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4
作者:初可      更新:2021-02-14 05:03      字数:2484
  统》中皆有记录。”

  祖宗之命便是人人头顶的那把刀,赵琮能明白,但他能除了世袭罔替的燕国公爵位,便能改去更多。犯了罪,最多不过流放,小命留有,流到几千里之外,使足了银子,找个替死鬼,还能将人换回来,有何用处?

  赵琮平静道:“太祖之言定是真言。只是百年前的大宋,与如今的大宋早已不同。太祖定下规制之时,定也是期冀于后代能有更好的改革。从这一刻起,朕宣布,文官皆可杀!”

  刑狱司咬牙,应道:“是!”

  “朕回京后,会与宰相、六部共商律法更改一事。改好,便广发,你们当做好准备。”

  “是!”

  赵琮敛目:“退下吧。”

  “是!”

  人人不敢多话,全部抖抖索索地退了出去,晒到外头好不容易出来的太阳,他们才舒出一口气来。舒了口气,便又继续抖,抖着出了李宅,抖着上船回家。

  易渔原本还想请陛下去扬州看一眼印刷之事,此时也不敢再开口。

  他逗留在李家宅子外犹豫,直到司朗走来:“易大人,可是在等我?”

  “是。”

  “陛下跟前的女官给我拿了些糕点,皆是陛下喜爱的,你我分食罢。”司朗手上提着个致的纸包,边说,边往外走,却未见易渔跟上,好奇回头看他。

  易渔道:“世子,我们可要请陛下去扬州看一眼?”

  司朗笑道:“我已向陛下禀报印刷一事,陛下说这一行要做的事儿还很多,看后头安排再做决定。若是要去,会提前告知于我。”

  易渔静了几息,道了声“是”,也与他一同去码头,坐船回宝应县。

  往后的日子,赵琮始终没再露面,依然住在李家的宅子中,隔两三日,京中便会有信传来,是要他拿主意的事。除此之外,他便带着染陶到海边随意走走。楚州临海,却非琼州那处的海,这儿的海并非蓝色,但也有潮涨与潮落,赵琮看着也觉着挺有意思。

  染陶怕他冷,想劝他回去。

  赵琮却还望着海面出神,他这回来淮南,原本真是为了来理事,结果他成了享福最清闲的那个。一点儿事也不用他管,赵世都办理得好好的,萧棠也是能干人,两人办得有条有理。

  最初各地官员们都回去后,他还有些不放心赵世,私下带了染陶与几个侍卫又去盐场看了一番。远远便见盐场里头秩序井然,门口就如寻常那样立着两个巡捕官。只有里头太平,外面才会只立了俩。

  他往前走近,他的侍卫皆是禁兵,亮了亮专用佩刀,巡捕官虽不知陛下来到淮南,却也猜他怕是京里头的大人。如今盐场里的场官被赵世拾得服服帖帖,立即垂下脑袋,也不敢看京中大人。

  赵琮站在门边,也不进去,只往里看了几眼。赵世与盐城县里头余下的一些官员、萧棠在与几个上等盐户代表说话,一看便是在商议事情。

  染陶轻声问:“陛下,可要进去看看?”

  赵琮摇头,百姓们不知道他来,官员们都知道。他进去,那么多官员,铁定要向他行礼,他无意打扰盐场此时的宁和。

  他一直看着赵世。

  他觉着赵世真是一个很不错的孩子。直接与盐民对话,闹得那样风波,看似荒唐,实际上赵世的思维十分清晰。就是这样的思维,令赵琮很惊喜。

  毕竟他从其他的文明世界而来,那里向往平等与自由。

  这里却不是,赵世作为土生土长的大宋人,能将第一份选择直接交与这些盐民,虽搅得风波不断,却还能场,且效率很高,很令人佩服。

  他来与不来,实际根本就是无差别的。

  萧棠与他单独说话时,也屡屡称赞赵十一。

  赵琮想到萧棠那些夸赞的话,不由也挑起嘴角。萧棠从不奉承人,他说的话,赵琮是愿意相信的。

  而此时他望着海面,倒又想到其他事,但凡为人,总有野心,更何况他是皇帝。大宋的制船业很发达,却也有些无奈。百年前,辽、西夏各自占据一方,牢牢割断了大宋与西北的联系,他们无法与西边的国家做贸易往来,只能走海上这条路。

  久而久之,百年已过,倒也另辟蹊径。

  只是总要将失去的拿回来,西夏皇室内斗,辽国皇室也在内斗,看似是大好时机,实际上是两边的好处都不好占。若此时,两边都想要,总会顾此失彼。如今看来,最好的法子是由他来介入其中一方的内斗,最终达到表面平稳,内部依然暗潮涌动的局面,这样才能放下心来对抗另一方。这一方也与他息息相关,离不了他的支持,还能助他。

  来日也好回。

  到底介入哪方,也需好好思考一番才是。

  赵琮看似还在看着海面发呆,心中却想着这些事。这儿的海边有许多大块石头,且形状各异。他正站在一块平坦石头上,迎风而站,衣角被海风吹起,从他身后看去,倒有几分遗世独立感。

  染陶正要再上前劝他回去,毕竟海风凉,她却听到身后的脚步声,不待她回头,赵世已走至她身边。染陶正要行礼说话,赵世摆手,并对她笑了笑。

  染陶笑着小声问:“小郎君今儿的事忙完了?”

  赵世含笑点头。

  “婢子劝陛下回去,他却不愿,小郎君来了就好啦,海风凉呢。”

  赵世一听,便皱起眉头赶紧往前走去。

  染陶在身后看他抬脚踩上石块,往他们陛下靠近。小郎君来得静悄悄,一点儿声响也无,陛下尚不知。小郎君今日穿着一身玄色衣衫,陛下倒是依旧喜欢看他穿天青色的衣衫。只可惜小郎君如今大了,个子也长高了,不愿穿那飘逸颜色的衣裳。

  倒也不怪他,小郎君原本就生得好,小时候就漂亮得跟个小娘子似的,如今虽已长大,长相依旧甚过许多小娘子。这个年纪,再穿那样颜色的衣裳,怕是更要惹人看了。

  小郎君也的确合适黑色的衣衫,那样的长相,有黑色的衣裳压一压,反倒更俊了,也才更像一位威严的郎君。只是陛下不喜他穿黑色,两方各退让一步,小郎君便只好穿这黑里透红的玄色衣裳啦!

  染陶想着便是一笑,觉着他们陛下与小郎君相处得真是极为有意思。

  正笑着,小郎君已走至陛下身后,似开口叫他,倒把出神的陛下给吓了一惊。陛下惊诧之下,立即回头,脚下没站稳,身子便往后仰去。

  染陶吓得正要上前,小郎君已经一把抱住了陛下。

  她大松一口气,连连拍着心口,还不待平息下来,她自己的身后响起一个熟悉的声音:“染陶……”

  她一愣。

  萧棠面上白里藏着红,他站在染陶身后也不敢动,只是染陶也不回身,更不应他。他想起小郎