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要投江自杀?
作者:大罗罗      更新:2019-09-24 13:16      字数:4570
  一亩水田交七斗白米的租子高不高......这就得看是官田还是私田了?

  如果是官田,那简直在开玩笑!别说七斗,平均下来七升都不一定能收齐了。

  如果是私田,没一石米谁租你?真正上等的水田是旱涝保收,一年出米三石没有问题。水田里面还能养一点鱼虾什么的,好歹也能卖几个钱。

  花一石米能租到这样的田,那还得是叶家鑫这样的“大农”,寻常的贫下中农想都别想!

  因为“大农”的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强,而且经营水平也高,在缴纳地租的时候一般也不会有什么困难。另外,他们还可以缴纳一定数目的押金。所以地主都愿意租地给他们种,哪怕少收点租。

  而“小农”的风险承受能力就弱了。本小力弱嘛!而且“小农”的经营水平一般不及大农,一不小心就种地种亏了。到时候缴纳租金就会出问题......而且小农一般也没有力量缴纳更多的押金,有时候还要向地主借农具、耕牛,因此需要缴纳的地租也就要高一点了。

  地主放租土地这事儿,其实和后世银行放贷也差不多......当然了,前提是真正能够市场化运作。

  “官田啊,能租到?”叶家鑫一边跟着姚大桥走,一边向他发问。

  “能啊!”姚大桥道,“你不知道吧?朝廷在南直隶那边就公开放租过公田......数量不多,但是还能租到。”

  叶家鑫一愣,“公开放租?田从哪儿来?”

  “一是佃户退佃......现在军屯司管理的公田不得转租,不租只能退。”姚大桥说,“二是驱佃!”

  “什么?公田还能驱佃?”

  “当然能驱啊!”姚大桥道,“交不上租子不驱怎么办?这事儿要能通融,那么过不了几年,朝廷就没一年一千几百万石的租子了!”

  公田驱佃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但是朱慈烺照样给下面的军屯所授了权......他不这样也不行啊!

  军费开支越来越大,从北方流亡来的百姓越来越多。

  朝廷要是没一点底子,要不了多久朱慈烺就得走崇祯皇帝的老路!

  而现在朝廷弄钱的路子有限,官田、军屯的租子就是个大头了......一年光是能入库的就一千六百万石啊!

  如果没有了,朱慈烺的朝廷很可能就混不下去了。

  所以“公地驱佃”这事儿,从年初开始就反复在说,虽然还没真正驱走一个佃(交租子得秋后,现在刚刚开始呢),但是人们耳朵都已经听出茧子了。

  姚大桥道:“根据军屯司的规矩,公田放租是要招标的。”

  “怎么招?”叶家鑫有兴趣了,他最拿手的还是种地啊!

  姚大桥说:“一是看谁出的租子高?不过租子是封上海那边也有人在模仿。武昌一定也会有人这么干的,所以咱们得找个能修水车的地方扩建武昌城。”

  就在流亡到武昌城的一些湖广士绅们折腾着搞“出兵请愿”的时候,朱慈烺则在楚王府里面安顿下来了,他非但不急民所急,而且还在和刘孔昭、丘瑜、方贡岳三个人商量扩建武昌城的事儿。

  刘孔昭道:“千岁爷,现在商量这事儿,是不是有点早了?”

  “是啊,”丘瑜也道,“李自成的大兵还在汉阳府呢!”

  方贡岳说:“龟山上还有红夷大炮!”

  “不早,不早,现在刚刚好。”朱慈烺笑着说,“现在武昌城内难民那么多,正好以工代赈,让他们帮着修筑新城。而且李自成兵临城下,武昌城内外地价都很便宜,正好可以低价收购!”

  这是钱啊!现在低价收购,将来发展起来再高价卖出,或者只租不卖......一个大上海,一个大武汉,能发展起来,以后内帑可就充盈了!

  朱慈烺算着地产开发的账,都快笑得合不拢嘴了,这哪里还是个太子?分明就是个地产奸商啊!

  不过这事儿也怪不得朱慈烺,这都是崇祯的错!他现在是荒淫无道,花钱如洪水......大孝子不多赚几个小目标,以后能养得起穷奢极欲的崇祯太上皇吗?

  正觉得自己孝感动天的时候,领班侍卫阎应元忽然从外头走了进来,给朱大太子行了一礼,然后报告道:“禀千岁爷,锦衣卫南府的人刚刚来报,说武昌城内的士绅书生正在筹谋请愿。”

  “哦。”朱慈烺点点头,不置可否。

  阎应元道:“据说他们要去长江边上请愿!”

  “什么?”朱慈烺一愣,“去长江边上?要投江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