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1
作者:初可      更新:2021-02-14 04:56      字数:2481
  钱月默点头,表示已看清,他又回手。

  “《疏闻》,本位倒是未曾听说过,不知讲的是些什么?”她说话的声音十分轻柔,因赵十一就是副孩童的长相。她在家也是有弟弟的,便用哄家中弟弟那一套的语气与他说话。更何况,陛下喜欢他,她在这位小郎君面前博个好印象,定然是好处多多。

  可她忘了,赵十一是“不会说话”的。

  自然无人应她。

  钱月默似乎也是突然想起这桩事来,面上有些微红。

  赵十一便不愿多待,在这儿与赵琮的妃子对坐,实在是没意思,他可不想欺负小女娘。他起身,拿起桌面上的几本书,转身便往内室中走去。

  染陶叫来茶喜,茶喜立刻陪着他一同进去。

  染陶这才笑道:“小郎君不太爱说话,娘子莫要见怪。”

  钱月默有些尴尬地笑了笑,心中却更是惊讶。

  竟然连陛下的内室,他都说进便进!

  她再不多动,也不多说,只是望着对面的椅脚,暗暗想到,回去一定要好好备一份大礼送给这位小郎君。

  作者有话要说:赵十一娘(?):挺漂亮嘛[呵呵]。

  赵十一娘(?):等我长大,等我六尺高,作者你我等着[呵呵]。

  赵十一娘(?):还不把那个“娘”给本郎君去掉?!![真的生气了!!]

  作者:[突然高兴]。

  画外音:长得好看是福气,不好看,你家皇帝都懒得看你一眼,更不会留下你,也不会心疼你哟。

  第44章赵十一莫名地“哼”了声。

  紫宸殿中,赵琮坐在高座上。

  座下除最首的钱商与蔡雍,四角站了四位他的亲卫之外,共站四列人,最外两列是各国副使,正中两列是正使。左侧两列,以辽国使官为首。右侧则是以西夏的使官为首。

  各国行礼的方式各不相同,其中正使与副使的也有不同的,赵琮看得津津有味。

  他们一一给赵琮行礼,又向赵琮表达他们国主对大宋皇帝的祝福。

  那些祝福的话语说得是天花又乱坠,把大宋皇帝夸到了天边去,坐在上头的大宋皇帝差点没笑场。

  其实方才他们吼了那么一嗓子,赵琮也被吓着了。他预料到这群人是想来看他热闹,没想到这群人不仅想看他的热闹,还想连着孙太后的一起看哪!

  就是不知孙太后那个将面子看得大过天的人,能不能被这群人给诓到。

  他倒宁愿孙太后并未被诓到,孙太后好歹听政听了六年,不该这么愚笨才是。

  其中夸得最多,多到假的便是辽与西夏,向来是有所求,才会有所言。不知辽与西夏这回求的是什么?是否真如钱商所说?

  大宋本就与辽、西夏有贸易往来,尤其是大宋没有马,在大宋,马是稀罕东西,唯有少部分人能用。普通老百姓们坐车也好,运货物也罢,用的最多的还是牛与驴、骡子。

  每年光要跟他们换马,便要送出去无数东西。

  西夏不如辽,更是常年徘徊于大宋与辽之间,先帝病重那会儿,甚至有传言说西夏要再向辽国称臣。可见这西夏不是个好东西,也是根墙头草,谁厉害,它便靠谁。

  后来因西夏与辽起了冲突,拉扯得大宋也不得不对辽出兵,便是他的亲生父亲丧命的那一回。郡王战死,反倒使得士兵们因愤怒而士气大涨,两方对峙颇久,也是大宋运气好,作战的地点到底离宋朝更近,物资及时补足,到底是打胜了。

  西夏才绝了那个心思,又老老实实地往大宋来送马,再拿银钱回去。

  不过那一仗,虽胜,却也是惨胜。

  经那一回,双方损失都颇为严重。

  要是当时赵琮登基便能亲政的话,他必定会强制要求辽国向宋称臣,那是大宋开国以来唯一的一次机会。

  偏偏他那个没出息的身子,一登基完立刻就晕了。

  孙太后虽是格局颇大的国公府嫡女,在这等事情上面终究少了考量。况且,她那时只念着夺权,她需要辽国的支持,不顾部分大臣的反对,她不仅没要辽国对其称臣,反倒又给了辽国不少的银钱。

  当初是有大臣直接死谏的,孙太后充耳不闻。

  而辽国那时的确伤了元气,得了孙太后的好处,自然是支持她,也与大宋签了个和平相处的协议。

  孙太后,以及部分大臣还沾沾自喜呢。

  都是软骨头。

  赵琮望着座下吹得天花乱坠的辽国正使,心想这就是孙太后一味去讨好的人啊,结果怎么着?过了六年,还不是照样打她的脸?

  强硬才是唯一的出路。

  这一回,他们来宋,孙太后又给出去了不少。

  因而这一场觐见,倒是暂时没人问他要东西。

  当着众多使官的面,各家就算有小心思,也不能独自说出来。

  原本走完过场这事儿便算完了,赵琮却突然不想这么早便结束,他再拖一拖,让孙太后急去。

  他直接又带着这些使官去侧殿中用午膳,这是临时决定的。

  但前殿宫人俱是有条理的,安排得很妥帖。赵琮临去前,轻声对福禄道:“你去左侧殿,跟小郎君说一声,让他先回去。朕与使官用了午膳再回。”

  福禄得令,往左侧殿去。

  与此同时,又有小太监撒腿便朝宝慈殿跑去通风报信。

  宴上,气氛比刚刚在正殿中松快了许多。

  这些使官皆知赵琮身子骨不好,倒无人敬他酒。

  赵琮自己端起酒盏,以茶代酒,说了几句开场白,要大家尽兴,更令钱商与蔡雍好好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们。赵琮生得白白净净的,因身子不好,颇瘦。他又笑得温柔可亲,使官们其实的确未将他看在眼中。他再说了这么一番话,台下众人还不可了劲地乐?

  赵琮微笑。

  他知道这些人看不起他,那样拜他,也是为了打孙太后的脸。他们甚至也看不起孙太后。

  没关系啊,他也懒得打他们的脸。

  待时机成熟,他打到他们的国家去。打得他们整个国家都只能臣服于大宋,臣服于他。

  他笑眯眯地看着座下众人笑闹,使官们均在相互敬酒,也有人去敬钱商与蔡雍。钱商八面玲珑,很快便与人打成一片,蔡雍则满脸嫌弃,独自饮酒吃肉,无人理他,他也不理别人。赵琮瞧着,觉得格外有趣。

  正热闹着,福禄走到赵琮身后,小声叫他:“陛下。”

  “何事?”

  “小郎君早回去了。”

  赵琮点头,表示已知道。

  “陛下,染陶派人送信来说,淑妃娘子,在殿中等您……”

  赵琮捧着茶盏的手一顿。

  福禄抬头看了眼座下坐着的钱商,道:“钱大人毕竟在此处,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