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3
作者:小蜗牛跑得快      更新:2021-02-08 21:33      字数:2461
  “平日也喝不到这么好的茶叶的,这是下官首次拜访安顺侯府时侯爷赏下的。”叶阜奉茶之后便坐在他下首,也笑道:“汤大人好记性,和临县出产雾凇茶,如今春尾茶刚刚上市,虽比不得明前茶和雨前茶,却也别有一番风味,请大人品鉴。”

  汤良工听了他的话,当即大怒,呵斥道:“你身为官员,不想怎么造福百姓,整天只在吃喝玩乐上下功夫,实在是不务正业!茶水解渴便可,哪来这么多讲究,不是铺张浪是什么?”说完,喘了口气,又厉声道:“本官巡视诸县,理应秉公执法,凡是官员馈赠,一律不!趁早了你们那些花花肠子!”

  叶思睿和叶阜只好起身上前跪倒请罪。

  汤良工没有叫起,只是说:“叶县令。”叶思睿跪直身子,“下官在。”他起怒气,仍是阴沉着脸,翻着手上的公文,问道:“你在公文上说,那两名青楼女妓都是松和书院的举人吕恒虑所杀?”

  “正是。”

  “有何证据?”

  叶思睿在公文上已经详细写了,但是他问起,只得再次回答:“两处现场的脚印上都有红土,那红土是松和书院书斋外面的……”

  “停。”汤良工说,“和临县只有松和书院有那红土?”

  叶思睿不答。汤良工冷笑,“看来不止。”

  叶思睿只好说,“两处青楼常客的名单中,都有吕恒虑。”

  “难道那两处名单都有的只有他一人?”汤良工板着脸,“安顺侯之子何英的名字也在名单上,为何不查?是你惧怕安顺侯权势?还是了安顺侯的茶叶,就做个人情?”

  “下官不敢。”叶思睿拜首,“何英经常涉足青楼,处处留情,并非凶手那样多情之人,而且不喜礼数,断不会遵循洞房之礼点燃红烛……”

  “停停停。”汤良工再次喊停,“你说凶手多情,而且重礼,有什么依据吗?”

  这些话叶思睿已向夏天舒和吕恒虑重复了两遍,公文中又写了一遍,所以成竹在胸,脱口而出:“案发现场死者浑身□□,却梳妆打扮过,身上戴满了金首饰,这些不可能是死者生前自己戴的……”

  “为何不可能?”

  叶思睿心中火窜上来,还是回道:“其中一名女子玲珑的金首饰丢失,在另一名死者和凶手身上都有发现,凶手宁愿偷窃首饰也要给死者穿着打扮,可见对死者情意深重。而杀人还特意点了两根红烛引人注意,有悖常理。那两个红烛粗细长短,与龙凤花烛相当,所以……”

  “所以你说的这些都只是猜测。”汤良工下了结论,“探案要讲究真凭实据,光凭臆测能猜出什么来?你主观认定了凶手是什么样的人,便沿着这个方向去找,这么查案只会让真凶逍遥法外!”

  叶思睿指甲嵌入皮肉里,方才能够平静地谢过他教诲。

  汤良工沉下声又问:“你公文中还提到了脚印模子?”

  “两处现场都有脚印,一处下官描摹下来,一处用石膏做了模子拓印了。石膏粉冲水变成糊状,浇在脚印上,成型后就可以拓印。”

  “那脚印还在吗?”汤良工立刻追问。

  “下了几场雨,应该已经不在了。”叶思睿一板一眼地回他。

  “那你描摹拓印脚印时,有人在吗?”

  叶思睿心里默默向夏天舒道了个歉,“描摹脚印时下官和一个下人同在,脚印的模子是衙役去勘探时做的。”

  汤良工果然又怒,“你身为县令,连一点规矩都不懂么?县官坐镇县衙,差遣衙役,应发出牌票。关键证据存档,应有多人作证。你同你下人便把那脚印画下来了,如今脚印业已不在,如果是你们串通好,胡乱画的来欺瞒本官,本官如何知晓?”

  叶思睿连忙又拜。“下官不敢欺瞒大人!请大人慎言!”

  “查案是门水磨学问,不是上任一两天,看一两本书,突发奇想,就能做的。”汤良工又放平了声音,合上公文,再次扫他们一眼,“起来吧。”

  两人起身。

  汤良工说:“你今日可升午堂?”

  叶思睿心道不好,只得说:“今日前去迎接大人,耽误了时候。”

  “你想偷懒,还要本官担责?”汤良工又眯眼,“本官料到了可能有人偷懒,没想到却偷懒到这种地步!还不快去升堂,等着本官帮你审案不成?”

  第33章夺命噩梦(二)

  升午堂之前,叶阜跟叶思睿商议,原本定在缙云楼的接风宴是肯定不可能继续摆了,否则汤大人没准就坐实了他们贪污受贿的罪名。叶思睿对这位知州大人着实不感冒,乐得去与他相处。叶阜却觉得无论如何说不过去,于是冒着再被呵斥的风险请求汤良工赏脸一起吃个便饭,汤良工勉强应了。

  “他居然住在驿站!”叶阜不可置信地喊出声。

  官员因公出差在外可以凭公文入住驿站,换马食宿,但那只是赶路途中不得已而为之。何况汤良工以知州身份巡视诸县,本就应由县衙招待。叶思睿又刷新了对这位大人的认知,便说:“玉峰,你冷静些。他这也算以身作则了,我们也别招惹他叫他搬出来了,他住驿站,那就在驿站吃吧。”

  叶阜听他这么说,只好勉强地说:“那之前准备邀请的人呢?”

  叶思睿说:“怎么?你还准备请一大堆人来,叫他说我们互相勾结?了吧,就我们两个,还有主簿典史两个,陪他吃一顿便饭吧。”

  谁料这顿便饭也吃不安生。汤良工出巡,带了他的儿子汤景焕和侄儿汤志用。护送的兵卒送他到和临县又都返回州府了。只有七个人做了一小桌。和临县的驿站一般都是为那些住不起酒店的低级别官员提供食宿的,驿长头一次见到从五品的知州,已经激动不已了,现在知县亲自过来陪客,接风宴竟然就在这小小的驿站进行,他诚惶诚恐地在一旁服侍,生怕几位有一丁点不满意,结果一开口就碰了个钉子:“大人可要饮酒?小的这儿没什么好酒,只有前几年边军进京时带的军酒,土里埋了几年,应该还算醇厚。”

  汤良工倒是听他说完了,只是一听便面露不满,“驿站来往官员都是有要务在身,如此烈的酒,岂不误事!”叶思睿眼观鼻鼻观心,假装什么也没听见,叶阜和主簿典史也就跟着沉默。驿长一时手足无措,“你就拿坛水酒来,也就够了。”汤良工吩咐。

  酒菜热腾腾的端了上来,桌上的气氛却依旧冰冷。

  叶思睿看了一圈,心里叹气,双手捧起酒杯起身,向汤良工说道:“知州大人今日赶路辛苦了,我先代大家敬大人一杯。”汤良工一双锐眼紧盯他,叶思睿已经做好了他不理睬的准备,看到他也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