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宋很缺钱,李纲真的刚!
作者:吾谁与归      更新:2019-10-21 02:27      字数:8448
  “倭国缺什么?”

  赵桓敏锐的感觉到了机会,白银!

  大宋很有钱,但是也很缺钱,坊间缺钱回易流转。

  大宋严禁私铸钱币,一经发现就是灭人满门,但是依然挡不住私铸成风。

  自从宣和三年,赵佶在江南玩了一把焦土战略之后,江南私铸已经蔚然成风,但是依旧缺钱。

  十分的缺钱。

  不管是官府还是民间,都在疯狂造钱,铜钱,铜铁钱,甚至铁钱大肆横行于市集。

  哪怕是这样,私铸成风的时代,大宋依然缺钱,所以才有了交子这种不符合时代的纸币。

  这一切的根源就是大宋的商贸极为发达。

  承平百年,武备不振是坏的结果,那么商贸极为繁荣昌盛,就是有利的一面,大宋缺钱太厉害了。

  这也是赵佶当初推动各路用钱引时候,为何民间会配合。

  他们希望通过依靠国家信用来推动纸币的发展,继而解决缺钱的问题。

  但是赵桓却深刻的知道,这是大宋年间,缺钱的事,靠印是不行的,还是得靠锻造。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点,大宋虽然缺钱缺的厉害,已经影响到了各地的回易,但是依旧不适合纸币的大肆发行。

  民众没有那个防伪的意识,朝堂也没有关于通货膨胀的任何观感。

  不对,通货膨胀,当初是谁在自己耳边提过一嘴来着?

  赵桓陷入了沉思,御驾亲征之前,有人跟自己谈到了物价飞涨民不聊生,那是谁来着?

  李纲稍微想了想,脸上露出了了然的神情,笑着说道:“官家,倭国缺的东西简直太多了,从民生到军备都缺,不知道官家要做什么?白银?”

  “就是白银。大宋现在需要大额货币来支撑金融交易。”赵桓愣愣的回了一句,马上反应过来,自己这话在李纲听起来,可能有些拗口,他立刻说道:“大宋缺钱已久,而白银在我大宋稀少,可做大宗回易时候的媒介。”

  李纲回到道:“官家,白银在我大宋只能存储在国库里,用于每年向北做岁赐。”

  “不过官家此次云中路战事顺利,韩世忠在平州,又演了一出关门打狗,金人只能乞和,到现在王禀占着临潢不走,他金人不也是无可奈何?所以,白银流通也是可行。”

  “大宋无法将白银作为官家所说的大额货币进行回易,最关键的就是产量不足。我大宋不产银啊。”

  李纲理解能力很好,瞬间听懂了这大额货币的含义。

  赵桓点了点头,眼中冒着金钱的光芒说道:“但是他倭国产啊!他倭国一穷二白,随便倒腾点什么,就能赚不少钱呢。”

  “卖什么给倭国?”李纲已经皱着眉思考起来。

  怎么才能正确的将大宋存在倭国的白银取出来呢?

  李纲喃喃的说道:“极尽奢华,雍容华贵的奢侈品。琉璃、丝绸、官窑、茶叶,这些倭国上层人喜欢的东西!”

  赵桓想了想说道:“还有各种精锻的佛器,再弄点奢华的寺庙的图纸,这些东西,都是好东西啊!”

  都是好东西啊!一老一小在文德殿互相笑着。

  不管是琉璃,丝绸,官窑的瓷器,都是价值极高的货物,但是这些东西,真的说有用吗?

  都是上层人士才能享用的东西,他们如果喜欢,就必须要用白银来换,就会越压迫百姓。

  上层人士最容易腐化,这些玩意儿看似没有危害,但是经年累月,那就是积重难返了。

  特别是赵桓要给倭国的那种非常宏伟寺庙的图纸,那你说佛像要不要做成金的?你锻造不出好看好用的佛像,是不是要用我大宋的?屋道。

  赵桓瞪着眼看着李纲,这才知道,这家伙跟自己在这里兜兜转转说什么燕京城,说什么三国使者,都是屁!

