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9
作者:九卿      更新:2021-02-02 14:55      字数:2283
  宇少陵调笑着凑上前来,“快让本王看看,瑾儿的眼泪长何样子?”

  “迂”这时,一声马鸣,马车倏地停下。

  瑾瑜重心不稳,一头栽进宇少陵的胸膛,男人有力的臂膀环住她的腰肢,附耳低声呢喃道,“来了,抱住本王,不要松手。”

  “嗯。”瑾瑜拥紧了他,重重点头。

  她选择相信他,不单单是因为他们的约定,还有,他还需要她,绝不会让她死在这儿。况且,这计划也经由她策划,她不该对自己的计划抱有疑虑。

  宇少陵少年时期体弱,曾练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武艺,这会儿到了用的时候。他抱着瑾瑜,翩然一跃出马车,只见身后随从马匹皆已阵亡。

  与此同时,近百名黑衣刺客自林中鱼贯而出,他们挥舞着手中的长剑,直逼向两人。

  宇少陵眸光闪了闪,单手执起腰间玉箫,动听的乐声从他唇齿间发出。顷刻间,上百名白衣侍卫,自黑衣刺客身后反杀包抄过来。

  这边宇少陵护着瑾瑜,游刃有余的躲避着几十个黑衣人的围攻,那边黑衣人已然被杀去了一大半。

  瑾瑜由衷的感慨,这个男人果然强大的可怕,幸好他们是盟友,而不是敌人。

  他们的计划很成功,黑衣人被一打尽,最终剩下的十多人一一被活捉,其他无一留活口。

  宇少陵已是眼疾手快的封去了几人的穴道,还是没阻止住几个服毒身亡。

  瑾瑜看着满地血红的尸体,忍住隐隐作呕的冲动。

  在她看来,这些人死的真心不值,为了某个人卖命,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还丢了性命,这算什么?

  并且,她实在不能理解那些服毒自尽的死士,究竟是什么,值得他们这样付出?

  宇少坤?亦或是他们的信仰?

  其他白衣侍卫不了身染鲜血,倒是宇少陵,一身葱郁青衣,衣裳整洁干净,看不出丝毫狼狈。

  宇少坤千算万算,没有算到宇少陵懂得武功,且早将他的心思看在眼中吧?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宇少坤输在轻视了对手。

  好在人多保下一个活口不在话下,人由上次负责暗杀瑾瑜的那暗卫先行押送回城内,瑾瑜与宇少陵则留下。

  下一步就是面见圣上,一点伤都未落下怎行?

  宇少陵对自己狠起来也是不手软,瑾瑜只见他随地捡起一把利剑,两三下划伤了手臂,不过眨眼的时间,他的整只手臂便染满了血。

  这期间,他不曾眨一次眼,仿佛这一切不过是挠痒痒般云淡风轻,只是那一瞬间,他眸中闪过浓重的杀意,转眼即逝,还是被瑾瑜捕捉到。

  为了皇位,他也是够拼的了。

  瑾瑜思忖间,宇少陵脱下了衣服,露出健壮的胸膛,隐忍道,“瑾儿,还不来替本王包扎?”

  自残还要人包扎的么?

  瑾瑜艰难的把目光移到他血肉模糊的手臂,自残的还如此严重,他也是下得去手的。

  一个人对自己都能这么狠,想想宇少陵日后的对手,瑾瑜表示深深的同情。

  宇少陵疼得直冒冷汗,却只是幽幽扫了眼瑾瑜,面无表情道,“放心好了,本王不会残废,这伤只是看上去严重,但并没有伤及经脉。”

  瑾瑜点点头,扶着宇少陵在路边的树下坐下,随即埋头给他清理包扎起伤口。

  瑾瑜处理起伤口那是手到擒来,宇少陵倒是没忍受太多疼痛,她便速战速决了,然后两人共乘唯一活着的那匹马儿,回到了城内。

  他们当然不会直接回陵王府,否则这一出特意设计好的苦肉计不是白白浪了?

  没错,他们直奔宫中。

  至于那唯一残存的刺客,已被宇少陵的人废去武功秘密送去刑部。

  形同废人且想死不能死的刺客,想必在刑部的严刑拷问下,迟早会招供出幕后黑手。

  到那时,天时地利人和,宇少坤能奈他如何?

  瑾瑜驾着马,携摇摇欲坠的宇少陵冲入宫,引起了巡逻的禁卫军的注意。禁卫军将此事禀报给了老皇帝,老皇帝即刻宣二人进殿。

  瑾瑜一边艰难的搀扶着宇少陵下马,一边腹诽,他演个苦肉计演他的就好了,干嘛非拖她下水?想她一介女流,他整个重心都压她身上了,他都不觉得害臊吗?

  腹诽归腹诽,瑾瑜面子上还要做做样子,谁让这也是他们计划的一环?

  “父皇儿臣今日不幸在前往寺庙祭拜途中遭一群黑衣人围杀身受重伤还请还请父皇”宇少陵气若游丝的说着,说到最后,嘴角溢出道道鲜血,单膝跪在地上。

  只有瑾瑜知道,这些都是他装出来的,什么鲜血,那是他事先含在口中的药丸伪造出来的效果。

  还有那奄奄一息垂下的俊颜上,一双灰暗的眸分明闪着算计的邪光。

  老皇帝虽老谋深算,但无奈老眼昏花,着实没看清宇少陵的真面目,“陵儿你这快快宣御医!!”

  瑾瑜也跟着装作急切的样子,心疼道,“夫君夫君你怎么了?”

  宇少陵艰难的蠕动了下苍白的唇瓣,撑起身子,“没事,只是有些失血过多,头晕罢了。父皇儿臣虽有一身武功,却寡不敌众,实在有愧皇室之名。”

  瑾瑜泪光闪闪,“夫君,你以一敌百,怎会有愧皇室名声,倒是瑾儿身为皇子妃,关键时刻起不到任何作用,只能拖夫君后腿,实在是没用!”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老皇帝在旁看着,不禁回想起自己尚未登基之时,与淑妃相互扶持的景象。

  淑妃是他的第一个妃子,却因身份卑微,被后来居上皇后的抢了先,成了太子妃。

  但淑妃并没有因此而怨恨他一句,默默的站在他身后,支撑着他。随着他的登基,太子妃自然成了皇后,淑妃却还是淑妃。

  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与淑妃的孩子都已有了自己的家室,他还浑浑噩噩不知淑妃的好。

  老皇帝忽然萌生了一股内疚之情,对淑妃,也是对他们的皇儿。

  自问这些年,他的注意力有几时重视过母子二人?

  御医匆忙到场,在老皇帝的吩咐下,几经看诊,回,“启禀陛下,大皇子手臂上的伤确实严重,但好在未伤及经脉,加上内伤,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