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竹后私塾
作者:野之羽落      更新:2019-10-21 04:49      字数:11862
  第二天,李野一大早就被张氏给叫醒了,习惯了太阳晒屁股也不起床的宅男生活,即便醒了也想在床上赖上一两个小时,不过在这明朝的农村却是不好使。

  且不提李老爷子的严厉家规,母亲张氏手持篾条,以及哥哥李永好的朗朗读书声,单单是起晚了不给饭吃这一条,就足够让赖床的李野一咕噜翻爬起来,要知道,大明朝可是一日两餐,早上一顿,晚上一顿,错过这不算丰盛的早餐,那就得饿到晚上,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心慌慌,李野可不想刚来这大明朝就给饿坏了。

  简单吃过早饭,依旧是红薯玉米做的杂粮,什么味道,他已经感受不出来了,反正基本不咀嚼就吞了下去,然后就背着沉甸甸的木制书包跟着李永行、李永美、李永好三个哥哥屁颠屁颠去上学了。

  至于大哥李永言,档次和他们不一样,本来也应该去私塾接受周老夫子教育的,只不过李永言嫌弃周老夫子迂腐,动不动还打手心,而且入学七八年四书五经早就学透了,也就自己在家里温习功课,只是偶尔写出一篇八股文后到私塾找周老夫子点评点评。

  另一方面,李老爷子也觉得自己文化比起那些老秀才要高,只是时运不济才没考中秀才,而且有着教导出二伯这么一个秀才的先例,平时没事也就理所当然地指导李永言学习了。

  白羊镇一共有三个私塾,最大的私塾在白羊镇内,而剩下两个,其中一个在白羊镇西面的张家坳,另外一个则是位于白羊镇东,也就是李野就读的私塾,私塾在青牛山下,属于青牛村和沙坪村以及赵家庄三方交接处,几个村家里条件稍好的把机灵的小辈送到私塾让周老秀才调教。

  私塾离村子有三里路,李野跟着三个哥哥,背着沉甸甸的书包,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呼吸着清晨新鲜的空气,突然想起小时候唱过的儿歌,感觉在配上自己这二狗的名字相当贴切,不自觉地轻声哼了出来,

  小呀嘛小二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

  只怕先生骂我懒呀,没有学问喽,无颜见爹娘。

  朗里格朗里呀朗格里格...

  小呀嘛小二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

  不是为做官,也不是为面子狂,

  只为穷人要翻身哪,不受欺辱嘿,不做牛和羊。朗里格朗里呀...

  走在前面的三兄弟听着李野哼的歌觉得有趣,听了两遍也就跟着唱了起来。

  三里路,也就是一公里半不到两公里,李野几兄弟硬是走了二十多分钟(主要受李野这小短腿的拖累),这才来到青牛山下,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翠竹林,竹林间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子路,颇有些曲径通幽的意境。

  看看天色,已经不早了,李野几人不作停留,沿着小路通过了竹林,一间独立的房屋便挺立几人在面前,

  房屋坐北朝南,以木质结构为主,砖石为辅,古风古韵,在房屋的正面开了两扇大窗户,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室内采光,窗户上还有竹帘卷着,晴时遮阳,雨时挡雨,

  李野几人在门口停了下来,目光都齐齐地望着讲台前坐在椅子上的老人,老人虽然已是白发苍苍,但精神却是矍铄异常,此刻正低头看着手中的一本书页有些发黄的,

  老人似察觉到有人站在门口,眉头轻皱,不过却是头也没抬,

  “进来吧,下去朗诵诗文。”

  几人得令,齐齐道了声“夫子早。”然后各自跑到自己的桌位上,拿出昨天学过的课本大声朗读起来。

  有着继承的记忆,李野很顺利地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学堂内都是两人共用一张桌子,李野坐下时旁边的桌位还是空空荡荡,显然记忆中那个圆滚滚的同桌还没到。

  李野放下书包,从中取出三字经和千字文,也装模作样地跟着朗读起来,不过,在他朗读的同时也是仔细打量着这间学校唯一的教室。

  这个教室同后世的大不一样,教室前没有黑板,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孔夫子的画像,而在画像下面则是一张大桌子,桌子上有笔墨纸砚,以及几本看上去就很古老的诗书教材,另外旁边还有一个茶壶和一个茶杯,茶杯中的茶水正冒着股股白雾。

