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8
作者:碧云天      更新:2021-02-06 13:16      字数:2454
  你又知道个什么!当真是鼠目寸光,我就是那个冯状元的后人,你难道不知道他们后来合离了?我曾曾祖母后来又重新入了仕途。”

  这个反转实在是有些大了,男进士那边显然就是觉得尴尬万分,而女进士这边都哄然大笑了,就是李清也忍不住捂着嘴笑。

  只是心里却是能感觉到,在这朝中女官实在是有些艰难……,这些男进士们竟然公然在抵触圣尊皇后施行的女科举,要知道在后世的人眼里,圣尊皇后就是圣人一般的存在。

  等了许久,终于到了入殿的时辰,排着队鱼贯而入,映入眼帘的是繁复美的红色大殿。

  宽敞的大殿中央铺着红色的地毯,中间则是黄金和各种百宝做成的龙椅,等着众人站好,有内侍尖声喊道,“睿王殿下驾到。”

  因为代皇帝举行殿试,所以众人只行了半礼,等着齐齐起身,李清就看到一个穿着玄底金线蟒袍,带着黑纱的翼善冠男子在众侍从的簇拥下走了进来,男子身材高大俊朗,丰神俊美,气度俨然,十分的出众。

  李清却是如遭雷击,有种失声的感觉。

  作者有话要说:终于撞破身份了,小天使们晚安。:)

  ☆、第54章

  第五十四章

  清晨的晨曦照进太和殿里,那光衬着旁边裹了金,雕着二龙戏珠纹路的柱子,反射出刺目的光来,让正好站在旁边的李清只觉得有些耀眼的睁不开眼睛,忍不住晃了下身子。

  刚才和她一同进来的女进士花竹意伸手扶了下李清,担忧的看着她……,李清已经是缓和了过来,朝着她感激的笑了笑就各自站好,毕竟是在大殿内,不敢言语。

  不知道那个花竹意的错觉,竟然就觉得上面的睿王竟然朝着这边瞄了一眼,她怕是惹了不快,越发规矩的站好。

  殿试有时候会重新出题让考生做,但是更多时候只是按照之前的文章做品评,主要是评出前三甲来,因为考官负责在文章上圈出写的出众之处,然后选出及格线的人选,然后按照优劣排序,但是状元等则是要皇帝亲自批了。

  如今皇帝病重,自然是让睿王代劳了。

  这一次睿王显然也是不准备重新考核一番了,毕竟皇帝病重,他也实在是没有这个心情,而且这是主考是孔秀文,对于这个人的他还是十分信任的,让礼部上了之前会试的卷子,把里面排名一甲三名里挑出来,先是男状元这里……,按照品貌,才学钦点了状元郎等,然后才是女科举这边。

  不过这一次却是有些不同,当孔秀文念了前三名的人选,分别是冯婉贤,花竹意,方振英之后又多加了一个李清。

  很多时候,如果有些人特别的出众,也会加入一甲的名单里,然后让皇帝去筛选,显然最后面的李清就是比较出众的一个。

  许多人都对李清印象深刻,因为是参加了科举这许多年,还是第一次见到这般即使穿着最不合身的绿色官服,又带着黑漆漆黑纱的官帽,也难以掩饰她倾城之姿的人,而且能考上进士……,那真就是才貌双全,即使几百年也不一定出这样一个人物了。

  不过一甲第一的冯婉贤也同样引人注目,她今年不过才十四岁,要知道本朝还没出过十四岁就得过状元的人,她能排名第一可见多么出众,更不要说出身又显贵,是魏国公府所出,还是是秦王妃的妹妹。

  几乎是同时,李清和冯婉贤就被当做对比的人选。

  李清一直都知道她的排名不过是二甲,所以状元郎,探花什么的……,都没有想过,只想着参加了殿试开开眼的,谁知道第一个重磅□□是睿王竟然是她的心上人,而第二个则是提名的时候,她竟然直接提到了前面。

  她有些昏呼呼的,感觉这惊和喜快要把她整个人都拖垮了,要不是旁边花竹意好几次都来扶着她,说不定就坐地上了,她不自觉地抬头看了眼睿王,却见他目光冷清,如同一位真正的上位者,毫无任何的情绪外漏。

  睿王这会儿就是高高在上的王爷,而那个被她拒绝之后,还会无奈的包容的说她狠心的丫头的赵,就好像是不存在一般。

  孔秀文穿着醒目的红色官袍,道,“殿下,原该是三人,只是二甲第一的李清太过出众,臣和几个主考商议,越发觉得难以抉择,就决定临时提名。”

  这就是要从四个人里去掉一名了。

  一般这种情况,肯定是要重新出题,但是睿王看了眼文章,并没有说话,显然是准备都按照之前的文章品评,等着把几个人文章都读了,一篇文字数要在二千字,自然是不能全读,只挑选了主考官圈红的部分。

  冯婉贤的自然是写的极好,虽然几个提议都很寻常,但是整个文章都挑不出毛病来,文辞优美,句子对称,很多典故都用的十分贴切,那一首字也写的极为出众。

  轮到李清,她的字很一般,文辞也显得有些干巴巴的,但是她的灵秀却是在治国大论上,其一就是如今朝廷最大的诟病,太过重文轻武,导致每次鞑虎侵犯,都有些束手无策,且边关无大奖可用的尴尬,这自然不算什么出众……,每次科举,总有人会指出这一部分,但是李清的大胆在于后面,建议然武宫和文官持平,且同样三年一次武举,实行殿试,还要在国子监开设一个武科来。

  这个提议太大胆了,如果皇帝真的采纳,几乎会颠覆如今朝中的格局。

  另一个就是民生问题,李清建议在国子监开设一个农科,专门研究种子,教稼,然后推广出去,虽然朝廷也有劝农的官吏,但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所以李清的想法就是把这个系统化,真正重视起来。

  其实李清不过就把现代的思想融合了进去,古代农业极为落后,自然是因为科技不够发达,但是也有不够普及有关,比如一些地方适合种植地瓜,但是因为很多农人一辈子都不会出村子,所以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地瓜,那就需要上面的官吏去推广了。

  李清觉得只要这个农科真的能发挥作用,整个大赵的国力就会提高很多,最重要的是目前国库空虚,如果真的上行下效,不过几年就可以重新充盈了起来。

  李清还建议朝廷在每个州县开设一个太医署附属的药铺,专门发放一些常用的药丸子。这就是李清设想的基本的医疗了。

  当然不止这些,但是仅仅上面几样就够叫人吃惊了……,大殿内立时就有些乱了起来,许多人都窃窃私语,除了武官那个太过惊骇世俗之外,都觉得李清其他很多提议都很新颖,既结解决了许多诟病的问题,也有具体的方式,大多数都是属于肯定的态度。

  睿王却是满含欣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