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6
作者:渔小乖乖      更新:2021-02-07 14:35      字数:2497
  首先便是迎亲。本来应该是男方去女方家里迎亲的,可边静玉和沈怡二人,谁去谁家迎亲都不合适。若是两人各自迎亲,比如说边静玉先去沈家把沈怡迎到新诚伯府,然后边静玉又回家,沈怡再去把边静玉迎到新诚伯府,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么?于是,最终决定迎亲的事让兄弟们代劳了。

  边静玉这边,是沈怡的大哥沈思带着人去迎的。沈怡这边,本来应该由世子边嘉玉去迎,可边嘉玉远在南婪,这件事只能让族人家的兄弟们代劳了,鲁氏还塞了几个鲁家的表兄弟到迎亲的队伍中。

  成亲那日,鲁氏刚出了月子。她抱着吃饱了奶就安静睡了的三儿,忽然计上心来,叫了奶娘给他穿严实了,抱着他站在新诚伯府的大门处。为什么鲁氏自己没去,只因为她是长辈,世间总没有长辈去迎小辈的礼,没的短了小辈的福寿。沈怡来时,奶娘们就说起了吉利话,道:“三少爷来迎亲了!”

  沈怡:“……”

  负责迎亲的三少年从襁褓中露出了一张白嫩嫩的脸,正睡得昏天暗地呢!这场景太喜感了,沈怡还得按着礼节把三少爷真当成个迎亲人。奶娘把三儿的手从襁褓中拿出来,放在沈怡的脸上按了按。

  三儿睡得香甜,估计是回味着刚刚吃过的那顿奶,还砸吧了一下嘴。沈怡对着三儿行礼,三儿又砸吧了一下嘴,沈怡就当三儿是回应他了。被这样的奶味小舅子迎亲,他算是开天辟地头一份了吧?

  周围一帮人都笑了起来。

  边静玉这几天都有些焦躁,大家都以为他紧张了,其实他是在烦着新婚之夜该怎么过。但是真等到了成亲这一日,那些焦躁的情绪似乎都散了,只剩下期待和激动了。赤色的喜袍一上身,显得他身长玉立、面冠如玉。既然是新郎,就没有坐轿子、坐马车的礼,边静玉一路骑着大马到了新诚伯府。

  路上的行人见了,一个个驻足而立。有位行路人,是外地来的,不知道这是边家和沈家的亲事,见新郎俊才英气、琼林玉树,忍不住感慨说:“哪位娘子这般好运,竟得了这样一位好儿郎做夫婿。”

  有人便笑道:“你这话却是说错了,没有什么小娘子,那边也是一位好儿郎呢!你可听过新诚伯的名头?为了能沾到新诚伯的喜气,我刚刚还在沈家那条街上,围观了新诚伯的样子。他们般配得很!”

  那路人吃惊地说:“我知道新诚伯!”现在还有谁不知道新诚伯呢!边静玉已经骑着马从他身边走过去了,这路人真情实感地说:“这样风流俊秀的人物,见到一个都算难得了,没想到竟还有一双!”

  “这有什么!你还不知道吧,这位是去年的状元郎。哎呦呦,了不得了喂,他和新诚伯本就是同年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的,现在又做了夫妻,岂不是上天注定的缘分?”前头说话的那人有心要卖弄,便把从说书人那里听来的东西都用上了,“据说,新诚伯前世是司农星君手下的仙童,边状元则是……”

  这一说,把周围的人都吸引了,都聚拢来听他讲故事。

  围观了这场婚礼的百姓很多,有看热闹的,有为了沾喜气的,还有抢喜果喜糖的。此时迎亲时有用喜钱开路的习俗,但这就是做个样子,不可能真将大把大把的铜钱撒出去。前朝有位官员给儿子娶媳妇时,真叫人抬着两大筐铜钱一路撒了,但那是一位奸相,最后的下场不好,大家可不能学他。鲁舅舅想把亲事办得热闹些,不能撒钱,那就撒喜果喜糖吧,间或夹着一两枚铜钱,孩子们都抢疯了。

  抢不到铜钱,抢到喜糖也是好的。鲁舅舅把京城大半的糕点糖铺都包了,叫他们加班加点弄出了好些用红纸包着的芝麻糖、米糖、桂花糖等等,装在箩筐里,一箩筐撒完了,一箩筐又续上。沿街的孩子们都乐疯了。这时候的糖都比较贵,因为糖是用粮食熬煮出来的,寻常人家哪能天天吃上糖呢?

  鲁舅舅抱着肚子,笑得眼睛都看不见了。

  两支迎亲的队伍在新诚伯府碰上了。沈怡先到片刻,注视着边静玉利索地从马上跳下来。沈怡朝边静玉伸出了手。两人十指紧握的那一刻,不远处围观的百姓、近处负责迎亲的亲朋都一同起哄了。

  两位新人的眼里仿佛只剩下了对方。

  不知为何,沈怡心里忽然冒出了一个想法,仿佛他已经无知无觉、浑浑噩噩地轮回了无数年,唯有这一刻才终于握着了自己的小幸福。于是,他越发用力地握着静玉的手,说:“我们……成亲了。”

  边静玉的眼睛里仿佛藏着冬日的暖阳,说:“对啊,我们成亲了。”

  旁边被忽视了的围观者被迫大口吞着狗粮,虽说这狗粮质量好,但真的太撑了啊!靠谱的沈大哥找了个不容反驳的理由踢翻了这盆狗粮:“都别腻歪了!赶紧进去拜堂吧,要不然就该误了吉时了。”

  两边各自迎了新人送到新诚伯府,婚礼就正式开始了。两边的父母都坐了上位,看着沈怡和边静玉手牵着手慢慢走进来。这就有一点后世婚礼的雏形了。一般说起来,此时的婚礼是不可能有双方父母同时参加的。喜宴都由男方来办,拜堂也是新娘随着新郎拜男方的父母,女方的亲戚不参与其中。

  但边静玉和沈怡却不同,不仅让双方父母做了高位,喜宴也是两边的亲朋都参与的。

  这里头还有一件趣事,此时以左为尊,虽说双方父母都参与了,但谁坐左边,谁坐右边,这又有讲究了。边家父母觉得应该由沈家父母坐左边,因沈德源位高权重,也因这里是新诚伯府。沈家父母却觉得应该由边家父母坐左边,因安平侯是沈德源的恩人,边家也是沈家的恩人。他们推让了好久。

  宾客见了这一幕,谁不夸他们两家人通情达理呢?又说这门亲事果然是天作之合。

  边静玉和沈怡跪下来给父母恭恭敬敬地磕头时,苏氏的眼睛里划过一道泪光,又连忙用帕子擦去了。所幸大家都知道她这是喜极而泣,因此也不显得失礼。孩子成亲了,按照世俗的观点来看,就算彻底长大了,做母亲的既开心欣慰,却也有一点点失落。好在把沈怡交给了边静玉,苏氏是放心的。

  长辈们哪舍得让孩子们久跪,连忙叫起。

  拜了堂,进洞房,在喜嬷嬷的祝福中喝了交杯酒,两人顾不得温存,又一同离开新房去外头招待客人。两家合在一起办喜宴,客人就多了。边家这边多亲戚好友,沈家那边则多是沈德源在官场上结交到的朋友,但到底还是边家的客人更多一些,如姚和风这样的共同好友就坐到沈家的席位中去了。

  客人的位置怎么排,这里头有很多讲究。若是排得不好,既显得主家不周到,又打了客人的脸。在一个家庭中,宴请排座都是女主人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