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呼叫代码21060
作者:清风老田      更新:2019-10-21 04:40      字数:9612
  第162章呼叫代码21060

  上海,杨树浦。

  徐茂等人在曾国荃、邵友濂的陪同下走进上海自来水厂,一片英国古典城堡式建筑群出现在眼前,对于徐茂等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人来说,这片建筑群既熟悉也陌生。

  建筑的大体风格在后世依旧保护得很好,作为城堡式厂房,是上海的优秀历史建筑,也是上海的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开工于1881年,竣工于1883年的自来水厂,由英国设计师哈特设计,竣工的时候由北洋通商务大臣李鸿章验收,并亲自打开阀门开闸放水的清朝第一座现代化水厂,二十世纪该水厂通过不断扩建,规模扩大三倍,成为当时的远东第一大水厂。

  作为上海本地人的胡书达,看着比原水厂小三倍的水厂,对这片建筑群并没有好感,虽然从小到大都是喝这座水厂的水。

  这英国古典城堡式建筑群,既是文物,也是一道无法磨灭的伤疤。目睹曾国荃和邵友濂自豪的介绍,胡书达心里隐隐作痛,但依旧笑容满面的和众人参观着。

  胡书达看到同行的徐茂、乌海等人,从他们的神色中,胡书达能看出他们和自己一样,面对这片建筑群有种挥之不去的感觉。

  吴淞江以北的所有洋行现在依旧是被强制关闭,每一个洋行和外资机构门口贴着封条,洋人们全部被集中在跑马场,夕日繁华突然之间变得异常的凄冷,街上行人稀少。

  谢文虎带着103团的国防军正在跑马场对洋人逐一进行审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国人,远远的围着跑马场看着洋把戏,看着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洋人从天堂岛地狱,更多的是羡慕的看着一个个走进跑马场指认洋人的市民。

  松江知府姚炳吉和上海知县莫祥芝带着两府衙役和捕快积极的配合着,陈年积案全部翻找出来,寻找受害者和目击者,甚至还从兰芳国防军那里借来几辆皮卡车,满街广播。

  租界回归之夜,主要战场还是在吴淞江以南,而扶桑人集中在吴淞路地段和乍浦路一带,那时,扶桑人趁粤商徐润因经营不善出让地产之机,买下这片地方,建立了许多商铺,形成一片以吴淞路和北四川路为经、两路的分支马路为纬的“扶桑化”街区。

  其中在1876年创办的扶桑佛教东本愿寺上海别院更是最为醒目,与扶桑领事馆成为该地区的中心,向四周扩散,甚至还供应从长崎运来的新鲜鱼和蔬菜,让着虹口的繁华地段有着“小东京”之称。

  好在,第二天天亮之前,将虹口彻底包围,将这一地区的所有扶桑人全部抓捕,送到跑马场,与其他欧美国家的洋人关押在一起。

  西洋人在外形上是最好辨别的,扶桑人与清国人同为东亚人,相同的肤色,很是难以辨别,不过,好在清国人暂时

  还没有剪掉辫子的习惯。

  这个年代的扶桑人虽然没有二战时期那样嚣张跋扈,大多还是以扶桑服饰为主,加之清国人的长辫,辨别度很高,但也很难排除会有那些隐藏在底层的扶桑间谍,因为来上海较早,或者可以蓄起清国人的长辫。

  “01,01,舰队参谋部呼叫,收到请回话!”

  “01收到,讲!”乌海听到呼叫,立即接过通讯员手中的对讲机回复。

  “总部急电,呼叫代码21060,请速回!”

  “收到。”

  乌海走到徐茂面前,低声说:“徐副总统,总部呼叫21060,考察得暂时中断了。”

  徐茂点点头,然后走向几步远的曾国荃,说:“曾总督,我们现在有紧急军务需要处理,考察活动只能推迟到下午,还请总督和各位大人海涵。”

  “没事,没事,军务重要,军务重要,千万耽搁不得。水厂也基本参观完毕,情况大家也都了解了,可以告一段落,下一站比较远,安排下午也蛮好的。”曾国荃没有因为兰芳终止考察而气恼。

  “好,那就一起回城吧。”徐茂也没客气,就招呼上海的官员上车。

  兰芳考察车队是由八辆皮卡车和两辆zbd-86步兵战车组成,负责警卫的是海军陆战队的战士,全副武装的坐满皮卡货厢,每一辆皮卡车顶上都架设有一挺85式12.7毫米重机枪。

  确定回程,车队快速的掉头,在步战车首尾警戒下向上海古城码头方向行驶。徐茂依旧和来时一样,陪同曾国荃坐在第二辆车的后排。

  “徐总统,对于这个水厂,贵方有什么想法?”曾国荃没有打探兰芳的秘密,问起邵友濂这些本地官员关心的问题。

  作为上海英商投资的水厂,虽然所有权由英商控制,但水厂是对上海所有地方进行供水的,不能因为英国人被抓而影响上海的自来水供应。

  徐茂毫不迟疑的回答:“曾总督,水厂所在区域是未来的宝山特区所辖,其所有权理所当然应该是宝山特区政府。不过,特区政府正在筹备当中,我军目前工作核心是以审讯和甄别洋人为主,也没有时间和经历进行管理,暂时由上海县衙代管吧。”

