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李家父子
作者:清风老田      更新:2019-10-21 04:40      字数:9634
  第153章李家父子

  英国代理公使欧格纳来到紫竹林码头,看着海河上三两艘货船晃晃悠悠的航行,心里很不是滋味,谁也没有想到曾经繁忙的码头突然之间就变成这样。

  欧格纳问身边的英租界董事长德璀琳:“德璀琳,上海还没有消息吗?”

  德璀琳摇头苦笑:“没有,已经四天了,自从许士爵士那天发来一份电报说上海出现了一支强大舰队,第二天,两地的电报就次中断。敦约翰一直守在电报局,如果有消息,一定会及时汇报。”

  德璀琳是德国人,自同治三年进入天津海关工作以来,协助总税务司赫德工作,担任天津海关税务司一职,近期又兼任英租界董事长。

  德璀琳深得李鸿章信任,李鸿章每逢遇到外交事务,总是会征求德璀琳的意见,并让其代为处理。在天津,在租界,德璀琳这个德国人非常有名。

  “李总督那里有消息吗?”

  “也没有消息。”

  德璀琳回答完,没有理睬着急的欧格纳公使,转头瞟了一眼另一边的赫德,回过头继续盯着江面,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满是幸灾乐祸的。

  本来自己有机会担任清王朝总税务司的,去年,英国有意让赫德担任驻清公使,而李鸿章立即向总理衙门推荐自己接替赫德的位置,结果赫德这家伙不同意离任,让自己的美梦破灭。

  德璀琳早有猜测,上海出现的那帮人明显对英国人有很大敌意,而对德国人暗暗示好,在这个关键时候,自己绝对不会将自己猜测的结果说出来,只是希望威廉?克那佩那家伙在上海别犯糊涂,跟着其他领事一起以卵击石。

  在天津,德国人并不多,德国现在在清王朝的利益远远比不上英法两国,自己更是没有必要去蹚浑水,何况有李鸿章的信任,机会多的是。

  因为护送军舰回来的是德国水手,和兰芳直接接触的外国人也只有这群德国水手,所以,德国是对兰芳最了解的西方国家。

  驻清公使巴兰德已经派人混在五国归国团中,秘密带着十支“兰芳85造”和巴兰德向威廉二世的亲笔信回国,他相信雄心壮志的威廉二世一定会利用自己和德皇威廉一世和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关系,加强对南洋突然出现的新势力进行重点关注。

  德国崛起,英法都是拦路石,刚刚完成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突然发现世界上可供占领的殖民地几乎被英法瓜分了,虎口掏食不容易,能够私底下使点绊子,让英法难受,或者削弱英法的实力,对德意志帝国来说是最理想的。

  这是巴兰德和德璀琳私底下达成的共识,紫竹林租界的繁荣与否,与德意志帝国的未来相比,就不足轻重了。

  “欧格纳公使,这样下去不行,马六甲海峡被封,清朝的贸易几乎没彻底斩断,白白便

  宜了扶桑和鹰酱两国,本土还没有做出决定吗?”赫德见德璀琳不说话,作为德璀琳在清朝税务司的上司,他比德璀琳更在意双边贸易。

  这些年,赫德正是因为赫德的积极努力,清王朝的海关税收从1861的400多万两,突破到了1884年的2000多万两。本以为受清法战争的影响,1885年的海关税收降低一点没什么关系,随着战争结束,进出口肯定会成爆炸性的增长,没想到,马六甲海峡突然被封,最主要的贸易通道就此中断,清王朝各地海关成了无事可做的清闲衙门。

  “没办法,各大洋行老板也天天找我,我哪来的办法,现在我连巨文岛的军队都调回到大沽口了,上海的情况不明,炎黄舰队又全军覆没,靠巨文岛回来的这几艘军舰,也无济于事啊。”欧格纳公使回答说。

  欧格纳公使感觉从清王朝的军舰回到天津以后,他这个驻清公使做得越来越窝囊,清国的总理衙门也是一问三不知,他一个外交官能做什么?

  马六甲的那股势力连宣战都没有,说打就打,而且是专门盯着英国皇家海军打,据他获得的消息,炎黄舰队回国的时候,没打了一次,返回炎黄的时候,配置的是皇家海军最先进的军舰,现在也被那股势力击沉。

  更可恶的是那些德国人,更对方直接接触了,他们居然还不知道对方属于哪个国家,难道真的是海盗?这不是当别人是傻瓜吗?

  海盗,这是清国人和德国人的说法,真是海盗的话,镇远号能安然无恙的回到大沽口?

