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历史的天空
作者:我欲乘风归      更新:2019-10-19 19:18      字数:2578
  在百姓的欢呼声中,赵祯“落荒而逃”不是他不喜欢这样的高高在上,而是他担心自己被架上神坛,一旦上了神坛,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天下人的监督。

  你是圣人怎么能犯错?你是圣人怎么能连连用兵?你是圣人怎么能让天下有穷人?

  反正赵祯自己是不打算当圣人的,也不希望被高高的架在神坛上!什么是圣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圣人就是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才德全尽谓之圣人!

  所谓“圣人”,上左有“耳”以表闻道,通达天地之正理;上右有“口”表以宣扬道理,教化大众;下边的“王”代表统率万物为王之徳,德行遍处施行。

  而圣人这个词在大宋有时也代指皇帝和皇后等人,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说的就是皇帝……已经有口头称呼了,赵祯可不希望世人真的把自己当成圣人,那可对自己以后所做出的事情大为不利。

  内圣外王,这是赵祯实行的国策,中原王朝为了维护国内统治,为了维护在小国面前的地位,往往外圣内王,但赵祯并不希望这样,外圣内王有什么好得意的?有什么能体现大宋的强大?真正的强大是要让国内繁荣富强,让大宋的百姓站在世界民族之林的道:“官家英明,咱们大宋现在的衙门锻造工坊完全不能和民间商贾的锻造工坊相比。”

  赵祯不相信的问道:“这怎么可能!军械司的也比不上?”

  蔡伯俙摇头道:“军械司之所用自然是最好的,微臣说的是寻常衙门采办用的工坊,速度慢不说,连铁器的质量都与商贾的工坊相差甚远,作为普通的农具还好说,要是作为兵器根本不行!如今军械司之产出只能供应军队,再让他们冶炼矿石锻造成铁轨,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赵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话是这么说没错,但盐铁一项皆是赋税之源,如若把他们下放给商贾生产,怕是会引起朝中官员的非议,但效率也是个大问题。

  大宋如今迫切的需要大量的铁矿,并且要冶炼成铁器,赵祯想了想道:“朝廷发放铁器牌子也不是不可以,但要保证这些商贾必须在朝廷的监控之下,并且要和朝廷一起经营,朝廷出地,派遣匠人和帐房,商贾自己掏钱雇人盖作坊。”

  赵祯提出最简单的公私合营制度,一下子打动了蔡伯俙,连连点头道:“官家所言乃上善之举!微臣叹服!”

  如今的大宋进入了全新的时代,赵祯也算是摸着石头过河,毕竟现在的历史已经与原本的大宋历史完全不同,赵祯望大同府的城墙微微感叹,原本不说,单单是这大同府都将发生一场天翻地覆的变化。

  天空也许还是同样的天空,但这个时代的大宋已经收回了燕云,自己完成了宋朝百年没有完成的夙愿,虽然不知道未来历史的走向,但赵祯相信此刻的大宋只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