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反手一耳光
作者:大司空      更新:2019-10-19 15:54      字数:4858
  李中易随口问王有德:“屋内的女子,是何人引入津卡?”

  “啊……津卡内竟有女子出现,我平日里怎么教诲你们的?一定要谨守朝廷的法度,管好自己的裤裆。”王有德一脸震惊的模样,扭头就开始斥责手下的皂役们,“谁干的?赶紧站出来,免得皮肉受苦。”

  李中易扫了眼满色有异的皂役们,不由微微翘起嘴角,他心想,王有德也是个难得的演戏高手啊!

  试问,如果不是手里握着权力,谁敢如此明目张胆的把女子带入津卡,答案已是不问自明嘛。

  咳,小小的一个津卡税关,竟然接二连三的出现水平不差的“戏子”,李中易倒觉得有些趣味。

  唉,生活实在是太枯燥了,多些乐趣,不是坏事啊!

  “谁干的,快点自己滚出来,免得皮肉受苦。”王有德的话,是冲着全体皂役们说的,实际上,李中易已经注意到,他的眼神正凶狠的瞄着一个老实巴交的中年皂役。

  嗯哼,想找替罪羊么?李中易是何许人也,岂能看不破王有德的企图?

  “是……是小人……”那中年皂役,一个月也就是六百贯的总收入,实在是少得可怜。

  整个税关。一共有不入流的小吏两名。杂役十九名,再加上李中易这个津令,一共二十二人。

  其中,在开封府有底档的,也就李中易和王有德二人,其余的全是没有工钱的白役。

  白役,也就是自带干粮免费服徭役的草民,或是市井乡野的闲汉。

  官府只负责这些人的住宿。也就是津卡一楼的大通铺,至于衣食行。全部自理。

  可想而知,他们这些白役的收入来源,完全靠私下里盘剥来往的客商。

  李中易轻轻的敲击着书案,随后站起身子,走到后窗边。

  李中易看见津卡背后的荒地上,有一大片用茅草和土墙,搭建起来的贫民窟。他不由微微一笑,税收很低,可用的流民却很多,这就好办多了。

  李中易重新坐回到书案前,这时,王有德哭丧着脸,跑来找他这个顶头的上司。

  “坐吧。”李中易抬手指了指面前那杯已经凉透了的冷茶,“小六泡的这杯,已经很久了。”

  李中易早就料到王有德要来私下里请罪,竟然提前预备好了茶水,到了这个时候,王有德如果还不明白李中易的厉害之处,那就活了这三十多岁。

  “咚。”王有德双膝跪地,重重的磕头,“多谢李公开恩。小人有罪,不该违犯津规,公然留宿姐儿。”

  李中易没有如王有德预想中的那样,直接扶他起身,反而沉下脸,冷冷的说:“既知有罪,那就写个自供状,呈给本官吧。”

  吩咐过之后,李中易背着手离开了公事房,领着黄景胜下楼,去江边看看客商们过往的情况。

  “公子,那王有德如果不写自供状呢?”黄景胜十分好奇的问李中易。

  李中易笑眯眯的说:“那就是自绝于人民了,自作孽不可活。”

  “人民?公子,啥叫人民?”黄景胜一头雾水的追问李中易。

  李中易轻声笑道:“所谓的人民嘛,就是本官,本公子是也。”

  “嘿嘿,只要这个王有德写了自供状,这小子就再也跳不出公子您的手掌心了,厉害啊,小的佩服之极。”

  黄景胜在蜀国的大理狱里边,干了不少的黑心事,昧下过许多黑心钱,官场上的一些把戏,他知道的颇为不少。

  “嗯,我给了他选择权,他如果硬要作死,谁又能够挡得住呢?”李中易轻轻的摇动折扇,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

  说实话,黄景胜最喜欢李中易如今的洒脱模样,千钧重担,一肩挑,却胜似闲庭信步。

  官场上,站队既是一个政治态度,也是一门高深的政治学问。不管古今,站错了队的人,即使不死不关,也要脱层皮。

  这一次,由于疏忽了孟昶完全没有底限的出卖,李中易已经狠狠的错过了一次。

  如果不是赵匡胤够义气,讲交情,并且鼎力相助,李家老小都要跟着李中易,掉进万劫不复的深渊。

  李中易注意到,汴河上的货船或是商船,其实并不少,可是,主动靠岸逍遥津的,却屈指可数。

  “老黄,开封城内这几日的物价情况,都打听清楚了吧?”李中易扭头问黄景胜利。

  黄景胜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一本帐册,小声念道:“糙米,九十文一斗,白菘五文一斤,柴禾三十文一石……”

  李中易一边听,一边点头,看来这开封的物价,尤其是粮价和菜价,远远的高出成都一大截。(未完待续

  ps:自从上架以来,司空每天都坚持着三更一万字,没有功劳有苦劳啊,拜托兄弟们赏几张月票,给点鼓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