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凭祥临营急报频传
作者:清风老田      更新:2019-11-20 01:44      字数:11658
  第203章凭祥临营急报频传

  龙州,广西提督行署所在地,因清法战争爆发,便于军事调动、保卫边疆,行署被湘军大将苏元春从柳州移驻到此。

  这位历史上的悲情民族英雄人生波折颇多,年幼坎坷,父母早逝,12岁就随哥哥闯荡社会,加入过天地会,做过小偷果腹,被官兵抓过现行,最后投奔湘军,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此后,历经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贵州苗民起义和广西会党反清大起义等战事,战功赫赫,被潘鼎新举荐,官拜提督,后来潘鼎新战事不利,被罢免,受命接过广西军事的指挥权。

  震惊海内外的“镇南关大捷”,提得最多的是老将主帅冯子材,但无论是潘鼎新主帅败退时,还是后来扭转战局的冯子材主帅获胜时,苏元春的战绩都是可圈可点。

  这点,在《清史稿本传》中都有清晰的记载:

  “十年,...遂率毅新军驻谷松,取陆岸,鏖战五昼夜。

  ...师设伏诱之,其左树木幽深,元春隐兵其中,敌至,於是夹击,大破虏...”

  “十一年,法人寇西路,元春趋艽封截之,乃引去。

  俄攻关前隘,失三垒,元春亟驰救。

  诘朝,助子材扼中路,大捷....”

  原本,冯子材、苏元春可以乘胜追击的,但,朝廷和法国领事开始了和谈,停战诏下,清朝就此停兵止戈。

  “停战诏下,诸军分顿关内,元春驻凭祥,居中调度。

  ”

  清法新的和谈谈成,《清法会订越南条约》(又称《李巴条约》)签订,朝廷下令北越驻军分期撤退回国,老将冯子材功成身退,告老还乡,离开南疆。

  苏元春晋三等轻车都尉,又改额尔德蒙额勇号,继续担任广西提督兼广西边防督办,南疆边防从战争状态转入防御状态。

  苏元春战后,一直在谋划在边境线上修建工事和炮台,在小连城修建军事指挥中心,但勘界事务一事将他拖住,此时正和广西按察使李秉衡1一起陪同勘界大臣胪鸿寺卿邓承修驻扎在凭祥,准备第二天的勘界谈判第一次会谈。

  “报,关前隘急报!”

  “传!”

  “禀报各位大人,关前隘外来了一队洋人,编制差不多是远征军一个连的人数,陈管带和曾哨长命小人速来向各位大人汇报。

  ”坤子进来后单膝跪地汇报。

  “可有交战?”苏元春猛的站起,焦急的问。

  “小人前来时未有交战,陈管带已带关前隘巡防营其他四哨兵马前去关前隘门楼支援。

  ”坤子回答。

  “知道了,你退下吧。

  ”苏元春思考了一下之后,对坤子挥手,让他退下。

  坤子是第一个前来报告军情的,目的是提醒苏元春关前隘门楼有敌情,提督府要做好

  准备,如果陈管带去了之后,军情发生变化,很快就会有新的军情汇报。

  “邓大人,勘界谈判就在明天,这些法国人不会出尔反尔吧?”苏元春问邓承修。

  在清朝的官职中鸿胪寺正卿有两级,满洲三品,汉人俱为正四品,作为汉人的邓承修,官级就只能是正四品。

  这里的三个人,苏元春是广西提督,统辖全省水陆军务,为一省绿营兵的最高长官,秩从一品;李秉衡呢,是广西按察使,主管全省司法长官,战争爆发后又主持广东龙州西运局,官级是正三品。

  严格意义上来说,苏元春是这里最大的官,如果是战时,苏元春倒是可以不在意邓承修的意见,毕竟官职级别相差好几级呢。

  但架不住邓承修还在总理衙门参与一些外交机要工作,这次勘界事务可以说是外交工作,又是朝廷委派,子京时还受到慈禧太后的召见和训示,即便是正四品,也是圣眷在手,代表的是慈禧太后,妥妥的“钦差”一枚,。

  现在这个时机,不仅是战争结束了,还是签订协议之后的勘界,很明显的是外交事务,苏元春在这方面就没有邓承修的话语权大了。

  “苏大人,法国人来意不明,但既然他们没有按照原商定办,颇有蹊跷,不管怎么样,边疆军备事务重大,且在提督权责内,相应戒备很有必要,有备无患嘛,大可不必征求我的意见。

  ”邓承修微笑着回答。

  邓承修这人在历史上的社会评价很高,刚直不阿,不畏权贵,疾恶如仇,有“铁笔御史”之称,连刘坤一和李鸿章这样的权贵都敢怼,而且在勘界的时候也是据理力争,不屈不挠,坚决斗争,寸土不让。

  但这样的人也有一个好处,就是为人正直,不会戏耍阴谋,争权夺利,他自己初来咋到,对边疆事务自然没有苏元春熟悉,聪明如他,自然不会对本来官职就比自己高的苏元春指手划脚。

  “那就按邓大人的意思,先提高戒备,等焕章新的军情通报来了再说。

  ”苏元春顺水推舟接下了邓承修的好意。

  “来人,通知本标兵及分防各营加强戒备,严防洋人偷袭,派出侦缉小队前往其他各关,可出境侦察敌情。

  ”

  “喳!”

