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7
作者:九月轻歌      更新:2021-02-05 03:22      字数:2472
  暴怒时的态度不能全然当真,对于入阁十多年的董志和,发落应该不会太重,既然如此,他们就没必要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出手刁难。

  董志和对自己唆使门生做文章诬陷程询的事供认不讳。

  此案审结之后,三法司面圣时,把曾镜一案的卷宗一并呈上。

  他们的建议是:董志和流放古北口,董夫人秋后问斩。

  皇帝思忖多时,颔首道:“准。”随即,拿起御笔批示。

  料理完这些让人膈应的事儿,皇帝唤程询来说话,问起董飞卿的打算。

  程询道:“臣去问过他,他并无回到官场的打算,眼下,只想帮衬着名士开办书院,把这事情做好。”

  皇帝扬了扬眉,随即就笑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再看几年吧,他真能做出个名堂,我喜闻乐见;若又是没长性半途而废,我一定要把他绑到跟前儿,把他那个性子扳过来。”

  程询也笑了。

  “少了次辅,你我都要格外繁忙些。”皇帝示意程询到近前落座,“快些帮我参详一番,提拔哪个人合适。”

  君臣两个细细地探讨起来。

  董志和离京那日,将近八月,天气已经不太热了。

  董飞卿、蒋徽站在路旁,望着官差、董志和渐行渐近。

  眼看人就要看近前了,蒋徽取出穆雪的信件,交给董飞卿。

  董飞卿接过,迎向董志和。

  穆雪和阿锦已经死了,这是任何人都没办法改变的事实,但是董飞卿想,有必要让董志和看一看穆雪的亲笔信件。

  最起码,董志和得明白,他看人的眼力、用人之道都不对,就算只是为了丧命时只有九岁的阿锦,他都应该有一份发自心底的愧疚、悔恨。

  当然,这或许只是奢望。董飞卿牵出一抹讽刺的笑。

  第69章书院日常

  两名押送董志和的官差都认识董飞卿,跳下马来,笑着拱手行礼,其中一人道:“公子前来,是”

  董飞卿瞥一眼董志和,“说几句话。”继而取出打点的银票,送到二人手里。

  二人推辞一番,到底是笑着下了,牵着马走开去一段。

  董志和看着董飞卿,目光极为复杂。

  “有一样东西,你该看一看。”董飞卿将穆雪那封信取出,展开来,送到他手里。

  董志和迟疑一下,用戴着镣铐的双手接过,敛目阅读。看完之后,脸色愈发灰败,又从头细读。

  穆雪对他没有怨恨起码在与他不期而遇之前,都没有怨恨过他,告诫陈嫣的,只是在她和阿锦出事后远离董家。她对他用过最重的言辞,不过是心狠手辣。

  完全在意料之外。

  原来,她对他,真的是忠心耿耿。

  这一生,如此待他的女子,应该只有她一个。

  他干燥的唇动了动,牵出一抹讽刺的笑容。

  那样的一个女子,与她的女儿,以那样惨烈的方式,死在了他眼前。

  他抬起头,茫然地望着晴空。

  董飞卿从他手中取回信件,折叠起来,放回信封,问:“想不想随身带着?”

  董志和颔首。

  董飞卿把信交给他,随即退开两步,“保重。”

  董志和凝了他一眼,“保重。”

  再多的言语,没有了。

  他们早已无话可说。

  阿锦、穆雪身死之前的一幕幕,变得格外清晰,变成画作一般,镌刻在心头。再踏上一望无际的长路,董志和的脚步分明变得分外沉重。

  蒋徽望着董志和的身影渐渐远去,缓步走到董飞卿身侧,“回家?”

  他侧头看她,微笑着说好。

  .

  朝堂中,皇帝调任一名封疆大吏进京,入内阁,拜次辅。

  在董飞卿看来,新任次辅许阁老对于叔父而言,与董志和在的时候大致相仿。那是叔父早已习惯的情形,是以,没什么好担心的。

  时光流转,进入八月。

  书院按照薇珑、董飞卿的意思修缮一新,只有少数一些地方还需单独些人力、时间完善,但并不影响旁的事。所需的书桌、座椅、文具等等亦安置到相应的屋舍内。

  八月初六,书院门楣挂上偌大的“晋江书院”四字,充作影壁的巨石上,工匠也已雕篆上晋江二字。

  同一日,晋江书院招学生的告示张贴出去。

  八月初七至初九为报名的时间,八月初十开始到八月十二为止,报名的人来书院接受叶先生等几位名士的筛选。

  作为堂长的董飞卿、管三和任职掌书的蒋徽,在同期也忙碌起来:

  叶先生与管三请来的在书院任职学长、会长、斋长、讲书……等人员相继到来,这些人大多需要住在书院,董飞卿和管三逐一为他们妥善安排下去;

  大量书籍一箱一箱送到书院的藏书阁,需得分门别类地安置到高大结实的书架上,这件事,蒋徽担心别人越帮越忙,情愿亲力亲为。

  藏书阁是一个三进的院落,书籍分放在二进的正屋、耳房、厢房之中,再往后走,便是存放书院卷宗、档案的地方这些也需要专人打理,职位名为书办。

  也就是说,日后,蒋徽要和一个人同在藏书阁共事。

  巧得很,蒋徽连续忙碌几日,都没能与书办碰过面。

  忙碌好几日,蒋徽料理完手边的事,比照着亲手书写的名录核查一番,没有错处,放下心来。

  手边无事,蒋徽取出记录着书院各职位的名单,凝神细读,要做到对日后共事的人心里有数。

  刚看到书办一栏,友安来了,笑道:“叶先生和公子请您过去一趟。”

  蒋徽漫应着站起身来,放下名单时,匆匆一瞥,看到名字是楚裳。无疑,定是叶先生很信任的女子。

  书院落成之际,叶先生便住进来了,居处是先前位于宅邸西侧的正房。今日她与董飞卿唤蒋徽过来,是招学生的事情已经有了结果,要蒋徽来看看花名册,若是有实在不妥当的,便从名单上划去,若是有不该落选的,便补上。

  蒋徽见到二人,听完他们的用意,笑了笑,道:“若不是书院刚建成,的是第一批学生,要我说,谁想来都该让他如愿。”

  “我与飞卿又何尝不是这样想的。”叶先生笑容柔和,“只是,书院刚建成,出身、家世实在太复杂的人,还是尽量别让他们进来。万一出了什么事,我们应对起来会觉得吃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书院的名声传扬出去的时候,便不会再设门槛儿了。”

  蒋徽颔首一笑,拿过两份花名册,看了一遍。其实她与董飞卿了解到的方方面面的消息大致相同,他若是同意,她绝不会反对。她认真看的目的,是数人名,最后得知此次共了七十名男学生,二十名女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