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3
作者:金丙      更新:2021-02-01 07:22      字数:2477
  “你应该在工作,我想中午再找你。”

  “……所以你打算在这里坐到中午?”

  顾襄点头:“嗯,看情况。”

  高劲:“……”

  他心里软软的,温声问:“是有什么事?”

  顾襄问:“2003年的时候,坐地铁要过安检吗?”

  高劲说:“那个时候,还没出现这个硬性规定。”

  顾襄抿着唇,嘴角上扬。

  她这样的表情,有些小得意,又像是等着人问她。高劲没法不顺着她。

  “为什么问这个?”

  “地铁一号线试运营的第一天,我也去坐了。”顾襄这次说得很肯定。

  也许是日有所思才夜有所梦,但她在梦境里,还听见了地铁的外观数据,还意识到了自己没有过安检。

  她一醒来就想找高劲,告诉他这些。

  她忍得很辛苦。

  “所以,你记起来了?”高劲跟她一样开心。

  顾襄点头:“一点点,只有一点点。”

  高劲说:“既然你能想起这一点点放学的经过,不如我们再去文晖小学走一走,也许能帮你记起更多。”

  “我之前已经去过几回了,没想起什么。”

  高劲说:“我陪你再去一次。”

  “那里你熟吗?”

  “很熟。”

  “嗯?”

  “我从文晖小学毕业的时候,你应该刚念小学。”

  顾襄应下,“那你什么时候有空?”

  “我今天五点半下班,下班就能走。”

  “晚上小学开门吗?”

  “我顺便去那里找人,有点事要办。放心,能进得去。”

  两人约好五点四十分在小区门口等。

  到了时间,顾襄准时等在那儿,高劲开车出来,让她上车。

  文晖小学离这里不是太远,到那里时天还没黑。

  学校门岗不让陌生人随便进,高劲打了一通电话,片刻就有一个女人急急忙忙赶了过来。

  顾襄站在车边,望着面前这个身穿连衣裙的女人。

  看着二十多岁,长发又黑又直,瓜子脸,身材很好,看起来很清纯。

  高劲给她们介绍:“这是阮维恩,她是这里的老师。这是顾襄。”

  阮维恩和气地跟顾襄打招呼:“你好。”

  “……你好。”顾襄回应。

  阮维恩跟保安打过招呼,带着两人往里走。高劲跟她说着话:“还有事要麻烦你,跟我的一个病人有关。”

  “有什么事,你尽管说。”

  “我有一位女病人,姓欧阳,她想找她的小学同学,你家在教育部门有关系,能不能帮个忙?”

  阮维恩道:“可以,回头你把详细情况跟我说一下。”说着,她欲言又止,“我也有点事……“

  高劲看了看她,转头对顾襄道:“你在这边等一下好吗?”

  “嗯。”

  高劲跟阮维恩走到边上。

  “阮老师最近身体怎么样?”高劲问。

  “我就是想跟你说这个。”阮维恩道,“爸爸出来后,这一年的情况都不太好,身体是在那里面养坏了,可以调养,但是他的心情……”

  通往教学楼的道路很宽敞,两边各有花坛。

  顾襄望着对面说悄悄话的两人,听不见他们在说什么。

  她低下头,无聊地用鞋尖戳着地面。她今天穿的是露指凉鞋,指甲没涂甲油。

  花坛边有蚊子,叮上了她的脚,她躲了下,蚊子锲而不舍地又来。

  那两人还没聊完,顾襄觑了一眼,只是分神了这一下,脚趾突然一疼,她马上缩了下指头。

  一只肥胖的黑蚊子逃走了。

  她四处看风景,又等了一会儿,聊天终于结束。

  高劲朝她走来,还在跟身边的人说话。“你有没有驱蚊水?”

  “我只有风油。”

  “借我一下。”

  “给,别还了。我先走了,不打扰你们。”

  高劲接过,走到顾襄面前,“是不是被蚊子咬了?擦擦。”

  顾襄:“……”

  ☆、第22章22

  蚊子包在大脚趾上,顾襄下意识地缩了下。她一声不响地接过风油,犹豫两秒,转着头在找什么。

  高劲擦了擦花坛上面铺着的瓷砖,说:“坐这里。”

  顾襄走去坐下,这才拧开风油,接着往上瞄了眼高劲,见对方一直盯着她的脚,她又缩了缩。

  高劲过了会儿才反应过来,猜测着,然后移开眼,撇开头。

  顾襄终于弯下腰,把风油涂到脚趾头上。

  刺鼻呛人的味道一下子冲了出来,兜了她满脸。她眯住眼睛躲开,拧上瓶盖,把用完的风油还给高劲,“好了,走吧。”

  高劲拿过来,若无其事地说:“我们先去你以前上课的教室看看。知不知道是几班?”

  顾襄说:“7班或者8班,我妈说她记不清了。”

  高劲带着她往教学楼走,“毕业的时候应该有毕业照之类的,上面没写班级吗?”

  当年婆媳矛盾,褚琴女士离开前把所有照片都烧了,也殃及了她的。

  顾襄说:“没有。”

  高劲没有追问。

  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班级不变,教室却会变。

  每间教室都长得差不多,现在的一年级7班在底楼,与8班毗邻。

  整洁的课桌,大屏幕教学电视机,卡通亮色窗帘……

  高劲抱着手臂感叹:“啊……现在的孩子真幸福。”

  顾襄扭头看他:“你也很久没来过小学了吧?”

  “唔,最近一次是五年前,我小学的班主任退休,打算以后定居大理,小学班长组织同学聚会欢送他。”

  “你们小学同学还经常有联络?”

  “有,但是不多。”高劲说,“小学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友谊也没有中学和大学的深刻。中学以后交的朋友叫兄弟,小学的……应该叫玩伴更合适。”

  隔着教室玻璃窗,高劲看着童言稚语的黑板报,“不过,也不全是这样的。”

  顾襄看向他。

  高劲见她“求知”的眼神,道:“今天上午,你见到的那位老太太叫欧阳,快七十了,她是1958读的小学。那个时候赚的是工分,吃的是粗粮,家里能供她读书很不容易。后来没多久就文|化|大|革|命了,她就没再继续读下去。她们一家也从北方辗转到了南方,跟从前的人都失去了联络。她现在很想再见一见老同学。”

  “所以,你刚才让你朋友帮忙的,就是这件事?”顾襄问。

  高劲点头,“人海茫茫,五十多年过去了,难。”

  顾襄想起第一次见到他时,他跟病人家属的对话,以及后来发生的事,她忍不住道:“你经常会做一些你职责以外的事吗?”

  “职责以外?”高劲挑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