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1
作者:渔小乖乖      更新:2021-02-07 14:34      字数:2490
  子等人的势力发展壮大,也不仅仅是为了太子。事实上,这是他平衡朝堂势力的一种手段。他通过平衡儿子的手段来平衡朝堂,又通过平衡朝堂来平衡儿子。

  显武帝一直稳坐钓鱼台。

  但是,有时候摊子铺得太大,就不受控制也不好拾了。

  显武帝最近的心力其实都放在税赋改革一事上,谁都看得出来,他是铁了心要做这件事情的了。朝中曾有过反对的大臣,显武帝都叫他们回去吃自己的了。去年恩科过后,新的税方式就已经在北方好几个城市试行了,并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那么,从今年开始,新税法就要由北到南的推进了。

  边静玉时常面圣,对这一进度心知肚明。然而,他心里却有几分隐忧。

  事实上,不论是税赋改革,还是土地改革,在北方都比南方容易。江南那边的豪强和当地官员勾结得尤为厉害,钦差的权利被极大地遏制住了。显武帝不知道江南事情难办吗?他是知道的。但他身上有一种为帝者的自负,不像边静玉那样能更加客观的看待问题。显武帝确实重视江南的事,他认为自己已经非常重视了,但边静玉却觉得他重视得还不够。可边静玉又不能不管不顾地给皇上泼冷水。

  改革要动的是诸多豪强和许多官员的利益,他们能乖乖听话吗?必然是不能的。但他们想反朝廷也不容易,若是真打起来,哪怕朝廷损失惨重,但最终赢的肯定还是朝廷。那该怎么办呢?这些人立即有了主意,只要把主张改革的显武帝弄下去,再扶持一个亲近他们的皇子上位,这样不就好了吗?

  如此一来,显武帝营造出来的平衡局面反倒是为他们做了嫁衣。

  大量的金银珠宝从江南运来,入了某几位皇子的府邸。还有娇柔的美人儿,养在深宅大院里,连着房契一起被送给某些大臣,礼者什么都不用做,就有了一门外室,有了一个可供幽会的好去处。

  显武帝之所以生气,就是因为他听说太子了从江南来的贿赂。

  虽说最后的调查证明那几箱东西都是太子的门人孝敬的,是那门人特意去江南采买回来的。像这样的孝敬其实很正常,谁没几个门人呢,谁不来自门人的孝敬呢?但皇上还是对太子仍有些失望。

  太子的政治敏锐度似乎也低了一些……

  皇帝第一次这样想到。

  其实太子冤枉得很。那门人是他身边的老人了,年年都有孝敬呈上来,又不是突然冒出来的。礼这种事,自然有太子身边的人负责去做,根本不需要太子亲自掌眼,没得失了身份。事实上,太子连那位门人今年送了什么都还不知道呢,结果皇上那边就先知道了。到底是谁去皇上跟前传的流言?

  不提皇上和太子这对天下最尊贵的父子心里的郁闷,沈怡和边静玉成亲的日子渐渐近了。

  喜宴自然要设在新诚伯府里面。沈怡亲自督建了房子,但他作为新郎,不能亲自操办喜宴,这应该是由家里的长辈们操办的。于是,苏氏约了鲁氏,两位母亲一起去新诚伯府踩点了。她们得对府里有哪些建筑做到心中有数,也要知道把喜宴安排在哪里。因鲁氏肚子大了,苏氏就扶着她慢慢地走。

  沈怡亲自跟在两位母亲的身后伺候着。

  看着看着,苏氏觉得不对劲,说:“怡娘,你把图纸拿来。”

  沈怡赶紧把图纸奉上,亲自摊开了给苏氏看。

  苏氏盯着图纸研究了一会儿,深深地叹了一口气,面露纠结地看着沈怡,问:“你造的到底是房子呢,还是园子?”原来,这新诚伯府连着旁边的状元府,里头的屋舍都极少,但各种园林景致却很多。

  虽然这里头还有暖阁什么的,但那地方是不能正儿八经用来住人的。

  沈怡不以为意地说:“反正日后就我和静玉两个人住,要那么多屋子干什么!”沈怡一直觉得,他们只要两个院子就可以了,前院用作书房,也可以用来待客,后院就是他和边静玉两个人的住处了。

  苏氏觉得自己的额头上仿佛都要跳出青筋了,她卷起图纸,在沈怡的肩膀上捶了一下,说:“是是是,我们都知道你们打算好好过日子,都不会行纳妾之事。但孩子总要过继的吧?孩子们的住处呢?”

  “哎?”沈怡没想到自己母亲已经想得那么远了,“我和静玉还年轻呢……”

  苏氏哼了一声,重新摊开图纸和鲁氏商量着,说:“我觉得这一处可以改了,就改了给孩子们住。等他们各自过继了孩子,索性让两个孩子住一起,从小一起培养感情,不是亲兄弟也胜似亲兄弟了。”

  沈怡听了这话,连忙反驳说:“不行不行!要改就改两处,孩子们还是分开住吧。”

  苏氏和鲁氏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沈怡。

  沈怡说:“若是姐姐同意,我想要继妮儿呢。她是姑娘,总不能和小子住一块去。”

  两位母亲都愣住了。世间只有无子过继儿子的理,哪有过继女儿的呢?更有些人家,因为生不出儿子来,哪怕已经生了七-八个女儿了,却还要去族里过继个儿子,对这儿子比对自己亲女儿还要好。

  “妮儿上的是咱家的族谱,姐姐若是要改嫁,总不能把她带走,不如给我当女儿呢!”沈怡说。想了想,他又说:“若是姐姐舍不得,那妮儿也不用改口,仍叫我叔叔好了,但我肯定会好好疼她的。”

  第100章

  尽管妮儿姓沈,沈家人给她起了名字叫沈荷,她上了沈家的族谱,和沈英一样叫沈德源夫妻为祖母祖母,叫沈怡为叔叔,甚至还曾叫沈思为爹爹,但大家都知道,她的身世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她。

  沈家人不在意,但世人却是在意的。

  等沈荷年岁渐长、外出交际时,人们自然而然就会区分她和沈英了;等她到了嫁人的年纪,人们更会挑剔她真正的身世。此时的民风还算开放,民间和离改嫁之事并不罕见,可女子改嫁时把子女一并带走,这事就非常罕见了。即便当初是钱家有错在先,但沈家难会给人留下个不识礼数的印象。

  因着现在沈家蒸蒸日上,所以没有人到沈家人面前嚼舌。但谁知道他们背地里是怎么想的呢?

  不过,这事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如果沈荷被过继给了沈怡,她就是真正的沈家人了。世人皆重礼法,过继以后,沈怡就是沈荷的父亲,她真正的血缘上的父亲反倒是彻底和她没了关系。人们最多只能说,沈怡过继了名义上的侄女实际上的外甥女,这有点不对劲,却不能再说沈荷是钱家的人。

  说起来,沈怡都挑了女孩来过继了,这件事本身会更出乎人们的意料,侄女、外甥女什么的反倒不算什么了。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当初安定长公主杀了一任驸马,因这事太过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