  直隶总督行馆内李鸿章的房间内。

  李经方、李经述兄弟俩和两人的表兄弟张士珩被李鸿章通知到书房,书房里,盛宣怀已经坐在李鸿章旁边,三人急忙见礼。

  盛宣怀自同治九年成为李鸿章的幕僚,协助李鸿章办理洋务以来,深得李鸿章的信任和喜欢,李经方三人对这个人一定都不敢怠慢,这可是父亲最得力的干将,没有之一。

  盛宣怀也是难得,在后世被成为“实业之父”、“教育之父”、“商业之父”,一手创造了历史上11项炎黄第一,这些第一在后世的种花家都是赫赫有名的,可见其之厉害。

  1884年在李鸿章的奏请下,盛宣怀已经署理天津海关道,外交和洋务不仅是李鸿章权倾朝野的基石,同时也是盛宣怀的晋身之阶。

  自从镇远舰回到天津之后,盛宣怀频繁的进出直隶总督行馆,几乎回到了当李鸿章幕僚的日子。

  “伯行、仲彭、楚宝,来,来,盛叔又不是外人,别客气了,赶紧找地方坐下。”盛宣怀见三人进来见礼,赶紧起身招呼。

  别看后来的盛宣怀算是一生传奇,创办许多开创时代先河的事业,成就不凡,影响巨大,中外著名,垂及后世。

  但他是

  乡试落第,没有功名在身,是以幕僚入仕,恩主就是旁边的李鸿章,而眼前三人别看年轻,都是李鸿章的家人,而且,李经方和李经述现在已经考中举人,功名在身,自己可万万怠慢不得。

  作为外甥的张士珩虽没有考取什么功名,但也因功保为花翎二品衔分省补用道,年纪轻轻和自己官级相当,同样怠慢不得。

  好在自己的父亲盛康是进士出身,家世也算是书香门第,不至于低人一等,但盛宣怀会做人,每次对李经方等人都非常的客气,将幕僚这个身份做得淋漓尽致,很是受三人尊敬。

  “多谢盛叔。”三人坐下前还是没有忘记对盛宣怀行礼问好。

  “伯行、仲彭、楚宝,这次叫你们来,是为父有些把握不准,和你盛叔也商量了很多次,依旧如此,想听听你们三人的意见。”李鸿章见三人疑惑的看着自己,就直接说出用意。

  “父亲大人,可是南洋之事?”李经方问。

  李经方考中举人,捐钱以知府分省补用。但他没有到外省去候补,反而一直留在北洋大臣衙门,随李鸿章襄办外交事宜,对今日里李鸿章忧心之事略有所闻。

  “是的,杏荪,将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说一说,让这三个后辈也多长点见识,正如你所说,或许他们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些不同的看法。”李鸿章转头吩咐盛宣怀来说明。

  等盛宣怀说明情况之后,李经方问:“盛叔,是电报线路出现故障导致于中断,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盛宣怀说:“根据总税务司赫德所言,他在12月30日接到上海各总领事馆领事联合发来的电报,上海出现了一个强大的舰队。对方在大东门码头强势登陆,武力控制十六铺码头,并对上海城区百姓进行施粥,以及平价销售大米和白糖。”

  李经方问:“那他们有没有说对方是谁?哪个国家的舰队?”

  “电报中有说明,说对方的语言是我们的官话,但对方没有辫子,很明显不是大清人,不然怎么会有万吨级巨轮。”盛宣怀解释。

  “就是因为这几天没有收到电报,英国人就来找我们?是不是欺人太甚了?”张士珩很是不满。

  “那倒也不是,英国人、法国人、鹰酱人不停向上海发电报,上海没有任何回复,他们很担心上海租界的侨民,因此才想要从我们这里获得消息,这也是人之常情嘛,还算不上欺人太甚。”盛宣怀笑了笑说。

  “父亲大人,上海出现的人肯定是南洋那个兰芳无疑,只是突然出现在上海,目的不明。您有没有和两江总督府联系过?两江总督府有消息传回来吗?”李经方似乎感觉到上海出事了,立即问李鸿章。

  “伯行,能想到这点,很是不错。两江总督府的联系没有中断,但曾国荃已经前往上海,对于上海

  的情况,两江总督府也不知晓。”李鸿章欣喜的点头回答。

  李鸿章对李经方很满意,虽然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但过继为嗣之后和自己也很亲近,特别是近两年在跟随自己处理洋务和外交事务方面很有天赋,能承接自己的衣钵。

  张士珩呵呵笑了两声,说:“洋人也有这么一天啊,平时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样子,终于有人比他们还厉害了,上次那个亏吃得就不小,上海一旦失去,英国在清的日子可不好过了,哈哈,真是活该。”

  李鸿章严肃的瞪着:张士珩“楚宝,不可胡言乱语。据德璀琳传来的消息,英国公使欧格讷爵士今天已经到紫竹林了,德璀琳和赫德正在陪同。德璀琳还说其他国家的公使也正在赶来,天津租界很快又不会平静了。”

  “父亲大人,我倒觉得现在最着急的是英国公使欧格讷爵士和法国公使特纳,至于鹰酱公使田贝和扶桑公使岛田胤则,他们还乐见其成呢,不会太过在意这件事情,甚至会借机获取利益。”李经方分析说。

  李鸿章说:“不错,伯行,你为何忽略俄国和德国?”

  李经方回答:“俄国虽然最为野蛮强横,其主要势力在北方,德国嘛,他们和我们一样,得到了兰芳的制式武器,而且兰芳也表现出对德国的亲近,他们更会有其他想法。”

  李鸿章说:“伯行,为父想要派你前往上海打探消息,你有什么想法?”

  李经方想了想说:“父亲大人,走陆路太慢,只能走海路,但是,无论是用镇远号还是用轮船局的海船,都必须要悬挂大清龙旗,否则很难进入上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