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2 会徽会旗钞票
作者:轩樟      更新:2019-10-19 22:56      字数:15332
  其实从实际出发,韦宝放弃这些六千多乡民,是最佳选择!

  因为当初要拿到那些欠据,主要是怕这些乡民被里正、甲长和富户们纠集,成为他们用以来跟自己捣乱的工具。

  花两成的银子买下欠据,刚刚付了一成银子,三年后再付剩下的一成银子,总数近12万两。

  这12万两,若是全部打了水漂,其实对于韦宝来说,也不算什么。

  韦宝不缺赚银子的本事,最怕惹到官府,最怕被吴家和一帮辽西本地世豪大户抓住痛脚。

  所以放弃这六千多乡民,什么。

  韦宝兴高采烈的设计着,越发觉得自己这个想法很妙,喵喵喵。

  画好了会徽,韦宝一时思路岔开,干脆将会旗也画出来了!

  这时代的镖行就有自己的旗帜,通常是xx镖局这类。商号就是xx商号这样。

  韦宝觉得不够大气!

  旗帜不该有文字!

  以后大家都认得的旗帜,还配上文字,像什么样?

  韦宝的会旗为黑红两色旗,中间再画上一颗大大的黄色的五角星。

  旗帜上半截是黑色的,下半截是红色的,很简单,一笔就能画出来,中间画上一颗黄色的五角星,也是一笔就能完成!画好之后,韦宝又弄颜料渲染了一下效果,更为满意了!

  他的书法有颜料,是徐蕊有时候作画用的。韦宝没事的时候,也爱随手画上两笔,韦宝对于作画比对文学要感兴趣,可以很随性的画出心境,画出美景。

  韦宝主张取消外汇管制和各国对国际资金转移的限制,设立一个国际稳定基金组织发行一种国际货币,使各国货币与之保持固定比价,也就是各地货币将来方便与华元相互挂钩。

  虽然目前连保命都困难,但是韦宝的大局观,已经让他想到了以后与各地商人交易的情况,所以在设计之初,就想的挺周到的。

  韦宝想等自己将来有实力了,建立一个世界性中央银行,将各国的债权、债务通过它的存款账户转账进行清算。

  这只是韦宝的预计目标,这首先要让天地会成为一个巨大的经济体才可行,现在离着韦总裁的这个目标还很远。

  韦宝预期中的银行将采用金银复本位制。要尽力保持华元的稳定,只有稳定,才能给人信心,没有个五年以上的稳定流通,一种货币是不会被人们轻易认可的。

  初步发行使用,不会有任何困难,是因为,他是作为工资的形式和内部流通的形式发放的,这些人本来都是无产,内部流通,都是部门和部门之间结算,并不是现在就和外部接轨了,所以发行和流通都不存在问题。

  华元的纸币正面主景图案为韦宝本人的头像,主色调为红色。

  他没有这个画功,打算明天让徐蕊给自己加上去。

  背面主景图案为景物配上会徽,主色调同样为红色。秦皇求仙入海处、北戴河、山海关、翡翠岛、黄金海岸、祖山、角山这些当地著名的景观都能加在各个面值的货币后面。

  华元有,1华元,5华元,10华元,20华元,50华元,100华元组成。

  纸币是采用棉纤维和麻制成的。棉纤维能使纸张不易断裂,吸墨好、不易掉色。

  麻纤维结实坚韧,使纸张挺括,经久流通不起毛,对水、油及一些化学物质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有了自己的造纸厂,技术问题,韦宝打算让手下人自行去解决!但是他会提出技术要求,第一要务是不易仿制!甚至是这个年代的人无法仿制才行!

  华元纸张中没有添加增白剂,呈本白色。纸张内夹有红蓝纤维丝,这种纤维丝是在造纸时掺入纸浆的。

  因此,纤维丝有的夹在纸中,有的浮于表面,用针尖可以把纤维丝挑出来。

  华元纸张中(人像左侧)加入了一条被称为“迈拉”的聚酯类高分子物质制成的安全线,安全线上有符号及面额数字,迎光透视清晰可见。

  华元的下面印有会徽印记,还会加上编号。

  不仅有纸币,第一期发行纸币的同时,还发行硬币。

  华元的流通硬币共有1分、5分、10分、3种面额,硬币上面的头像同样是韦宝本人的头像,背面单单是会徽。

  普及货币,真伪鉴别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华元真伪辨别常见方法主要通过感官和经验进行判断,常用鉴别法主要是对照真华元进行鉴别,通过看、摸、听、观察等方法来鉴别华元真伪。

