崇焕使了个眼色,让施恩上前去查看,施恩看罢点了点头,命一个随身侍卫搀扶着带回营。

  “大人,下官不明白为何要……”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既与他有缘,便索性帮到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