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70
作者:希行      更新:2021-02-08 12:45      字数:2494
  与旁边店里的两个伙计交头接耳的书店小伙计这才看到,忙施礼道谢,又热情的招呼。

  “这位小娘子,你要买书吗?”

  木案前的小娘子抬起头,温婉的摇摇头,道:“我随便看看。”

  店伙计并没有觉得不满,再过两天就是年节了,长安城没有年节的气氛,官兵密密麻麻,街上没有过年的绢花架,只有贴的到处都是的通缉告示,采买年货的人们也匆匆忙忙小心翼翼,店伙计们也无心招呼,不时的凑在一起交头接耳。

  书店不属于置办年货的要紧商铺更冷清。

  “看吧,看吧。”店伙计大方的说道,这小娘子穿着朴素,但气质温雅,应该是个识字会读书的,“这边都是新来的文集。”手中的长尺一拍,那边被风吹动的几本书卷便安静下来。

  小娘子的视线落在那边,可以清晰的看到一排叠放的书名,以及其中一本露出的红色的小印章,图案是

  知。

  真是,这些家伙们难道将全国都铺送了吗?一路走来到哪里都能看到!

  薛青没有去拿文集,伸出的手轻轻抚了抚额头,慢慢的走过去了,汇入街上脚步匆匆的人群中。

  第八十三章年关

  一串串的红灯笼绢花在屋檐下花木上悬挂起来。

  几个小童在院子里嬉闹跑动,爆竹声噼里啪啦响起。

  站在廊檐下的张老太爷满意的点点头。

  “这才叫过年。”他对旁边侍立的张大老爷道,“怎么能不挂灯笼不让玩乐?”

  张大老爷应声是,伸手搀扶张老太爷:“父亲,外边冷进去说。”

  张老太爷转身向内,迈过门槛,进入温暖的室内。

  “城里是戒严,是官兵遍布,但那是搜查逆贼,我们又不是逆贼怕什么。”他接着说道,“如今宝璋帝姬归朝,这是天大的喜事,别搞得跟丧事一般。”

  张大老爷应声是,道:“柳家已经派人去叫柳春阳回长安府了。”

  张老太爷坐下来道:“什么理由?”

  张大老爷道:“柳老太爷病重不行了。”

  长辈病重,晚辈是要可以告假回乡侍疾的。

  张老太爷哈了声,皱眉似乎上愁:“被柳老七抢先了,我们长安府的这些老家伙总不能都病重把孩子们叫回来吧。”说罢哈哈大笑。

  张大老爷也笑了,道:“柳春阳把柳家京城的消息都截断了。”

  张老太爷嗬了声,道:“行啊,这小子真够狠的,怪不得当年五陵社莲塘他们轻易赢不了。”

  张大老爷苦笑道:“父亲,莲塘虽然没有阻止咱们京城的商行送消息回来,但他什么也没有往回送。”

  这种时候沉默等于反抗啊。

  而且不仅没有将朝堂的事写来,更没有说自己在做什么,商行那边也丝毫没有提,很显然,张莲塘还是做了些什么。

  张老太爷端起茶杯,道:“那他做了什么?”

  张大老爷道:“京城那边说京城解除宵禁之后,常与同僚在茶楼酒肆吟诗作对,还在私家宴上与同僚们玩蹴鞠,总之都是些不务正业”

  张老太爷喝了口茶,道:“这不务正业能打听不少消息吧。”

  朝廷的重要决议都是由那些重臣们商议决定的,作为年轻的新晋官员就算有幸参加几次大朝会,也不会听到朝廷的所有动向。

  吃喝玩乐的场合最能拉近关系,也最事宜谈天说地,官员们能谈论什么,朝事动向不可避。

  “除了柳春阳,除了我们的莲塘双桐,那些留在京城的小子们,不管是胆大包天截断了家里的消息,还是看似老老实实勤勤恳恳的去衙门去读书,他们谁都没有安生。”

  “外边的人只知道他们是同乡同窗同科,同乡同窗同科本是官场最会被提防戒备的,但是薛青突然变成一个女人,女人,不会进入朝堂,那些同乡同窗同科的关系就不作数了。”

  “可是,他们不知道这些人不仅仅是同乡同窗同科,那个薛青也不仅仅是个女人。”

  “一起读书一起科举这情谊说浓也浓说断也就断了,一起闹过事可不同,那是同甘共苦的情谊,薛青还是他们这些人凝聚的核心。”

  张老太爷抚着扶手,看向年节气氛热烈的院落。

  “虽然这些小子们不说,莲塘还出钱出力维护知知堂,但我知道那个知知堂不是我们张家的,不是柳家,也不是长安府四大族八大家任何一家的,它是那个薛青的。”

  张大老爷默然一刻,道:“这些事要不要跟大家说一说,毕竟很多人的子侄都可能参与其中。”

  到时候一个年轻人出事,会牵连所有人。

  张老太爷摆摆手再次喝了口茶,道:“他们谁想不到,都想得到,不过,这可不是当初对抗一个廖承的小事了。”

  是啊,这可是涉及皇权的,张大老爷再次默然一刻。

  “那现在怎么办?”他问道,“总不能看着年轻人们胡闹。”

  张老太爷道:“给莲塘写信,让他带着双桐回来,摆明我们的态度,他知道事情轻重,其他的事不要说,都跟我们没有任何关系。”

  张大老爷应声是,并没有立刻起身走出去,坐在椅子上再次沉默一刻。

  “父亲,那件事,你怎么看?”他忍不住问道。

  张老太爷看他道:“哪件事啊?宋元真假女儿的事吗?”

  竟然就这么直白的说出口了,而且是这种阐述方式,其他人最多会说薛青是不是逆贼,张老太爷竟然说谁是真假!

  这事情的性质可就完全不同了。

  张大老爷吓了一跳,站起来喊了声爹。

  张老太爷嘿嘿笑了,苍老的脸上竟然几分孩童般的顽皮。

  “怕什么,如今这样想的又不是我一个。”他说道。

  张大老爷无奈道:“爹,你不能说出来啊。”

  张老太爷笑了摆手道:“不说了,我现在不说了,你快去忙吧。”

  张大老爷施礼告退,走出去被冷风一吹又觉得哪里不对,现在不说了?那以后还要说吗?

  诸如张家父子这样的谈话,在长安府不少人家都多多少少的进行着,然后不断的有人穿过长安府戒备森严的城门,除夕的爆竹声都没能阻止他们离开家向京城以及不同的地方去。

  虽然街上还散布着官兵,但整个长安城笼罩在年节的喜庆中,夜色降临一片红彤彤。

  一条偏僻巷子里连院墙也没有的矮房破屋前,一个年轻人探身点亮了门外悬挂的红灯笼,红灯照耀下矮房破屋干干净净整洁。

  “乐亭啊。”室内传来妇人的唤声,“吃饭了。”

  乐亭应声是走进去,昏黄的油灯照着其内两个身影。

  “城里都在说那位薛少爷成了逆贼?是真的假的?”

  “娘,官府让怎么做就怎么做,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