  真币对照法,即将可疑币与真币进行对照,仔细观察两币之间在纸张、图案、油墨、水印、安全线等方面的差异。

  真币的图案颜色协调,人像层次丰富,富有立体感,人物形象表情传神,色彩柔和亮丽,安全线牢固地与纸张粘合在一起,并有特殊的防伪标记,对印图案完整、准确,各种线条粗细均匀,直线、斜线、波纹线明晰、光洁。真币印制精细,假币则必然与真币有不同或粗制滥造之处。

  手感触摸法,华元将采用凹印技术,可依靠手指反复触摸钞票的感觉来辨别华元的真伪。

  华元是采用特种原料,由印钞专用纸张印制的,纸质坚挺有韧性,币面主要图景、国徽、及“天地会”字样,需要有明显的凹凸感。

  水印观察法,真币水印是在造纸过程中嵌在纸张中的,对光透视,真币水印层次丰富,立体感强,层次分明,灰度清晰,具有浮雕立体效果。假币水印则是用印模盖上去的,或采用其他方法制作,假币一般平放即能看出水印,且水印无立体感,图象失真。

  这点,韦宝觉得应该是最大的难题,也不知道这个时代的工匠有没有这个本事解决?

  虽然这么做,将大大增加造纸币的难度,但是也能进一步防伪,还是不可少的。

  韦宝有点困意上涌,往窗外看,还是天黑,也不清楚时辰。

  韦宝的窗户已经换成玻璃的了!不再用原先的这个时代的窗纸,玻璃加窗帘,多带感啊?

  整个韦宝手下人后面造的建筑,都采用了玻璃窗户。

  韦宝看手机时间,才发现快凌晨四点钟了!

  没有想到做完这一套工作,没有想到居然用了整整一个晚上?

  不过韦宝还是带上了欣慰的笑容,满意的躺下睡觉。

  4个小时之后,徐蕊来唤公子起床。

  “公子,该起来了,甲外等着公子召见的所有乡民都来齐了。”徐蕊轻声道。

  韦宝哦了一声,揉了揉有点酸涩的眼睛,一咕噜坐了起来。想到今天要做的事情,完全没有起床气。

  内心里满满的都是正能量。

  做出要保全六千多乡民的决定之前,很纠结,但是一旦下定了决心,韦宝觉得充满了力量,那是一种保护者才能有的感觉,他要用自己的力量,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

  帮助人的感觉,到底比害人的感觉爽的太多!韦宝欣喜的暗忖,害人之后,当时不爽,事后更是时常觉得不安,虽然出于自保,向动物之间互相搏杀的方式,也是万不得已,但那肯定不是韦宝期待的生活方式。

  韦宝提上内褲,道:“进来吧。”

  徐蕊和王秋雅推门进去,两女麻利的帮公子起床穿衣,洗漱。

  虽然昨晚上睡眠不足,但韦宝满满的都是正能量。

  “秋雅侍候我早膳吧。”韦宝走到案台边上对徐蕊道:“你来,把这些地方的画像给我补上去,画我的头像,画帅一些呀。”

  徐蕊看着几张纸上都是长方形的图案,奇道:“总裁,这是啥?”

  “这是钞票!”韦宝喜滋滋的说出了自己发行钞票的构想。

  徐蕊和王秋雅闻言,都说好!

  “用记账的方式算工钱,算各家天地商号旗下商号的商业往来,太麻烦了,而且容易出错。”徐蕊笑道。

  “是啊,要有一样类似银票的凭证,一切便简单的多了。”徐蕊也笑着接话道。

  一开始,银票由商人自由发行。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银票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卷面上,再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每贯付给铺户30文钱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银票”。这时的“银票”,只是一种存款和取款凭据,而非货币。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银票”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许多商人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银票铺,并在各地设银票分铺。

  由于银票铺户恪守信用,随到随取,所印“银票”图案讲究,隐作记号,黑红间错,亲笔押字,他人难以伪造,所以“银票”赢得了很高的信誉。

  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直接用随时可变成现钱的“银票”来支付货款的事例也日渐增多。

  正是在反复进行的流通过程中,“银票”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品格。

  后来银票铺户在经营中发现,只动用部分存款,并不会危及“银票”信誉。

  于是他们便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银票”,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这种“银票”已经是铸币的符号,真正成了银票。

  但并非所有的银票铺户都是守法经营,恪守信用的。有一些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铺户,恶意欺诈,在滥发银票之后闭门不出,停止营业;或者挪用存款,经营他项买卖失败而破产,使所发“银票”无法兑现。

  这样,当存款者取钱而不能时,便往往激起事端,引发诉讼。于是,景德年间(1004-1007年),益州知州张泳对银票铺户进行整顿,剔除不法之徒,专由十六户富商经营。至此“银票”的发行始取得政府认可。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设益州银票务,由京朝官一二人担任监官主持银票发行,并“置钞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这便是中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银票——“官交子”。

