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7 闹没有出路】
作者:轩樟      更新:2019-10-19 23:12      字数:11340
  衙门的子弟,都是最高只有秀才功名的,功名不够。

  如果不是大明的科考抓的太严格,举人功名实在是弄不出来,这帮人早都当官了,他们实际上并不缺乏人脉。

  新科进士功名是足够,也有不少富户子弟,银子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少了去地方当县令历练的数年时光。

  而且,跑到地方当县令历练数年,也不能保证回京师当御史,御史可是升迁的重要跳板,只有当过言官的文官,才有机会出任更加高阶的官职。

  现在韦宝不停的让这两种人得到升迁机会,这让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在任官员一千多人十分不满。

  本来他们之前不认为韦宝有这么大的权势,但是上万人在皇宫门前闹,都没有把韦宝闹的怎么样,韦宝现在又明目张胆的卖官,这就让他们摸不着头脑了。

  这一切的基础,都是韦宝将所有人暂时与世隔绝了,如果他们能自由出入,这事不会这么顺当的,别的衙门的人也会来阻挡,至少能声援。

  那样,想买官的人也不敢买了,现在一与世隔绝,韦宝又是这么一个小世界当中最大的,营造出一种官可以随便买卖,他很罩得住的氛围。

  “你们想干什么?我们买不买官,关你们什么事?有本事找韦大人闹去!”新科进士杨硕大声道。

  站在杨硕身边声援的还有都察院经历司都事李利民和原来的小吏,现在的都察院御史郭文亮这么一帮已经在韦宝手里买官的人,他们虽然只有一百多人,但异常团结。

  不团结是不行的,银子都已经交了,已经上了韦宝的船了,只能与韦宝和衷共济。

  这些靠着韦宝保住了官位,或者靠着韦宝得到了官位,或者是靠着韦宝升官的人,都是与韦宝拴在了一根绳子上的人。

  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

  这就是典型的官场座主关系,韦宝虽然不是他们考科举的主考官,但是他们官场的提携人,并且有了利益瓜葛。

  不管是他们供出韦宝收了他们的银子,还是韦宝供出他们向自己行贿,双方都没有好果子吃,所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不关我们的事情?你们这些人有什么资格当官?你们把位置都占走了,我们怎么办?”一名在任官员怒道。

  “你找韦大人去啊,找我们做什么?”郭文亮大声道。

  他反正只要抓住这一句话就对了,要出了问题,肯定是找韦宝。

  李利民和张硕等人也大声为郭文亮说话。

  “我们就找你们了,怎么了?”

  两边寸土不让,一会儿就越吵越凶,动起了手。

  这些人都是文官,动手没有什么威力,也就是推推搡搡的。

  “总裁,怎么办?要不要把闹事的都逮住?”林文彪请示道。

  韦宝摇了摇头,“这些人想闹,就让他们闹腾一阵吧,没事的。”

  林文彪遂让一帮准备出场了的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差役们返回衙门口,要不然,这帮差役已经做好了下场的准备。

  两千多人的数量虽然要远远大于他们,差役只有一百五十多人,但这些人大都是林文彪从统计署总署和总裁卫队挑选出来的人,这点小场面,根本就不放在眼里。

  韦宝之所以让他们闹,是知道不会出什么大事,现在才只过去了一半的时间,今天还有大半天,明天还有一天,还来得及。

  这些人现在闹的这么凶,就算把他们全部抓起来,也已经影响了其他想买官的人。

  所以,索性让他们把火气都发出来,让大家看看,闹事有什么用?

  “要杀就杀我,我不怕!”一名东林党官员叫的声音最大。

  一名阉党官员和另外一名东林党官员不停大声的附和那人,这一刻,阉党官员与东林党官员很奇怪的团结在了一起。

  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都是在任官员。

  两边从推搡恢复到吵闹,又从吵闹,恢复到推搡,如此反复循环。

  韦宝则像是个没事人一般,气定神闲的一边在旁边抽烟,一边观看,这个时候,韦宝坚定的与尚未买官,却准备买官,和已经买了官的官员站在了一起。

  韦宝就是要暗示给这些人,都不用慌,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内。

  他相信,等这波怒气过了身,这些人就会知难而退,甚至,在任官员也会纷纷买官,因为,再不买,官位没有了,他们就得被打回吏部去重新等待补选,那是很麻烦的事情。

  这是信念的一种抗争,像赌博一样,韦宝坚信他能在三天之内卖出都察院和大理寺的所有官位,不怕他们搅乱!

  “今天我不回府邸了,等会弄一桶水,我就在官厅洗个澡。”韦宝对林文彪道。

  这很容易办到,林文彪答应着就去了。

  双方从半下午,一直对峙到了深夜,终于熬不住,各自散开。

  他们也是头一回遇到这种情况,打骂了这么久,居然没有人来管?

  谁来管?