  自来水厂是经营性单位,供水是要对用户收取水费的,这是英商的一笔不小的收入。兰芳看不上这笔收入,但对上海县衙而言,这是块非常大的肥肉。徐茂要占为己有,上海县衙也无话可说,毕竟是兰芳国防军缴获的“战利品”。

  这个答案让曾国荃特别满意,县衙有了这笔收入,总督府自然能分上一杯羹,这是一笔新的意外之财。至于以后,划归宝山特区,更不用说了,宝山特区本身就是总督府下辖县一级机构。这说明兰芳对水厂丝毫没有觊觎之心,用实际行动兑现兰芳政府原来的承诺,因此,

  他对宝山特区的信心有了更多的信心。

  “徐总统,请放心,我会督促莫知县管理好水厂,等宝山特区成立以后,上海县一定会按时移交水厂。”曾国荃非常高兴,说话的声音也很响亮。

  “这点我不担心,不过,对于上海所有的洋资,我们都将临时托管。我注意到大清各级政府对新闻媒体有些手足无措,这不好。《申报》对我们武力收回租界虽无微词,但对羁押洋人还是提出了不少质问。这影响不到我们得甄别工作,但是,不能掌控宣传喉舌,未来一系列的改革都会被新闻媒体误导民众,长此以往,隐患会很大。”徐茂对这个时代的新闻机构很是无语,好心提醒曾国荃。

  这个时候的曾国荃对宣传喉舌的重要性根本没有认知,很是意外徐茂点名《申报》,他试探着说:“《申报》成立十多年了,突然之间强制关闭,可能不妥,毕竟《申报》的影响力很大,不仅仅是两江地区,全国都有发行,我们两江总督府也没理由关闭这家报社。”

  “不是不可以,《申报》是洋资,虽然是由本地人主执笔政和管理,但他依旧是洋资,在我们没收洋资的范围。恶人我们来做,两江总督府和府、县三级可以新成立一个新闻出版管理办,对各报社、出版物进行有效管理,避免报社满地飞,什么都敢说,肆无忌惮,甚至歪曲事实真相。”徐茂对曾国荃在新闻方面的迟钝好不留情。

  曾国荃说:“大清没有相关法律,我们也不好随便治罪,否则会引起民愤,导致更大的骚乱。而且,目前的报社对大清的政局还没有造成大的影响,我们也无从下手。”

  关于这一点,徐茂来上海之前就做了不少工作,知道大清目前在新闻出版方面确实没有相关法律条文,直到1906年才有一个《大清印刷物专律》,随后1908年颁布了一个《大清报律》。

  即便颁布来了《大清报律》,也是遭到报界的抵制,后由民政部修改,资政院决议,直到宣统二年才重新颁布实施,这是炎黄第一部新闻法,但历经四年之久才得以实施,可见当时报界对新闻的影响力度可以和大清政府相抗衡。

  这也是徐茂非常担忧的,宝山特区的成立,以及未来宝山特区的建设都和时局格格不入,会触动诸方利益,一旦被媒体煽动,隐患非常大。

  “曾总督,我们兰芳有《出版管理条例》和《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你可以以两江总督府的名义颁布相关条文,作为地方性法规,对新闻进行有效管理。”

  “你要知道,现在的上海报社还不多,一旦以后报社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那时候再强行进行管理,可就不是你总督府能说了算的,甚至连大清中央政府都说了不算。”

  曾国荃问:“能简单说说

  这两部法律条文吗?”

  徐茂:“《出版管理条例》主要是对出版单位的设立和管理、出版物的出版发行、监督和管理、保障与奖励、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规定,通过规定明确保障依法行使出版自由的权利,同时也需要承当相关法律责任。我们既要保护报到真实新闻的自由,也要禁止利用新闻进行诽谤、破坏国家人民的利益和煽动战争。”

  “至于《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是对新闻单位从业人员的管理,这是一种资格管理,获得记者证的记者有权行使新闻报道的权利,其合法权利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政府官员都不能随便干扰其正常采访活动。”

  曾国荃问:“你们兰芳已经实施了?”

  徐茂回答说:“是的,这两部条文已经颁布实施。如果你们有类似的条文,你们就可以依法行使政府的权利,对一些没有通过新闻出版管理机构审批依法设立的报社、期刊予以取缔,遇到抗法的,还可以依法予以治罪。”

  徐茂之所以极力推动曾国荃参照兰芳颁布这两个条文,主要还是为了宝山特区设立的更细化的谈判。

  在出发的时候,袁木和徐茂有过深谈,特区的设立,有两个参照物,一个是二十一世纪的港澳特区,另一个是苏州的工业园。

  苏州工业园是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是国际合作的成功典范,本来是最好的参照物,但目前时局混乱,法制不全,很难确保特区经济建设的顺利。

  虽然兰芳对清廷没有领土述求,但也必须确保自己的利益,必须让驻军合法化,还能依法抵挡来自各方的威胁。

  因此,类似港澳特区《基本法》的相关法律条文是最好的保障,贸然提出制定《宝山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会让曾国荃有抵触情绪,循序渐进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办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