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53 我个人自认为这几章的桥段值得被载入历史网文史册】
作者:轩樟      更新:2019-10-19 23:11      字数:9360
  从魏公公对于东厂和锦衣卫的控制就能看出来,他真的很有能力,有高超的控制手腕。

  但是今天,对吴孔嘉的力捧,又让大家看到了魏公公更厉害的另外一层,那就是销售。

  至少韦总裁看到了这一层。

  用认知明确方向,用科学武装销售,用能力应对挑战,用办法解决问题。

  如果不当太监,魏公公一定是一个金牌销售,很懂得造势。

  把吴孔嘉这个绝对谈不上傲视群雄的商品捧的好像非常厉害一样,这很不容易。

  搞的好像之前一甲前三的诗都很普通,只有吴孔嘉的诗才鹤立鸡群一般。

  阉党大臣们拼命附和。

  东林党大臣,以朱延禧、周如磐和丁绍轼为首,三人都不屑一顾,觉得魏忠贤这么做,有些过于做作!

  吴孔嘉这首诗,算是不错,却也没有到旷世巨作的地步嘛,你这捧的太明显。

  “几位大人,你们觉得这位进士做的诗如何?比之一甲前三所做的诗如何?”魏忠贤扫了一圈朱延禧、周如磐和丁绍轼三人。问的很直接!

  朱延禧、周如磐和丁绍轼三人心中一凸,这就算是摊牌了吧?老狐狸的狐狸尾巴露出来了!

  他们都已经明白,这趟魏忠贤过来的最大目的就是从一甲三人中干掉一个,让吴孔嘉补上来。

  虽然这些东林大臣的耳目没有魏忠贤那么灵通,但是吴孔嘉是魏忠贤的人,他们已经有耳闻了。

  而且看魏忠贤的意思,这么着急询问他们对吴孔嘉这首诗的态度,看样子魏忠贤手里只有吴孔嘉一张牌。

  朱延禧没有说话,捻着胡子沉吟不语,他很清楚,自己若是认可吴孔嘉的诗比一甲前三的诗好,那就等于同意吴孔嘉在殿试中可以进入前三。

  虽然殿试是皇帝主持,但是大臣们也都是有话语权的,尤其是几位阁臣。

  按照以往的惯例,皇帝一般是不会推翻会试的名次,殿试多数情况下只是走个过场。

  “二甲头名所做的诗不错,但是也未见得比一甲前三所做的诗有何优胜之处,相仿吧!”周如磐是刚直不阿的火爆脾气,年纪又大,本来也没有打算长久当官,随时准备离开朝堂,所以,每次需要远远超出了他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了,吴三辅也不错,也弄了个三甲,怎么说也是同进士出身,不影响当官!

  “是辽西进士,韦宝。”魏广微大声答道。

  韦宝闻听叫到了自己名字,赶紧站起身来,“在下末学韦宝,见过九千岁,见过各位大人,见过各位学长。”

  在场诸人一起看向年轻的不像话,帅气的不像话的韦宝。

  只这么一站,比打一万个广告都让人印象深刻,所有人都一下子记住了这个小同年。

  魏忠贤这么一问,本来以为二甲第二名也一定是东林党的士子呢,却没有想到居然是韦宝,暗暗吃了一惊,觉得韦宝怪有本事的啊?居然能凭着他自己的实力,考个二甲第二名?

  虽然之前通知过魏广微,让魏广微帮韦宝和吴三辅拿到进士功名!并且不准对任何人说这事。

  但魏忠贤也仅仅只是这么一说,并没有额外让魏广微给韦宝弄个第几名这样。

  魏忠贤也知道会试的事情,都是凤毛麟角的猛人,想在会试中论名次,本身的才学还是要过硬的,他并不认为15岁的韦宝,又是个成天忙着做买卖的人,有这等水平。

  却没有想到,韦宝居然能考个二甲第二名?

  魏忠贤与韦宝四目相对。

  韦宝微微一笑,然后一副恭谨模样,低头。

  “不行,不行!就吴孔嘉与一甲前三比一比。要是二甲上两个人的话,一甲三人都出来投票,五个人比较,也可以!”魏忠贤也是极聪明的人,发现韦宝不是东林士子之后,马上改了心思,不愿意让韦宝分走吴孔嘉的票数,增加变数。

  “九千岁,一甲和二甲要公平对待嘛!若是一甲出三人,二甲就也得出三人!若是一甲出两个人,二甲也得出两个人!否则,干脆一甲和二甲各出一人来比较也罢。”朱延禧也不是好相与的,自然不会退让。

  魏忠贤飞速的比较了一下,他很清楚,东林党在整个场中是有一点优势的!他们的官员和士子应该都比他的人稍多一点。

  如果一甲和二甲各出一个人,那么吴孔嘉将必败无疑!

