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17
作者:希行      更新:2021-02-08 12:22      字数:2495
  写,睡眼虽然惺忪,但并不敢懈怠。

  身穿红袍的男子肩宽体阔,面容沉静,专注看的稚子提笔书写。

  “这里不对。”他忽道,抬手环住稚子,握住他手里的笔,“这样写”

  笔晃动纸上的字一笔一笔而落。

  “陛下自己写一遍。”他道,松开手。

  皇帝依言认真的写了一遍,怯怯的转头看他。

  秦潭公点点头:“陛下真聪明。”

  小皇帝脸上绽开笑容,秦潭公对他微微一笑:“去吧,该上朝了。”

  小皇帝应声是,跳下凳子要向外走,陡然抬头看到门口站着的人,却不是自己熟悉的太监们,不由愣住了。

  “你”他脱口道,“是何人?”

  站在门口人掀开了黑斗篷露出面容,看着小皇帝。

  小皇帝原本惺忪的睡眼顿时瞪圆,再次脱口道:“你真漂亮啊。”

  “七娘。”

  一个女声颤抖在一旁响起。

  小皇帝看过去,喊了声母后。

  秦太后却没有看他,只看着黑斗篷少年,那少年也转过头来,安静的看着她。

  太监们似乎一瞬间从四面八方冒出来,为首的将小皇帝一把抱起。

  “陛下,该上朝了。”他说道,匆匆就走,垂着头恍若没有看到门口多了一个人。

  秦潭公道:“陛下自己走。”

  那大太监又忙将小皇帝放下来,小皇帝犹自好奇的看这黑斗篷的少年。

  “七娘他是女孩子吗?”他忍不住问道。

  大太监一句不答,牵着小皇帝疾步走,带着一群太监宫女呼啦啦而去,远处净鞭声声。

  皇帝寝宫这边里外三人相对。

  秦太后没有再迈步上前,似乎踌躇不能行,脸上神情又想哭又想笑,手足无措。

  那少年不言不语只微微抬着下巴看着她,安静又几分倨傲。

  “七娘,我,你”秦太后声音哑涩终于开口,“我是你小姑姑,小颦姑姑,你还认得记得我吗?”

  秦梅看着她,道:“你好啊。”

  你好啊,这是认得还是不认得?秦太后看着他怔怔,喃喃:“七娘,你还跟小时候一样,没变呢。”抬起袖子掩面呜呜哭起来,“七娘,你终于回来了。”

  “爹,你回来了?”

  看着迈进来的宋元,正在给缝补一只破旧布偶的宋婴抬头说道,咬断了线头。

  宋元道:“丫头们呢?你怎么做这个?”

  宋婴道:“这是虎子的,丫头们做不好,他聪明着呢,做的不一样不要的。”一笑,继续穿针引线,动作熟稔。

  宋元叹口气:“这事上倒是聪明了他做什么呢?没有闹吗?”

  宋婴道:“没有,丫头们陪着玩球呢。”又看宋元,“爹今天回来这么早?”

  宋元坐在椅子上,道:“朝堂里吵闹的厉害,他们又不让我多说话,怕我坏事,我便没参加朝会回来了。”

  宋婴哦了声笑道:“爹爹回来歇息也好。”停顿一下,“去看看娘带虎子进城来,她有些惦记。”

  这话说的委婉了,有些惦记的意思是不太高兴吧,宋元嗯了声:“我会去的。”眉头微皱显然在想别的事,看向宋婴,“婴婴,许侯是什么人?”

  宋婴手中针线停下,看向宋元,道:“哦,他回来了吗?”

  宋元点点头,又摇头:“我不知道来的是谁,杨博和吕赞好像也不清楚,我偷听到他们提许侯这个名字。”神情好奇,“许侯,到底是什么人?”

  宋婴道:“许侯啊,是个写书人,为天下读书人写书的人。”

  宋元虽然没读过书,但听到这句话还是惊讶。

  “为读书人写书的人,那岂不是圣人?”

  宋婴一笑:“圣人应该还算不上,半圣人吧。”

  第一百三十五章过往

  因为说起了圣人,宋婴握着手里的针线没有再动,道:“许侯生于永正三年,京郊溪谷镇人。”

  宋元算了算道:“那今年也才五十不到吧咱们当朝出了个半圣人,怎么不出名啊?虽然我没读过书,但我也知道那些有名的读书人林樾青霞先生啊,刘中仪啊,黄莒溪啊什么的。”

  这些都是当世大儒,或者开宗立派,或者名士风流,小儿百姓都知道,不论读书不读书,那些人虽然有名备受尊崇,但还并没有到了圣人的地步,怎么这个许侯能当半圣人,却籍籍无名?

  宋婴道:“这与他的性格以及行事有关,许侯小时候并不出众,七岁才开口说话,先前家人都以为是哑巴,但他喜好读书,不会走的时候就见书不走,十岁便出门求学,寻遍天下书院,但又不仅仅是书院,连道观寺院都不放过,不仅是读书,各种技艺都学,佛经道义武功。”说到这里一笑,“有个笑话说了,许侯当年还跟着道士去给人驱鬼辟邪,打鼓吹笙。”

  宋元道:“是个聪明人啊,如果不是聪明人可做不到什么都学。”

  宋婴道:“大智若愚,许侯在外游学二十年,并不名闻天下,从未参加科举没有任何功名,也没有锦绣文章,籍籍无名而去,又籍籍无名归来。”

  “那后来呢?”宋元问道。

  宋婴道:“他归来溪谷镇便开始注解经义,靠的不是口述,而是写和画,也并不是要达闻天下,而只是自己的乐趣,这些乐趣渐渐流出与世,天下读书人皆惊,很多人都寻求他注解的经义,座下听讲,他本人闭门不出,不科举也不交友更不徒,更几乎不说话,只是做了很多画写了很多字代替说话,来访者看完他就烧了,所以世间人知道他又不知道他,爹,别院里的书库里有他的注解经义以及他的几副字画,我看过很多遍,受益良多。”

  宋元哦了声,捻须道:“听起来真是个怪人。”

  宋婴道:“其实是个老实人,但凡有人来问从不拒之门外,倾囊相授,不求财不求名,所以在读书人中才有了半圣人的赞誉,他虽不徒,还是有很多人尊他为师。”

  能被很多读书人尊为师,那就真的厉害了,这个宋元就懂了,看看朝堂上王相爷陈相爷相争时靠的就是一堆自称学生的官员呢。

  “这么厉害的人,竟然是公爷的人吗?”他道,“真是厉害。”

  后一句厉害赞的就是秦潭公了。

  宋婴点头:“是啊,真厉害。”低头再次拿起针线。

  宋元坐在椅子上没有说话,室内陷入安静。

  “这个许侯真的是去了西凉。”宋元又道,“在西凉做使节,让西凉王与公爷交好吗?”

  宋婴低头笑:“许侯都不说话不见人,怎么做使节,让他去做什么?老师吗?西凉太子喜欢读书,西凉王可不喜欢。”咬断一个绳结,声音似乎从牙缝里钻出,“而且公爷与西凉王也不会交好,公爷当年斩了西凉王的两个嫡亲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