  图穷匕见,闲扯淡说完了,话题转到了太上皇身上,这话题自然就可以展开说了。

  “赵英,你先先去。”赵桓挥挥手让赵英下去。

  自从宫中频频出事,赵桓的日常起居就是赵英,还有那五个随着他北上的太监负责。

  所以文德殿内并没有扎眼的人物,赵桓相信这群太监不会把今日的话,传的哪里都是。

  但是接下来讨论太上皇的事,根本连第三个人都不能知道,即使是赵英。

  “你不怕朕杀了你吗?朕都说了,不当讲,就不要讲。李太宰这么聪明的人,还用我多说吗?我知道你想说太上皇的事。”赵桓冷气森然,他看着李纲问道。

  李纲稍微感受了一下大殿里的温度,笑着说道:“官家不会杀我,一是舍不得,找个宰相哪有那么容易。二是这事臣觉得官家心里也在犹豫。”

  “太上皇真的不能死。”

  “昔有杨广弑父杀兄,得炀帝千古骂名。官家乃是我大宋不世明君,北伐金人定鼎之功,无出其右。官家,不可因小事而废了自己的英明。他赵佶不配。”

  李纲是真的什么都敢说,直接把赵佶的名讳都说出来了。

  “这说服不了朕。”赵桓摇头,他不在乎名声,赵佶不死,代表着守旧势力不死,赵桓不希望自己人亡政息,大宋再陷入过去的死循环里。

  “赵佶他必须死,他不死,我大宋没有未来。朕意已决。”赵桓毫不犹豫的拒绝了这个因为青史留名的问题,而不杀赵佶。

  大宋需要的是一场彻头彻尾,没有任何余地的改革。

  而赵佶就是守旧派的代表,只有把他物理消灭,则大宋才有未来。

  李纲摇头说道:“前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也只是逼迫高祖李渊退位而已,软禁在宫里就是。太上皇一个失去了权势的废人,能翻得出什么浪来?”

  “朝政非议,群臣心思不稳,官家,不利于朝政啊。大宋亦民心不稳,天下百姓莫不视官家为君父,君父弑父,朝纲崩坏,不利于我大宋。”

  “还请官家三思。”

  赵桓还是摇头,脱离任何历史背景讨论历史人物,是立不住任何的跟脚的。

  李世民的时候是新国初开,一切都在蒸蒸日上,李世民什么文治武功,李渊能翻得出什么浪花来?

  自己这是北宋末年,不彻底清除守旧派,如何继续做事?

  “官家,可知前宋太祖刘义隆?”李纲再次开口说道。

  李纲,你等一下,宋太祖不是赵匡胤吗?你这直接给宋太祖改名换姓是不是过分了?

  【历史事件提醒:刘义隆: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的第三位皇帝,庙号太祖,谥号文皇帝。一生殚精竭力北伐,意图终结大分裂时代,但是晚年的北伐失败,导致刘宋国力萧条。】

  【而刘义隆也被二十年的太子刘勋所杀,开启了刘宋朝政混乱,帝王更迭频繁,最后被权臣萧道成所取代,成立了南齐。】

  赵桓看着刘宋的资料,就觉得了不得。

  刘宋居然是一个有寒门庶族建立的朝代,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寒门掌机要的朝代,而且像谢灵运、祖冲之都是刘宋的人。

  还有《世语新说》、《后汉书》也是成书于刘宋年间。

  啧啧,了不得啊。

  “官家,刘勋弑父取而代之,朝政崩坏,帝王更迭极为频繁,终于耗尽了最后一丝气运,而这刘勋后世也称之为元凶勋,贼勋,逆勋。任何前宋的史书,都未曾承认过刘勋的帝位。”

  “弑父之恶名,穷弑极逆,开辟未闻,生民以来,未闻斯祸,官家三思。”李纲俯首说道。

  赵桓摇头说道:“朕不在乎史书给朕安排什么名头。朕不在乎。朕要的是国泰民安,四海升平。百姓富硕,劳有所获,安居乐业就够了。”

  李纲仿佛猜到了赵桓要说这个,愁容满面的说道:“那官家,赵构南方谋算自立,太上皇身死,赵构岂不是有了为父报仇的大义?授人以柄之事!不能做呀。”

  赵桓沉思了很久,点头说道:“有理。”

  即使再不满赵佶二十六年来的所作所为,他也不能拼上大宋价值观崩溃,物理消灭赵佶。

  他赵佶,真的不配拉着大宋陪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