  桌子后配一张椅子,正是周老夫子坐的地方,仔细看书的周老夫子偶尔翻动一下书页,然后拿起旁边的茶杯品上一口,浅尝辄止。

  教室内空间很大,有六七十平方,内里有十六张课桌,两排八行,以正中讲桌为中心,整整齐齐排列于两旁,按照两人一桌来算,这个私塾目前有三十一到三十二个学生。而且课桌并没有占据整个教室的空间,若是有新入学的学生,只需在教室后面的空处添加新的桌凳就行。

  在朗朗读书声中,私塾内的十几张桌子很快就坐得满满当当,不过周老夫子并没有急着上课,一直到日头初上,他才站起来叫停了大家的朗读。

  “今天我们接着昨天中庸,前排的继续复习昨天讲过的千字文,再抄写一遍,后排的把昨天老夫布置的作业在想一下,等下我要检查作业。”

  私塾的教育有些混乱,由于全校就这么一个班,但学生蒙学有早有晚,周老夫子把学生大概分成了三批,第一批最后入学的,以学习三字经,千字文,多以练字为主,只是让他们抄写和教他们朗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这些才入门的学童理解读书是怎么一回事。

  第二批则是入学大概有三四年了,简单的文字已经会写会读,周老夫子则是教他们四书五经以及讲解内中含义及圣人朱子的注解,让他们学会咬文嚼字。

  而最后的一批,也可以称为准毕业生,四书五经都已经通读了,并且能够顺利地写一些文字,周老夫子则是从过往的童试中选择一道曾经的考题,让他们自己破题写八股,然后再一一点评,因材施教。

  听到周老夫子的安排,李野也同周围的小伙伴一样,将有些劣质的宣纸铺在桌面上,拿起毛笔,沾了磨好的墨汁,便按照记忆中周老夫子教的握笔姿势书写了起来。

  不得不说,毛笔字写起来比钢笔字困难太多了,写起来软中无力,必须要掌握技巧后才能书写工整,李野对照放好的课本,歪歪扭扭地照着誊写,刚开始写起来还有些别扭,不过钢笔字毛笔字书法本一家,都是讲究一个苍劲有力,而毛笔字更注重柔中带刚。

  李野本来钢笔字就写得不错,而且有着成年人的思想和耐力,十几个字下笔后就通畅起来,洋洋洒洒在纸上泼墨,李野知道明朝的科举字写得很好非常重要,就跟长得帅一样重要,童试、乡试时试卷都会被考场的书吏誊抄一遍,要是因为字写得丑被给抄错了,那就是想哭都没地方哭去。

  他还想着成为学霸,金榜题名,洞房花烛,额,扯远了,反正就是练字格外认真。

  而另一边,讲台上周老夫子也开始了今天的课程,只听见他在台上说到:

  “今天我们讲《中庸》第十章,大家跟着我读一遍。”

  “子路问强。

  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坐在中间的十多个学生也跟着周老夫子大声朗读着,一边读的时候还跟着摇头晃脑,似乎是沉浸在圣人书中如痴如醉一般。随即,周老夫子又一一讲解这些文字的意思。

  不过,这一切都与李野无关,虽然在这很不友好的练字环境中,但早就习惯了前世各种喧嚣的他应对无常。

  时间如流水,一分一秒地过去,在李野洋洋洒洒将一篇千字文完完整整写完之后,满满整整五页,从上至下看了一遍。

  “额,以前倒没发现,老子毛笔字写得还不错嘛。”李野有些自得地心中暗想,的确,这一篇字写得行云流水,除开最开始的几十个字有些弯弯扭扭,后面的都很不错,有着自己钢笔字一半的水平了。

  不过,就是哪里好像有些不对,额,似乎是这字写得有些大,毛笔本就不好落细笔,而古代繁体字笔画又多,李野为了写工整,字不由自主地写得就有点大了,心中又想着这该死的繁体字,总有一天老子要普及简体字,此刻他的心情不亚于初中学英语时诅咒总有一天要那些洋鬼子学汉语一般。

