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92 孙承宗想让韦宝给袁崇焕当学生】
作者:轩樟      更新:2019-10-19 23:01      字数:9432
  韦宝不会疑惑孙承宗这么快就对自己发这种示好信号。

  自己分分钟拿出几十万两白银!换算成二十一世纪货币价值,换算成软妹币,这可以是上亿啊!

  有哪个人会随随便便捐出上亿来?

  不管自己是不是平民老百姓,光凭这份财力和魄力,加上自己颜值爆表的外形,不惹人注意都不可能。

  在这个时代,送字可不是随便送的,要么是同窗同年那种关系,要么是男女之间的定情信物。

  因为送字,往往要落款!

  某某人某某年赠予某某人这样。

  像王体乾在为韦宝的画扇上题字时,就隐晦的以对待子侄的关系称呼,称呼韦宝了。

  这里面是有学问的。

  像韦宝只不过是弱冠少年,孙承宗一个花甲年纪的人,并且两者之间身份地位相差悬殊,连做忘年交的可能也没有。

  国字级别的大员,肯定没法和一个乡下少年成忘年交。

  韦宝和孙承宗之间肯定不是同窗或者朋友的关系。

  那剩下的,就只能是师徒关系。

  虽然还没有出仕,还没有走官场路线,但韦宝已经觉得,自己现在至少是王者荣耀中黄金等级的实力了。

  孙承宗虽然听上去是蓟辽督师,官居超品很吓人,但实际势力,韦宝估计孙承宗法也有道理。

  可又怎么样?

  毛文龙无法超越时代,面对后金,明军就没有战斗力强的部队,就算是被吹上天的关宁铁骑,也只敢守城。

  在现在这个时代,尤其是到了明朝后期,军队的纪律就没有好的,什么杀良冒功,骚扰民间这些事情都没有少干。

  明朝的军队在行军的时候,沿途的城镇会把军需放在城门口,然后紧闭城门,防止军队骚扰民间。

  毛文龙所在的东江,从战略上来说与山海关形成两面夹击的态势,哪怕他的军队没什么战斗力,只要存在就是威胁。

  只要毛文龙还在坚持,后金就无法将全部的战力投入到山海关这个方向。

  韦宝看问题,喜欢拔高自己的视角,尽量不受各种伟光正形象的影响,尽量全方位的看一个人。

  韦宝绝不会认为一个人要么是圣人,要么就是恶棍。

  不是这样的,贪腐冒功的毛文龙,和作为抗金大英雄的毛文龙,两点完全可以完美的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毛文龙即可以是爱国将领,又可以是投机分子,发战争财的败类。这两者不冲突。

  凭袁崇焕杀毛文龙这一点,韦宝就觉得袁崇焕至少在历史评价上,应该摆在毛文龙下面!

  即便毛文龙可能没有袁崇焕在后世的名气大!

  即便后世有很多美化袁崇焕,诋毁毛文龙的影视作品,作品。

  但,这些并没有影响韦宝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可观的看待这些历史人物和问题。

  从历史上的结果看,毛文龙活着的时候,清朝没有一次进入山海关的记录!

  毛文龙死后,清朝多次入寇北京,所以,毛文龙的东江镇确实有敌后牵制的作用,这是不存在疑问的。

  毛文龙死后,东江镇四分五裂,也确实是帮助皇太极铺平了东进的道路。

  毛文龙手下多有人才,清初汉人四王,有三个是毛文龙的手下(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

  但是韦宝觉得,说袁崇焕是汉奸,倒也不见得,韦宝认为袁崇焕更多的是志大才疏,蛮干误事,五年复辽,当笑话看就行,也就崇祯这个才能平庸的皇帝才能相信。

  但对比两毛文龙和袁崇焕的后人,高下又能立竿见影!

  毛文龙死后,他儿子三次在历史上登场:第一次是逃亡被袁崇焕抓住下狱,在狱中写血书给崇祯,言词悲切,朝廷为之侧目;第二次是东江兵变,被朝廷派去平息东江官兵怒气;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这次,不是大明的朝廷,而是大清朝廷为毛文龙搞了个祭祀仪式,派尚可喜去请毛文龙的儿子出场,毛文龙的儿子拒绝了。

  正史上据说再也没有毛文龙后人的消息。

  所以,毛文龙的后人,是大明的死忠!毫无疑问。

  袁崇焕正妻无子,娶了个满人小妾,遗腹子袁文弼“因军有功”(清史是这样记载的,并没有写具体功劳)被抬旗,成为汉军正白旗。

  后人代代相传,有人当了清朝的将军,比如大名鼎鼎的黑龙江将军袁寿山。

  袁文弼凭什么?