  它比美国(1692年)、法国(1716年)等西方国家发行银票要早六七百年,是世界上发行最早的银票。

  “官银票”发行初期,其形制是仿照民间“私交”,加盖本州州印,只是临时填写的金额文字不同,一般是一贯至十贯,并规定了流通的范围。

  宋仁宗时,一律改为五贯和十贯两种。到宋神宗时,又改为一贯和五百文两种。发行额也有限制,规定分界发行,每界三年(实足二年),以新换旧。

  首届银票发行1256340贯,备本钱360000贯(以四川的铁钱为钞本),准备金相当于发行量的28%。“银票”的流通范围也基本上限于在四川境内,后来虽在陕西、河东有所流行,但不久就废止了。

  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宋朝政府改“银票”为“钱引”,改“银票务”为“钱引务”。除四川、福建、浙江、湖广等地仍沿用“银票”外,其它诸路均改用“钱引”。

  后四川也于大观三年(1109年)改银票为钱引。“钱引”与“银票”的最大区别,是它以“缗”为单位。“钱引”的纸张、印刷、图画和印鉴都很精良。但“钱引”不置钞本,不许兑换,随意增发,因此纸券价值大跌,到南宋嘉定时期,每缗只值现钱一百文。

  到了元代,进一步完善了银票制度。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后,发现了元代使用的银票,于1298年撰写的《马可波罗记》中,详细介绍了中国银票印制工艺和发行流通的情况。

  从此,欧洲人了解了银票。美国学者罗波特·坦普尔说:“最早的欧洲银票是受中国的影响,在1661年由瑞典发行。”

  银票的出现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

  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银票”则是真正银票的开始。

  银票出现在北宋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当时的四川地区通行铁钱,铁钱值低量重,使用极为不便。当时一铜钱抵铁钱十,每千铁钱的重量,大钱25斤,中钱13斤。买一匹布需铁钱两万,重约500斤,要用车载。

  因此客观上需要轻便的货币,这也是银票最早出现于四川的主要原因。

  再者,北宋虽然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但全国货币并不统一,存在着几个货币区,各自为政,互不通用。当时有13路(宋代的行政单位)专用铜钱,4路专用铁钱,陕西、河东则铜铁钱兼用。

  各个货币区又严禁货币外流,使用银票正可防止铜铁钱外流。

  此外,宋朝政府经常受辽、夏、金的攻打,军费和赔款开支很大,也需要发行银票来弥补财政赤字。种种原因促成了“银票”的产生。

  “银票”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是货币史上的一大业绩。

  徐蕊和王秋雅都能一下子明白‘钞票’的巨大作用,所以都替韦宝感到高兴。

  “不光是内部通用,将来咱们生意做大了,还能与外部的商号进行使用!”韦宝道:“咱们的银票,在咱们的票号,随时可以提现,将比晋商的票号和大明南方的大票号,更加方便。”韦宝道。

  “只是,要在外部用的话,要官府支持才行!”徐蕊提醒道。

  “我明白!暂时只在内部使用。”韦宝道:“你在这里画吧,制作钞票的要求,我都明确写出来了,一会你画好了,去找我,咱们再召集工匠讨论制作!”

  “好的。”徐蕊立刻答应道:“一定将公子画的很——帅。”

  徐蕊说完,莞尔一笑,其实公子已经很英俊了,照着本来的样子画便成。

  “公子本来就是美男子,别把公子画丑了便成。”王秋雅补充道。

  “是。”徐蕊点头。

  韦宝爱听人吹捧,对这一世的外形也极为满意,摸了摸脸,也笑了。

  简单吃了早膳,韦宝遂带着王秋雅前往甲外与六千多乡民见面。

  韦宝的甲中虽然有一个大广场,但是也无法容纳太多人,三千多人已经是极限了,还大都只能站着,六千多人肯定没办法,这要是放到现代,已经是大中型演唱会的级别了。

  韦宝此刻便有一种要召开大型演唱会的感觉,一副明星范儿。

  六千多本地乡民,成天忍饥挨饿,虽然所有的甲长、里正和富户们手中的欠据已经转移到了韦公子手中,但是这几天过去了,他们依然没有分配到活儿干,终日忍受贫病饥饿的困苦,内心惶惶可想而知。

  六千多乡民,站在一起,闹哄哄的,虽然没有人太高声说话,但乡里人说话嗓门普遍偏大,想控制也控制不了多少。

  “韦公子找咱们来,到底啥事情啊?”一个乡民问道。

  周遭乡民都摇头说不知。

  所有人都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罗三愣子让人通知所有人到甲外集合,并没有告诉他们什么事情,因为罗三愣子自己也不清楚。

  而且,公子没有让说的事情,谁也不敢乱问。

  “韦公子到!”一声高声报号声传来。

  在场的六千多乡民,不约而同的,居然集体跪下磕头,齐声高呼:“拜见韦公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