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这才是忠臣啊!(求订阅)
作者:大罗罗      更新:2019-09-24 13:06      字数:3474
  朱慈烺道:“兵家有云:守江必守淮,保扬必保荆。可在本宫看来,守淮、保荆之说,都没有考虑海路往来之便利。西洋之夷已经造出了能航行数万里的炮船,而我大明东南也有郑芝龙、沈挺扬这等拥有数百艘大船,可以在东、南、北三洋横行的大豪。所以三面环海的登莱半岛之地,是可以通过海路和江南连为一体的。

  而据守登莱,又能跨海威胁辽东、天津、朝鲜之地。如果鞑子不能全有登莱,那么他们的辽东老巢,藩臣朝鲜,还有扼守北直隶海路的天津三卫,就都在我大明兵锋之下。”

  朱大太子顿了顿,加重语气道:“数千里海疆,纵有数万满洲真鞑子,也难以守备周全。而鞑子人口又有多少?如果留下数万战士看家,还有多少人能来江南?

  所以江南想要无忧,登莱方面就必须坚持!而要在登莱坚持,就必须整顿卫所,兴办团练。让无心也无力抵抗的登莱士绅和卫所军官尽早离开,将有力有心的忠贞之士组织起来。这次登莱恩科就是为了挑选出忠贞敢战之士!”

  马士英和路振飞二人现在终于知道醍醐灌:“只要登莱在手,南直隶东线的防御当无大碍。而南直隶西线的得失,则以中都凤阳为重,凤阳城池巍峨壮丽,不在南北二京之下。且地处淮南,不是北兵可以长久围攻的。只要得良将、精兵,应该可以成为南直隶西北的屏障。卢伴伴久在凤阳,该知道谁可以坚守凤阳城池吧?”

  卢九德眼珠子转了转,已经明白朱慈烺的心思了。朱慈烺是想让他和黄得功去守卫凤阳城。

  “千岁爷,如今流寇新败,而东虏也未必就会南下,正是朝廷对中原用兵的机会。老奴离开兖州前,援剿总兵高杰,山东总兵刘泽清已经出兵济南。黄得功、刘良佐两军也正准备出兵东昌府和归德府。中原形势正大有可为,似乎不需要急于布防凤阳吧?”

  老太监一番话倒头头是道,可朱慈烺却知道那完全是过度乐观。不过这也不奇怪,历史上的南明就是个乐观派、投降派和跑路派的大集合,反正没有人认真布置过防御。他们要么忙着张罗北伐,要么忙于内讧。

  立国将近一年,长江上没有能用的水师,凤阳、淮安、扬州,甚至都城南京都没有认真布防过,更别说在登莱之地开辟抗清根据地了。

  而朱慈烺虽然在大沽口侥幸赢了一场,但是他一点都不敢轻视清兵。因为大沽口一战完全是托了早先明军火铳兵太废柴的福,所以清军的骑兵才会傻乎乎撞上来,结果给一群不知道鞑子厉害的流寇转职来的火铳兵吊打了。

  这样的胜利有一次就祖宗保佑了,可不能一直想这样的好事儿,所以朱慈烺根本不敢想什么北伐中原。

  而且中原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也无解啊!现在是小冰河期啊!收复下来他们吃不饱接茬造反怎么办?

  这事儿还是让李自成和多尔衮去操心吧!

  “北伐之事不可过急,”朱慈烺斟酌着道,“如今天下已经是三分或者四分了!

  满鞑子占了北直隶,流寇李自成还占着山西、陕西、河南大部、湖北的襄阳府,西面还有一个献贼正在打四川。咱们可没力量同时和那么多敌人开战啊!所以必须得拉上一家,才能打两家。

  这事儿等本宫见了史兵部的面再细细商量,现在还是立足于守吧!至于凤阳......本宫想交给黄得功的兵来防守。卢伴伴,你回去之前再来帅府一次,带上本宫的令旨交给黄得功,告诉他需要多少粮饷,本宫都想办法给他筹集。一定要做好坚守凤阳两年的准备!”

  “老奴领旨。”卢九德虽然不情愿,但还是恭恭敬敬领了旨。

  朱慈烺点点头道:“时候不早了,你们要面君就赶紧去行宫吧,去晚了父皇就歇息了。这些时日,他歇息的都比较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