  而这时,周老夫子已经讲完他教的那篇中庸了,让听课的学生们自己理解其中意思,他则是在前排溜达起来,开始检查低年级的课业来,在李野洋洋自喜的时候,刚好走到了李野的身边。

  “咦。”看到拿着写好的宣纸正自我陶醉的李野,周老夫子不自觉轻呼了一声,这可是把陶醉中的李野给吓了一大跳。

  “这字是你写的?”周老夫子很自然地拿起一张写满字的宣纸问到,

  “回禀夫子,正是学生所写。”李野虽然被吓了一跳,不过他心里素质可是杠杠的,听到老夫子问话,很快就回过神来,立马站了起来,向周老秀才深施一礼,然后清晰简洁回答,而且回答的同时还装着腼腆地对着周老夫子甜甜一笑。

  额,好吧,卖萌有些可耻了。

  “恩,不错,不错。”周老夫子用手扶了扶自己长长的胡须,眼中满是赞许,然后又不加掩饰地夸了李野一句,随即又是轻声问道,

  “你是青牛村李家的小子?听说你前段时间生病了,已经有一个月没来上学了?”

  “是的夫子,学生前段时间生了一场大病,不过,卧病在床的时间学生也没有忘记夫子的教诲,已经读完千字文和三字经了。”李野怕周老秀才以为自己是装病躲在家里,便立刻解释起来。

  “哦,那你解释下这段是什么意思。”周老秀才对于李野的回答不置可否,随意指了指手中千字文的一段,并示意李野解释。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祸害是因为多次作恶积累而成,幸福是由于常年行善得到的奖赏。尺璧非宝,寸阴是竞:一尺长的璧玉算不上宝贵,一寸短的光阴却值得去争取。”李野看着周老夫子指着的一行字,也不知道他是让自己解释一句还是一行,索性一下子都给翻译了。

  “恩,不错,不错。”周老夫子不自觉再次扶了扶自己的胡须,显然对李野的回答很是满意,本来李野以为事情到此为止,但周老夫子却是又拿起另外一张纸再指了指其中两句示意李野解释。

  李野无奈,再次翻译。同心中想着这老头是不是怀疑自己说谎,抽查来着,这不是后世老师专用的手段吗,现在看来这抽查并不是现代老师的发明,而是老祖宗从古流传下来的手艺了,心中想着这下是不是该结束了。

  不过,事情的发展却是出乎李野的预料,老夫子又拿起一张纸让李野解释,李野接着翻译,就这样,老头随意指,李野翻译,如是几次,李野都顺着老头子的意思翻译完整。

  刚开始李野还在想这老头是不是秀逗了,一遍又一遍问自己不嫌烦吗,而且后面还有这么多的学生等着你指导呢,不过后面看着周老夫子越来越亮的笑容也是明白,这老头看上自己了,额,应该是觉得自己很有慧根,是在考教自己,也都耐心回答。

  事情本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但在周老秀才拿起最后一页纸时,他却是停住了,这次他没有让李野解释,而且轻声问到,

  “永野,千字文,你是否已经都理解了。”

  “回禀夫子,学生已经理解通彻了。”李野直接直接了当回应,没有丝毫谦虚,开玩笑,这几岁小儿读的东西,自己看一遍也早看懂了,而且谦虚不是他的性格。

  “那三字经和百家姓呢?”周老夫子又问,

  “回禀夫子,三字经学生也已廖记于心,通彻其意,只不过百家姓还没背牢,等学生回去便勤学苦读。”

  “嗯,不骄不躁,知己不足,今天你就负责抄写十遍百家姓,明日若能熟背百家姓,老夫便给你新的课本。”周老夫子满意地看了李野一眼,给他交代了任务,便继续巡视自己的领地去了。

  “学生明白。”李野心中不自觉一喜,看周老夫子这意思是自己要跳级了,跳级啊,这可是学霸才拥有的技能,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能够享受,然后就屁颠屁颠地拿出百家姓开始誊写起来。

  其实,李野自己都没有发现,穿越后的他虽然记忆没变,性格没变,但性情却是多了些孩童的影子,虽然仍能自以,但却是喜怒易乐,也是孩子心性的本来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