  一道军令下达,坐下来的三人都在沉默,这个时候,大家都没心情继续讨论勘界谈判的细则了,毕竟有关谈判内容,朝廷有相应的谕令,具体的谈判也只能按照谕令的原则来谈。

  等,这是唯一的选择,洋人扣关的事情虽然很大,但毕竟不是大兵来犯,也只有等陈焕章将事情搞清楚了才能做出具体决定。

  “报,关前隘急报!”

  “传!”

  “禀报各位大人,关外新来一批军队,将洋人武装全部消灭,并

  擒获勘界谈判人员。

  ”

  “什么?洋人被灭了?”三人表情十分震撼,同时被惊吓得站起来。

  “是,洋人军队被消灭了。

  ”

  “赶紧将关前隘发生的事情详细汇报上来。

  ”苏元春大声问。

  “是。

  ”新来报信的还是曾广艳那一哨的人,他亲眼目睹了国防军和远征军的交战,所以讲述的非常清楚,同时也将冯建强和曾广艳交谈的内容完整的复述出来。

  苏元春三人听到耳朵里有如自己亲身在关前隘目睹一般,对国防军侦察一连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

  “子熙,那个兰芳国防军来者不善啊。

  ”邓承修感慨的对苏元春说。

  “是啊,铁香兄,看来又是多事之秋。

  他们能将法国勘界事务大臣追到我们关前,还能在我们眼皮底下肆无忌惮的虐杀洋人,抓捕洋人的钦差,可见他们远比法国人要强悍。

  铁香兄有听过兰芳国防军这支部队吗?”苏元春满脸苦涩的看着邓承修。

  2

  “是啊,铁香老弟,您在总理衙门参与过外交事务,对外面的事情比我们熟悉,有听过他们吗?”李秉衡也跟着问。

  三人中,轮年龄,李秉衡最大,现在都五十六岁了,苏元春最小,现在才四十二岁,比邓承修还小三岁。

  听到这样的消息,除了被国防军的战斗力所震撼以外,他们更是有种强烈的危急感,战火刚刚平息,也仅和法国人打得一个旗鼓相当,这个时候突然冒出这样一支可怕的军队,身份、官职、地位这些算得了什么?

  苏元春相对还好点,毕竟是打老仗了,敌人见得多了,而且这里都是自己的部队,真要交战,自己也逃不掉。

  李秉衡和邓承修两人都是文职官员,又是刚刚抵达龙州不久,这可是无妄之灾啊。

  对于突然而至的强悍军队多少有点戚戚然。

  “兰芳国防军?兰芳,兰芳。

  难道是?”邓承修嘀咕起来,重复着这个名字。

  “自称兰芳国防军的是洋人还是华人?”突然,邓承修急步走到通信兵面前问。

  “啊?!他们应该和我们一样吧,不是洋鬼子,至少他们和曾哨长对话没有任何障碍,不过,好像又有点不一样,他们的军装很漂亮,武器也很厉害,还有,他们没有辫子。

  ”通信兵皱着眉头,仔细回忆着现在看到的。

  对他来说,最开始注重的是两方的战斗,这是需要向上汇报的,至于细节就没有太过在意,只能一点点回忆。

  “子熙老弟,在南洋是有一个叫兰芳大统制共和国的国家,是海外同胞建立起来的。

  不过,也不对啊,这个时候他们的日子应该也不好过啊,荷兰人一直想要占领他们的地盘,哪里可能有和法国人做对的实力啊。

  ”邓承修不敢

  肯定的分析。

  在一旁的李秉衡突然脸色一变,说:“我记起来了,我知道他们是谁了,哈哈,没有想到他们又盯上了法国人。

  ”

  “谁?”邓承修和苏元春问。

  “我在广州的时候,有幸陪同制台大人接见了从许景澄公使得外交随员杨兆鋆和刘步蟾等水兵,听到他们说起过兰芳国防军这五个字,而且英国皇家海军炎黄舰队也是他们灭掉的。

  ”

  “嘶......”

  “报。

  ”

  “传。

  ”

  “陈管带正带着兰芳国防军师侦营营长前来拜访,距离此地不足两里地。

  ”

  ps:1有资料显示李秉衡是护理广西巡抚,“清政府于同年七月二十日(8月29日)派遣胪鸿寺卿邓承修...会同两广总督张之洞、广东巡抚倪文蔚、护理广西巡抚李秉衡办理...勘界事宜”,但翻查了很多资料,广西巡抚都没李秉衡的名字,不知“护理广西巡抚”是何官职,只能取其最近官职:李秉衡十年(1884年)担任广西按察使,光绪二十年安徽巡抚。

  2子熙,苏元春的字;铁香,邓承修的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