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人智短,三人计长
作者:吾谁与归      更新:2019-10-21 02:31      字数:3720
  克鲁伦巴尔露天铁山,是露天矿,铁料比大宋国境内的铁料质量稍微好了一些,不过好在产量极为丰富。

  后世某个苟延残喘的弱国,还在依靠这铁山活着,可想而知,储藏量有多大了。

  赵桓报这个数字,随口一报,不用等到那时候,自己的大军已经将契丹全境,给全部征服了,还能留给他一百年不成?

  耶律斜从袍子里拿出一封书信,说道:“官家,这是国师的手书,还有铁山开采的一些建议,国师果然慧眼,已经提前知道了官家要铁山了。”

  赵桓摇头,说道:“朕的子民为你契丹人戍卫,是要付出血的代价,这个代价是昂贵的,远高于矿山的价值。你要知道,朕也是体谅宋辽两国的友谊,才做了这样的决定。”

  赵桓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当的越来越合格了,这谎话说起来,看起来有理有据。

  大宋军卒哪里是给他契丹人血战?目的只是保证大宋的云中路的军事安全罢了。

  事有不对,战况紧急的时候,脚底抹油,转进如风这都是基本操作。赵桓绝对会明面的写到诏书之中,防止王禀等将领生了误会。

  “谢官家仁义,官家的仁慈,如同自亘古以来悬挂在天上的太阳一样,照耀着大地。官家的才能,如同汉河(银河)的繁星一样,将永远闪耀在星空之中。官家的智慧,将保佑汉契两族的友谊万古长青。”耶律斜高声诵道。

  “难为你了。”赵桓摇头,这么恶心的话,他都听不下去了,也不知道耶律斜是怎么面不改色的说出来的。

  赵桓看了看台谏坐着的数名言官,看着他们快吐了表情,就知道他们肚子里已经有了一车轱辘的话要说。

  可惜,当着外臣的面道。

  “那就把这个刘程交给宇文少卿,驻军诏书,朕会在下朝后拟诏,在使者审阅过后,送到临潢。下去吧。”赵桓挥了挥手,让耶律斜离开朝堂。

  赵桓看了一眼赵英一眼,赵英心领神会的喊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李纲、赵鼎几位重臣互相看了一眼,没动地方,朝会后的小常朝,公卿都要留下参会。

  “官家,这契丹人真的这么难吗?都做到了这个份上,真的是穷途末路了吗?”柳成卿皱着眉发问。

  “柳少卿,你忘记了耶律大石了,若是真的走投无路,契丹人,自然可以去西域投奔耶律大石,那是更好的出路。”

  “之所以求到朕头上,耶律余睹显然有自立之心。就是不知道是他心中对权力的贪欲作怪,还是耶律大石的西域之行,让耶律余睹愤怒和绝望。”赵桓笑着提醒了一句柳成卿。

  虽然柳成卿和自己政见不合,但是柳成卿的出发点并不是权力党争,而是为了大宋江山社稷,忤逆几句,违背自己的意志而已,只要说明白了就是。

  自己又不搞什么一言堂,不要你觉得,要我觉得这种事。

  一人智短,三人计长,为了大宋的繁荣昌盛,赵桓完全不介意朝臣们的顶撞和忤逆,只要出发点是为了大宋中兴。

  那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官家,臣有一个不是很成熟的想法。”李纲叹了一口说道。

  “哦?”赵桓看着李纲问道:“李太宰在想什么?”

  “官家御驾亲征,驱鞑虏,平云中和燕京。臣以为大宋的子民已经能够坦然面对金国。但是今日朝堂,言议和之人居然超过半数。”

  “朝堂尚且如此,民间呢?官家,臣忧虑的就是这个。”李纲叹气的说道。

  大宋版本的中国人真的失去自信力了吗?

  这个问题的确极为严重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