  这里就韦宝最大。

  韦宝在这段时间里面,也没有对谁多说什么,不会特别鼓励想买官的人和已经买了官的人,也不会特别去打压在任官员们。

  他更像是一个看客。

  实际上,韦宝在边观察边思考。

  传统社会没有别的办法,一个是分权,把地方统治权分开,搞个什么布政使、按察使、指挥使;再一个就是“人盯人”,设置监察机构和监察官,其结果只是代理人集团庞大,代理成本更多。

  朱元璋杀人解决不了,雍正高薪养廉也解决不了。

  传统中国不会在数目字上管理,实际上确实是不可能,因为没有那技术条件。

  其实朱重八的后代找到了那个时代最好的办法“用贪官治贪官”,就像嘉靖、天启皇帝一样,让权臣去弄钱,腐败严重了就杀掉一批,再换一批上来。

  西欧封建社会没这问题,领主管农民,国王只能找领主要赋税,领主不用贪污,因为农民的地租本来就是他的。

  同时也意味着西欧君主权力弱小,国家也不强,必须跟领主分权。

  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也基本延续这种治理思路,政府管的越少越好,管的越少代理成本自然也越少。

  如何消除腐败,中国传统社会寄希望于德治、贤人,实践证明完全破产。

  后来又有一种“制度神话”,这是西方人近代以来给弄出来的,通过一种制度设计,加上人人为己的基本假设,就可以通过监督制约消除腐败。

  全部消除肯定不可能,至少在成本没有增加多少的情况下,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但是,这只是一种假设,有生活经验或者有一点点博弈论知识的人都可以明白,这种假设在现实中不存在,参与博弈的人轻松可以把设计制度时期待的对抗博弈变成合作博弈,而且随着博弈次数越来越多,合作默契必然会建立。

  后世欧美许多两党制度的国家早就在一百多年的博弈中形成了默契,垄断了美国政治所有资源,把普通老百姓想改变的努力扼杀在摇篮中。

  国会、政府、法院和社会组织、企业之间也形成了很多腐败的潜规则和默契。

  国会两院的议员,特别是位高权重的参议员,设计之初就是让他们代表各州人民监督联邦政府,可是现在后来变成了联邦政府、企业之间的腐败掮客。

  参议员和众议员有两种不同层次的腐败,低层次的腐败就是多报花账,高层次腐败就是用自己承担的职务,为企业谋取利益。

  联邦和州两级议会的议员都拥有很多权力,特别是其中一些长期担任议员的,掌控着法官和很多国家机关关键职务的提名权,掌控着监督政府部门的权力,围绕着这些资深议员形成了复杂的腐败和利益输送网络。

  在社会生产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搞监督部门、监督人员、监督制度,不是没有作用,而是作用有限。

  随着时间进行、博弈次数增加,都会慢慢失效。

  举个博弈论的经典例子:囚徒困境,如果两个罪犯是第一次被抓,第一次被隔离讯问,他们都会倾向坦白,让警察获得最大胜利。

  但是,这两个罪犯是惯犯,几十年了都一起做案,经常进警察局,还能指望囚徒困境会起作用?

  搞三权分立起不到作用,其他监督机制的作用也会随着时间递减。

  根本解决腐败问题只能依靠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的升级。

  打个简单的比方,让税务人员挨家上门收税,肯定贪污严重,让商家都装上税控收款机,贪污自然减少,不用什么教育、也不用搞人盯人的制度建设。

  假设用现代技术条件穿越到明朝管理国家,贪污的空间就被压缩到很小。

  全国土地精确丈量、还有卫星天天在天上测绘,各地有什么水旱灾害中央政府都能知道得清清楚楚,土地产量也能精确预测,官员还怎么贪污?

  现代社会还有贪污,最大的原因就是很多交易(产生财富的土地)中央政府没有掌握,一旦所有的交易都电子数据化了,而且处在政府监控下,贪污自然消失。

  那时候问题就变成了如何避免中央政府拥有绝对权力后的绝对腐败。

  最后,腐败不促进经济发展,却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副产品,只有政府监控之外的新交易形式不断出现,才有经济增长。

  腐败必须被控制在不损害公平竞争的程度范围内,不要幻想有什么办法彻底消灭腐败,任何反腐措施都要考虑社会成本,像朱重八那样就是过分而徒劳的。

  韦宝没有这种手段,他弄不出高科技,就算要想在自己在大明的时期,从现在开始算起,再过十年,他也什么。”

  “是,韦大人。”一帮买了官的新科进士、衙门子弟,还有少部分在任官员,齐声答应。

  韦宝让他们做事,就是给他们最好的打气,我们有事情做,你们没事情做,今日之后,都得被打回吏部去,看看谁笑到最后!

  他们这些人既然能买的起官,大部分人都是财力没问题的,只有极个别是借银子来买官。

  就算是借来的银子买官,那也足以说明他们有这个经济能力,否则,没有经济能力的人,上哪儿借银子去?

  “韦大人,让大家先去官厅吧?御史一级的官厅都空着,大家在大院也没法做事。”李利民对韦宝道,这是他的职权范围。

  “可以。”韦宝道:“具体的官厅,明日再分配,大家今天可以先开一部分官厅挤一挤。”

  “是,韦大人。”李利民遂带着一百多人去了。

  这一百多人一走,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大院子虽然谈不上空了,但留下来的人,人心都空了不少。

  “韦大人!那我们呢,我们也要做事!但拿不出银子!”有人大声道。

  韦宝看向那人:“我知道有十来个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官员算得上清流,清流是好的,但也也要能做事!我刚才已经说的很清楚!只要你们认为自己能做事,却拿不出银子的,每一个都可以来找我谈!还有,你们所有人都听好了,人这么多,官位只有这么点,最后肯定是5个里面取一个!但你们轮不到在都察院和大理寺任职的人也不必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