  就算不能说明袁崇焕有问题,也至少说明了一些其他的什么东西。

  明末是人类文明的转折点,从此东方开始被野蛮愚昧笼罩,历经数百年的屈辱和沉沦,而西方则一骑绝尘而去。

  韦宝在现代每每读史至此,不禁唏嘘不已。

  在那个诡异的时空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一个人口近两亿!幅员万里的伟大文明,被几十万人所征服?

  这是每个华夏的子民想知道的。

  而这段痛史,毛文龙和袁崇焕这两个人是绕不过去的点。

  古人云:亡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而那场征服战争的后遗症仍在继续,所以历史是模糊的,被精心雕饰过。

  此刻听见孙承宗主动向自己提起袁崇焕,并且想让自己作袁崇焕的弟子,韦宝的心跳加速了,但首先,是抵触的!

  不管是袁崇焕,还是毛文龙,韦宝都不想做他们的弟子,或者后辈,那样的话,会影响他与此二人的交往,会影响他的判断力。

  韦宝不介意成为他们的同事,成为他们的旁线!

  “督师大人,我想做你的学生!”韦宝直截了当的对孙承宗道。

  这话说完,韦宝毫不脸红,一副萌萌哒的表情看着孙承宗,与孙承宗刚才一样,也是一脸期待。

  孙承宗倒是老脸红了,暗忖韦宝这娃子,面皮真不是一般的厚呀!

  本来提出让韦宝给袁崇焕作弟子,孙承宗还在想该如何劝说袁崇焕呢,因为孙承宗知道袁崇焕向来眼界高,为人高傲异常,除了自己的话,几乎谁的话都听不太进去,更是不屑于结党营私,不爱搞门生故吏这些东西。

  孙承宗却没有想到,韦宝居然还不要袁崇焕,还想直接做自己的弟子。

  “韦公子啊,你知不知道,老夫的小孙子都比你大呀?”孙承宗好笑的摸了摸胡须:“而且老夫已然到了这幅年纪,没有多少时间能抛头露面,不久之后便会隐退山林,给不了你什么帮助。但袁崇焕正值壮年!是老夫的得意门生,且为人有大才!你若是跟了他,不但袁崇焕能教你很多东西,老夫也会对你时常提点。你拜袁崇焕为师,便有两个人教你。你若拜老夫为师,只有老夫一个人教你呀。”

  韦宝的口才,哪里有这么容易被说不出话?韦宝笑眯眯的接着卖萌。

  不是什么时候都光凭银子行事的。

  韦宝有两大利器,一是相信银子的力量,凡事能靠银子作为开路先锋的时候,绝不会上别的武器,绝不会说什么废话!

  第二项利器便是本身的相貌和口才,这么帅的小正太,别说对付姑娘,对付孙承宗这种老头,也是很有杀伤力的。

  “督师大人,我若成为督师的弟子,天下谁人不羡慕?这是其一。我若成为督师的弟子,督师教我的东西,便是亲传,直接传授,而不是以师祖传授徒孙的方式。隔了一层的茶,总不如直接饮下甘甜。是不是?”韦宝萌萌哒道:“莫非督师大人刚才不是想招我为关门弟子?是我意会错了意思吗?”

  “……”

  这下,倒是孙承宗被韦宝说的哑口无言了,看着韦宝失落的模样,心中顿时生出疼惜怜爱的感情。

  “老夫自然是觉得韦公子不错,才会介绍你作袁崇焕的弟子嘛,袁崇焕这人着实了得,听老夫的不会错。即便你是徒孙,老夫也会倾囊相授,把知道的一些东西都教给你,我这里有几部我手书兵书,没人看过,我都传给你!”孙承宗还要努力!

  韦宝呵呵一笑:“无人能超越督师大人的才能,我既能得督师大人青眼有加,决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以致于终生抱憾!”

  孙承宗的态度是软的,而韦宝则表现的很硬。

  韦宝已经看出来孙承宗的个性弱点了,难怪时常被人怼到墙上去,身为帝师,几起几落,实在不是啥官场好手。

  孙承宗有些为难了,吩咐人上茶,陷入思考。

  韦宝倒也不着急催促,静静的站在一旁等候。

  这是韦宝的一大优点,不管现在是不是心跳飞速,是不是极其期盼孙承宗能将自己收了?反正态度是随缘的,是佛性青年的。

  刚才孙承宗表露好感,对韦宝示好之时,韦宝犹豫过要不要跟孙承宗搞在一起。

  但随即想通了,跟孙承宗这种有极高声望,但他本人没啥控制力的人搞在一起,绝对是好事!

  你没有控制力,我有呀,能成为孙承宗的关门弟子,那就跟祖大寿、吴襄、袁崇焕、毛文龙等人是平辈相交关系了呀。

  瞬间能压过大明官场八成以上人物,岂不快哉?岂不美滋滋?

  孙承宗喝了口茶之后,眯了眯眼睛,看着韦宝,缓缓开腔:“韦公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