  如果一甲和二甲各出三人的话,和一甲二甲各出两个人是差不多的,因为不管二甲第三人是东林党,还是自己的人,还是中立派,都是陪榜的,根本不影响大局,反而会因为人数越多,越是增加变数,有可能拉走吴孔嘉的票。

  魏忠贤权衡了一下朱延禧提出的三个方案,觉得对己方最有利的还是一甲和二甲各出两个人,况且,韦宝在暗中是自己的门人,若是韦宝能上,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

  其实魏忠贤不是怕韦宝上,魏忠贤是怕韦宝完全就是陪榜的,反而会拉走吴孔嘉的票数,会增加变数。

  “那么就依着朱大人的意思,一甲二甲各出两个人投票吧!”魏忠贤权衡之后,很是无奈的道。

  朱延禧闻言,心里踏实了不少,他对于一甲两名进士才学是很有把握的!多出一个韦宝分摊的肯定是吴孔嘉的票数!

  “来人啊,把四位进士的诗都录好!然后在场的所有官员和进士都发一张空白小票,各自写下心仪的诗对照的进士作者!”朱延禧发话道。

  顾秉谦点头,见朱延禧和魏忠贤达成了一致,准备照办,忽然想起一事来:“这位二甲第二名,好像还没有作诗吧?”

  众人闻言,目光焦点又全部挪回到了韦宝的脸上。

  这一下,最紧张的要数吴三辅,吴三辅甚至比韦宝自己都更清楚韦宝他肚子里有几碗水。

  吴三辅平时是浑浑噩噩只顾玩乐是不错,但他与韦宝在山海书院是同窗啊,韦宝的真实水平,他是有数的,要知道,韦宝在当初考秀才之前,是整个班上最差的。

  韦宝考过秀才是咋回事,吴三辅不太清楚。

  但是韦宝头一回考举人,连科试都过不了,这他是知道的。

  要知道,科试是考举人之前的资格考试,一个连资格考试都过不了的人,能跟在场这些实打实的真正进士比啊?

  更何况,一甲的两名进士,和二甲头名进士,那都是进士中的佼佼者,放眼整个大明,这三年当中的最出类拔萃人才,都在这里了。

  韦宝一个秀才水平都不到的人,怎么跟他们比啊?

  要不是韦宝打下了辽南,孙承宗帮韦宝弄了一场辽南恩科,只有他和韦宝两个人考试,他们两个人要不然哪里有资格拿到举人功名?哪里有资格来京师考会试,又哪里有资格今天坐在这个场合啊?

  想到这样的韦宝,还要他作诗,吴三辅就不是单纯觉得好笑了,而是惊恐的情绪远远大于好笑的情绪。

  韦宝本人倒是毫不紧张,因为刚才作诗的时候,他就准备好了,预备到自己这里的时候,随便拿出来交差就是。

  韦宝早已经看清楚了眼下局面,就是魏忠贤要力保吴孔嘉进入前三,分走东林党一个名额,与他毫不相干嘛。

  因为不管是阉党的人,还是东林党的人,根本不可能把票投给自己嘛。

  就算还有三分之一的中立派,也不见得就看上自己这个才15岁年纪的人吧?

  自己也没有到让人一见就喜欢的地步吧?相反的,男人长得过于帅气潇洒,倒是很容易让其他男人感到反感。

  韦宝对于自身的情况,和现场的情况都把握的很准确。

  的确,在场绝大部分人见二甲第二名是一个这么年轻的小白脸,都暗暗生气,略有嫉妒!

  “回首辅大人的话,末学韦宝,我还没有作诗。”韦宝微微一笑。

  “那就作诗一首,以助兴。”顾秉谦倒是并不反感韦宝,到了他这把年纪,不会讨厌像韦宝这个年纪的人的。

  而且顾秉谦又身居高位,除了魏忠贤就是他。

  不至于对一个刚刚认识的小孩有啥意见。

  “是。”韦宝又是微微一笑,然后直起腰板子,朗声道:“入都。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出山志在登鳌孙承宗并不是东林党,就算是东林党的弟子愿意暗中为自己效力,魏忠贤也乐意的,也会来者不拒,多多益善!

  对自己没影响,只得好处不吃亏的事情,谁会嫌多?

  可老子要的是吴孔嘉进入前三,而不是要韦宝进入前三啊!

  魏忠贤此时的内心十分焦躁,矛盾至极。

  “魏公公,这首诗如何?”朱延禧眯了眯眼睛,他看出来了魏忠贤的矛盾心理。

  这回轮到朱延禧主动发问了。

  官场人物的基本功就是察言观色,更何况到了朱延禧这种次辅等级高官。

  “朱大人觉得如何?”魏忠贤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朱延禧。

  朱延禧捻了捻胡须,笑道:“还成,虽说有些少年意气,但是意气高于百尺楼的意气风发不错;一万年来谁著史的大气势也不错,三千里外欲封侯的雄心也算直白,整体说,是上层诗作!魏公公觉得呢?”

  妙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