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9 左国柱被重用】
作者:轩樟      更新:2019-10-19 23:14      字数:7256
  王秋雅也道:“对啊,咱们不缺这方面的人才,用一个天地会的会众不是更加稳妥吗?这么重要的位置,还是应该用自己人。”

  “咱们的人可以当副手,挑头的还是要左国柱这样的人,他爹既是东林党,又是东林党中的清流,有很好的官声,对咱们以后开拓整个大明的市场,大有好处。”韦宝道。

  “是,总裁。”王秋雅嘟了嘟嘴,虽然心里还有保留,但见韦宝似乎下定了主意,她便不会再多说什么了,,压力更大了,四周看看,才压低嗓门道:“总裁啊,我真不行,我自己几斤几两我自己知道的,您高看我了,真的。”

  “放心做就是了,不是还派了天地会统计署的好几个管事帮衬你吗?你有什么决定不了的大事,就等我答复便是。千万不要紧张,更不要害怕,要记住,你的背后是我,你现在就在代表我执掌京师官场。”韦宝笑道。

  听韦总裁这么说,郭文亮险些连站都要站不稳了,扶着桌子,一脸惶恐。

  韦宝呵呵一笑,在郭文亮肩膀上拍了两下,“你跟着我也一个多月了,我也一直在观察你,你的信心不足,能力是很不错的,放心,天塌下来,由我给你顶着。”

  “好吧,要是捅了娄子,总裁千万不能怪我。”郭文亮道。

  “这就是你的不是了,还没有做什么,怎么就先想着这些?咱们天地会的人,要做到勇往直前,心里始终想着团队!”韦宝正色道。

  “是,是,是我说错了,还要永远想着总裁,誓死保卫总裁!”郭文亮连忙站直了身子道。

  “这就对了!拿出精气神来!勇敢做事吧!”韦宝笑着出了都察院的官厅。

  韦宝这趟出门,没有对任何人说,一帮都察院和大理寺的高官并不能管束韦宝,他们现在也几乎不管都察院和大理寺的事情咯。

  虽然只有短短两个多月的功夫,但是韦宝已经将都察院和大理寺都训练成了有一套自我应对机制,有一套自我运转机制的准现代化的机构。

  现代化的机构,不是说领导不重要。

  而是领导不那么重要,不像封建朝廷的衙门,都是家长制,再大的官,都活像一个封建家庭的大家长一样,失去了家长就停摆了。

  现代化的机构不是这样的,主要靠各个部门的互相约束和协同配合。

  韦宝遂带着左国柱和林文彪等扈从,悄然前往天津卫,随行的还有总裁卫队和天地会统计署总署负责保卫韦总裁安全的一批高级特工。

  韦宝身边的护卫人员始终保持在二百多人。

  至于总裁秘书处,这回韦宝没有带上吴雪霞和王秋雅,贞明公主,让她们仍然留在京师,而是带上了新近到自己身边的杨雪和熊欣儿。

  路上,韦宝在马车里面给左国柱和杨雪、熊欣儿简单的讲了一些做买卖的知识,一些经济上的基础知识。

  他们三个人,韦宝都打算往经济方面培养。

  总裁秘书处也需要经济专长的女孩子,韦宝觉得杨雪和熊欣儿都挺合适的。

  明朝嘉靖年间,富庶的江南地区店铺林立,商品交易频繁。

  在当时的苏州府,万福记的酥饼是远近闻名的风味小吃,每天门口排队的顾客络绎不绝,店家开足马力生产仍是供不应求。

  不仅如此,还经常有官府和大户插班下大订单,足够万福记忙上几天的,门面生意自然就照顾不了了。

  有钱有势的大佬当然得罪不起,但是散客也是不能随意怠慢的。

  为了不让散客再空跑一趟,掌柜沈鸿昌情急之下,在收取定金之后打下了白条,允诺在指定的日子一定交货。

  原本这只是应付散客的权宜之计,尽管万福记并没有这个生产能力,但为了本店的招牌和口碑,沈鸿昌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战战兢兢过了一个月后,沈鸿昌惊讶地发现,情况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糟糕,每天拿着白条来提酥饼的散客寥寥可数,门面卖出去的酥饼也不比以前多出多少,但每天回笼的铜钱多出来不少。

  细心的沈鸿昌多方打听,才知道有相当多的顾客购买酥饼,并不是留作自己食用,而是作为礼品馈赠亲友,而收礼的人也不见得会自己吃,往往过段日子找个机会转送出去。

  可问题是,酥饼存放时间长了就会发霉变质,没法再送人了。

  再者,拎着偌大的饼盒到别人家里,既不方便又惹眼。

  于是,好多人买了这种白条放家里,什么时候想吃了就自己跑到万福记兑换现成的,若是想送人还可以继续留存着。

  沈鸿昌暗自琢磨起来,做一盒酥饼要花时间、人力和本钱,卖出去只能收到20文钱,这种白条几乎什么投入都没有,就可以凭空坐地收钱,而且不用担心马上就要兑现,岂不是无本万利。

  不久,万福记开始印制盖有沈鸿昌私章的饼券,在门面叫卖起来。

  卖饼券的好处确实很诱人,酥饼还没有出炉,就可以提前收账,沈鸿昌不用再像以前为讨要赊账而苦恼了。

  卖饼券的铜钱可以用来做其他卖卖,而且还不用付利钱。

  顾客手中的饼券总会有部分遗失或毁损,这些没法兑换的酥饼就被白赚了。

  苏州城内的布庄、肉铺、米店掌柜看着都眼红了,一窝蜂地跟着模仿,卖起了布券、肉券、米券、饼券上面没有标明面值,购买时按照当时的价格付钱,提货时不用退补差价。

  酥饼是用粮食做的,价格跟着粮价变化,丰年和荒年的粮价起伏很大,正常年景的一盒酥饼卖20文钱,而在丰年只能卖15文钱,但在荒年可以卖到50文钱。

  一些精明的百姓将饼券攒在家里,等酥饼涨价时再卖给人家,性子急的人不屑于这种守株待兔的做法,他们通过赌来年的收成,做起了买空卖空的生意来。

  倘若来年是丰年,现在的饼券就跌价;倘若来年是荒年,现在的饼券就涨价。

  不仅仅是饼券,市面上其他的券也被人做起投机交易来。

  当铺和票号见有利可图,不仅仗着自己本钱雄厚来分一杯羹,轻而易举地操纵起价格,而且还接受百姓各类券的抵押,放起了利子钱。

  如果继续发展下去,或许将会形成为一定规模的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

  可是历史不容许假设,嘉靖年间也是倭寇危害江浙甚重的时代。

  嘉靖三十三、三十四年,倭寇接连3次奔袭苏州府。一时间,苏州城内物价飞涨,人心惶惶,商家趁机囤积居奇,市面上的券被百姓疯狂抢购。

  没等倭寇攻城,自己就先乱了,苏州知府任环痛下决心铁腕治市,强制平抑物价和开仓放粮。

  市场供应逐渐平稳下来,券的价格于是一落千丈。

  券不值钱了,债户倘若归还利子钱,将券赎回就大不划算了,便纷纷赖起了账。

  当铺和票号里押着的券天天在蚀本,伙计们焦急地上门催讨利子钱。

  可债户说,利子钱先前都用来抢购东西了,现在物价便宜了,我们手头却没钱了,要不那些券就留给你们吧。

  当铺和票号不敢再留这个烫手的山芋,赶紧找发行券的店家,要他们按照原价赎回。

  掌柜们当然不答应,当铺和票号狠了狠心,贱价卖给了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